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锋
区域活动,也称为活动区活动,指的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不同于单元活动和项目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游戏,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让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对幼儿以及活动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这种淡化教师的直接教育作用,强调幼儿主体性参与的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的状态。
在区域活动中,最能有效发挥其价值的在于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参与性。在美工区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让幼儿将这神奇的发现不断推进,不断更新,幼儿的主体性也在不断的疑问与发现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只要作好一位合格的观察者、支持者就够了。
一、每个人都有指纹——幼儿选择区域活动的自主性
中饭后,孩子们都在美工区里开始了他们的自由探索活动。
子洋:“我的手指也能画画,真奇怪?”
相宇:“那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也能画。”
乐乐:“有指纹就能画了吗,你们看我也画出来了。”
子洋:“噢!那么我们都有指纹啦?”
舒灿:“对呀,不然就不能画了。”
这个“相同”的发现,让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
幼儿在美工区的这一惊喜发现,源自于幼儿选择的自主性。区域活动应为幼儿自选的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按照自己意愿进行活动的机会,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自主发展的需要,满足幼儿的个性差异。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曾发现这一现象:在活动室内,当教师注意到有些幼儿在活动室走动时,就会说“XXX小朋友,你看操作区这边都没有人,你可以去那边玩嘛。”幼儿在思考哪种区域活动更有趣的时候被老师“提醒”了;或者某一区域活动的幼儿超出规定人数,正当孩子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开口:“我们可以这样嘛,你当爸爸,你当妈妈,我们可以有两个小宝宝,这样不就可以了么。”或“积木区都没人,大家都集中在这里,你们可以去那边玩嘛”。虽然教师给出的是建议,但是在幼儿看来,这就是一种“命令”,教师剥夺了幼儿选择的权利,在这种建议下,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
当孩子为找到“相同”而高兴雀跃时,其中几名幼儿的窃窃私语引起了我的注意:
帅帅正拿着放大镜,自豪地说:“我的最漂亮,它像大海的波浪。”
童心:“不对,不对,我的最好。它像蛋糕,肯定很好吃。”
阿西:“我的像龙卷风,才可怕呢。”
乐乐拿着别人的指印东看看西瞧瞧,过一会儿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起来,你们看原来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帅帅激动地说:“不对,别人都说我和爸爸长得一模一样。所以,我觉得我和爸爸的指纹是一样的。”乐乐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认同他的看法。琪琪疑惑地问:“那我和妈妈长得像,我们的指纹也一样吗?”帅帅肯定地说:“是的!”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逻辑推理得出:自己跟长得像的爸爸,或者妈妈的指纹是一样的。这样的结论正确么?引导孩子们回去和爸爸妈妈的指纹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样的。第二天,孩子们把记录卡都拿了回来,认真观察并得出结论:“爸爸,妈妈和我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缘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的选择活动,并且幼儿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区域活动的划分、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等,因此幼儿在整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自己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负责,从整个区域活动的构建到具体参与,再到某一区域的活动,都应体现着幼儿的主体性。
此外,与其它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能体现出幼儿本位的教育观,因为它给予幼儿的是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在活动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在活动中强调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在区域活动的实践中,前期提供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是温馨、自由、和谐的,提供的材料是丰富的,且具有层次性,承载着教育的功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警察叔叔可以利用指纹抓坏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动的层次发现
“眼睛可以看见东西;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鼻子能闻到味道;耳朵可以听见声音,那指纹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而且每个人的指纹还不一样”。孩子们由刚刚接受的五官功能聯想起指纹的作用。糖糖说“哦,我知道啦,我知道啦,黑猫警长抓老鼠的时候,就是根据老鼠的脚印逮到老鼠的,因为脚印就是老鼠的指纹,脚印跟指纹很像,也不一样”。佳佳说:“指纹很厉害的,警察叔叔可以用他来抓坏人的。”一旁的苏灿也应和到:“是的,我爸爸也是这样说的。”童心说:“他们是怎么利用指纹来抓坏人的呢?”苏灿和佳佳相视笑着说:“这个我们也不清楚啊,去问问老师吧!
针对孩子的疑问,老师并没有马上给予答案,而是在教室里大声反问孩子们:“有谁知道警察叔叔是怎样用指纹来抓坏人的?这时毛毛连蹦带跳地跑到我面前:“老师我知道。”是吗?那么请你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好吗?于是他像解说员似的,面对其他小朋友讲了起来:在纸上印上指纹我们是看不到的,然后在盒子里倒点碘酒,接着把蜡烛点着把纸放上烤一下,等把它烤完了纸上就出现指纹了,最后警察叔叔就能拿着这个指纹去抓坏人啦。生怕其他小朋友不相信,他又补充了一句,这是我爸爸告诉我的(毛毛的爸爸是警察)。
在美工区的这一活动中,由于是幼儿自主的、能动的与环境相互作用,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因此,这种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这一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是教师难以在其他教学模式中所实现的,而且幼儿倾听的专注程度,持久性表现得十分突出,胜过平时教师用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倾听他人说话的效果。此外,孩子们在探索指纹时所运用的语言也格外生动形象,这与他们自主探索、自我感受密不可分。通过在区域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过程中,发现年龄小的幼儿和原来胆子较小的幼儿,表现也较平时更为积极主动,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幼儿的潜能也在区域活动中得到了真正的发挥。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所形成的认知,是教师严格计划控制的教学活动所不能比拟的价值。
区域活动结构化程度较低,多是通过游戏形式实现幼儿的自我发展。从某中意义上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具有自由、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惯和能力养成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角,其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区域设置目的的实现以及幼儿对区域内容的掌握程度。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过于“保护”幼儿,或者强加给幼儿意图,使区域活动只是成为了教师施教的另一场所,而没有将区域活动的价值发挥出来。
区域活动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人,活动的节奏、流向都是由参与幼儿所掌控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具有行动性、即时性、深刻性,不需要教师反复的强调。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扮演一名观察者兼支持者。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给幼儿提供一个真正宽松的探索环境,才能在区域活动中切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注释: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59.
[2]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