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家风

2015-04-29 06:47孔祥涛
党员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毛岸英杨开慧家风

孔祥涛

毛泽东的家庭,有着同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的酸甜苦辣、坎坎坷坷、悲欢离合,甚至难言的苦涩,更有着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和20世纪时代浪潮共同熏染的斑斓底色,有着革命领袖家庭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毛泽东出生在传统的农民家庭,自小参加生产劳动,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终生对农民充满感情。克勤克俭、吃苦耐劳的家风浸润着幼年的毛泽东,直到晚年他都保持着十分节俭的传统。母亲对亲戚、乡邻朴素的慈悲情怀,孕育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为穷苦人民谋幸福的思想。父亲倔强自立、白手起家的韧性,培育了他带领人民“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豪气。离家上新式小学前,他在父亲的账本中悄悄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句,表达了一个山里娃对新世界的无限憧憬。在东山学堂,他开眼看世界,了解到列强相逼下祖国的生存危机,救国的责任感在他心中萌生。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大潮袭来,毛泽东带领弟弟妹妹走出衰落的农村,接受新知识新文化的熏陶。他和恋人杨开慧,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妹妹毛泽建共同走上了求知、爱国进而革命的道路,站立在了时代潮头。

在理想、新知的滋润下,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开出有新时代色彩的灿烂之花。青年才俊毛泽东表白心爱的人“只有霞姑”,名教授娇女杨开慧坚持结婚“不作俗人之举”。这对新文化家庭的情侣互相唱和,“重比翼,和云翥”,成了并肩革命的夫妻。杨开慧支持毛泽东建立中共湖南党支部,成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位女性。她边照顾孩子,边帮毛泽东收集资料、抄写文稿,用秀丽的字迹写下对革命事业的爱和对丈夫的情。毛泽东则在奔波革命中深情写下《贺新郎》的诗句,表白多么珍爱这个“人间知己”。

井冈山的战火、长征路上的硝烟和抗日烽火,见证了毛泽东一家为信仰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精神和舍小家为国家、舍自己为人民的英烈家风。毛泽建参加湘南暴动后被捕,敌人审问她叫什么名字,她高声回答“我叫共产党”,“为了普天下劳苦大众的解放,就是赴湯蹈火也心甘”,被害时才24岁。杨开慧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宁愿被国民党杀害,也不肯登报“声明”与毛泽东及他的事业脱离关系。临刑前,她告诉亲人“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时年29岁。多年后,已成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心潮澎湃地为她写下“我失骄杨”的诗句。毛泽覃在闽赣游击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鲜血染红了他的党证和他与朱毛的合影。毛泽民在新疆受敌人酷刑70多天坚贞不屈,最后被活活勒死,终年47岁。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参加了解放军,被国民党部队扣押并秘密处决,年仅19岁。毛家的媳妇们,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她们都参加了革命,有的承受丈夫、儿子牺牲的痛苦,有的在战火中与幼儿生离死别,有的则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贺子珍陪伴毛泽东从井冈山到瑞金到雪山草地,最后到陕北黄土高原。为了战略转移,她把幼小的儿子送给了苏区老乡,后来再也没有找到。毛泽东告诉家人们,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他和家人首先做到了。他们毅然抛弃家庭安乐窝,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全家没有一人临阵退缩,没有一人变节。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住进了中南海,他的家庭成为中国“第一家庭”。毛泽东坚决摈弃封建皇帝“家天下”的那套做法,要求家人和亲友决不搞特殊化。对请求他安排官职和工作的至亲好友,他总是不徇私情,耐心地讲道理,并自掏腰包接济他们,使他们在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听说一位亲戚在老家不服从管理,他亲自写信给当地领导说:“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不应搞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就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毛泽东不顾家人反对,把儿子毛岸英派到朝鲜战场。身经百战的毛泽东哪能不知子弹不长眼的道理?他考虑的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谁去?我毛泽东要带这个头”。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对回国汇报工作的彭德怀说:“岸英是属于成千上万牺牲了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战士……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为避免刘思齐受刺激,毛泽东就这样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之痛,将这不幸的消息瞒住刘思齐。之后,儿媳的每一次看望,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慢刀割肉般的钝痛。刘思齐每次都会问他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还不来信……毛泽东总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寻找各种话题来安慰儿媳。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仍没有毛岸英消息的刘思齐产生了疑问,毛泽东这才请来周恩来,一起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她,并忍痛宽慰道:“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后来刘思齐提出将毛岸英的遗骨迁回国内安葬,毛泽东摇摇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其实,他没说出口的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不能搞特殊。”

面对逐渐长大成人的儿女们,毛泽东叮嘱他们“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毛泽东的儿女们记住了他的话。在漫长的人生岁月和市场经济浪潮中,他们始终把父亲的教导作为父亲留给他们的“最大财富”,不贪图、不索取任何非分利益。

毛泽东对家风问题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对自己的儿女们说:“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干部子弟们会因为父母的地位而飘飘然,会借着父母的权势目中无人,甚至目无法纪,以权谋私,害国害民”。

中华民族历来将“家”“国”并称,很早便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的家风体现着这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及传承;无数个家庭的家风汇聚起来,则构成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毛泽东家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曹世明荐自2015年7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为《心随“家风”再涌动》)

猜你喜欢
毛岸英杨开慧家风
绵绵古道连天上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我爱毛泽东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