李炜
一、巧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导中乐”
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说,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育应该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需要。为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巧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导中乐”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动画片,是儿童非常喜爱看的片子,把动画请上课堂,巧用多媒体课件,即迎合儿童的心理,又体现课改精神。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的动画片吗?老师放一段给你们看看。教师放课件: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经过桃树园休息。孙悟空、猪八戒见了大蜜桃,口水直流.师父说:“考考你们,有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二人一听,太简单了,提笔写了个1。师父接着说:“要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多少?”二位徒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师说:“同学们,谁能给他们帮个忙?”生A:半个。生B:在黑板上画了个半圆。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教师这时抓住时机:每份半个,也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可以这样表示:(板书)。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又多了个新朋友,叫分数,咱们来一起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例如:在教学《角》这节课时,可采用如下描述,进行导入。盛夏,酷署炎热,人们都习惯来到树下纳凉。小朋友们是不甘寂寞的,他们来到树下(教师摆臂作走路状,画出摆臂示意图),边说边笑,边荡秋千(画出荡秋千示意图)这时,教师立即一转,进入正题。教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能会同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可见,巧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
二、巧设实践,让学生感受“做中乐”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那么,如何把握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做”起来,从而感受“做中乐”呢?
首先,选取素材要生活化,具有现实性。要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得到解决。这样,学生愿学,就能真正去“做”,就能做好,就能体验到“做中乐”。
例如:教学《估算》这节课,我就设计了“今天我当家”这节活动课,让学生以大头儿子的身份,解决生活中的四个实际问题:广场捐钱、游儿童乐园、吃饭、为班级买物品。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都积极去做,经过探究,得出很多种方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要让数学课走向实践活动化。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一定的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引导学生在自己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找出规律。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
例如:《正数和负数》这节课,在学习新知识时,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知识大搜索”。当学生看到老师出示的这五个字时,情绪特别高,他们立刻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搜索到很多新知识,把本来比较难理解的正数和负数的有关知识,轻轻松松地学会了,并且收到了出乎老师预料的效果。
这样,教师给学生创造出充分“做”的机会,学生通过“做”理解了知识,从而感觉数学课原来是这样有趣。使学生产生了热爱数学的心理,真正体验了“做中乐”。
三、巧设习题找规律,让学生感受“练中乐”
要把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往往会对单调的练习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有时白白浪费时间。所以在组织课堂练习时,我注意巧设练习,让学生找规律,感受“练中乐”。
例如:教乘法时,我采用了这样几道习题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25x4 25x8 25x12 25x16
125x8 125x16 125x24 125x32
分小组进行。在汇报结果时,学生发现,四组学生之间的得数都是倍数关系,感到很有趣,于是有許多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发现了规律,这时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这种练习,课堂既安静又活跃,利用学生好奇的特点,集中学生注意力,既巩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四、巧编儿歌,让学生感受“记中乐”
儿歌是小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歌曲形式,既包括丰富的内容,又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针对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数学的教学中,我把儿歌请到了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有31天的月份和30天的月份,并且二月的天数也不固定,学生在记忆时发现有些吃力。.因此,我就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来帮助记忆,经过探索得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一一,它们都是小。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结果,学生非常喜爱这首儿歌,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极大多数的学生记住了每个月的天数。
五、巧搞竞赛,让学生感受“成功之乐”
据心理学家认为,人脑的功能只有1(冷左右被利用,还有90%a的潜力有待发挥。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单周举行一次“速算比赛”,双周举行一次“智力竞赛”及“师生竞赛”等多种学习竞赛活动。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竞赛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摘到成功之果。
通过竞赛,既培养了学生果断、顽强、机智、坚毅和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集体
主义精神。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把“快乐”请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