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敏
毋庸置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呢?要尊重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和自由,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氛围,优化环境,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科学化、动态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给每一个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一、 新课程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传统教学中,恰恰在这个方面缺失很大,我们看到的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自主学习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
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当其冲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貨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是有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调动一切因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改善师生关系,以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自主学习权利,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分享他们的情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力争使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往往对新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要把它转化为求知欲。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契机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三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使他们享受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有位作家讲过,问题营养智慧,一个好的问题胜过多个聪明的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新课程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事物间有着千差万别,人与人存在着不同内质,每个学生的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有所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显而易见,合作交流是有必要的,也是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倡导的。通过合作交流,思维撞击,开拓思路,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同时,也是对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很好培养。有人说,21世纪是一个讲合作的时代,离开团队的合作,个体不会走得太远。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来讲,合作学习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更显得弥足珍贵。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有效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做的还很不够,往往由于缺乏组织和指导,使合作学习成了作秀,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包办代替,其他同学只是出耳朵听,结果虽然貌似合作,却由于流于形式而荒废了宝贵的教学时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除了加强合作小组训练和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习内容的价值,不能动辄合作学习,为合作而合作是不可取的。在相互交流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避免交流内容过多雷同。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把合作学习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想法。
三、新课程与学生的素质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去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以甄别和选拔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素质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着眼于综合素质,重视其身心健康成长和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与激励的作用。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因此,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明显特征表现在,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维化。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诚然,从省时省力的角度来说,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内容和方式的传统做法,人们是比较习惯的,可是这对学生发展是不利的。由此,我们感到综合素质评价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更新评价观念,克服困难,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且行且思,如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就新课程与学生发展,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综合评价,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给同行们一个抛砖引玉,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发展做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