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

2015-04-29 04:52李雪莲
北方音乐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课程设置能力培养

李雪莲

【摘要】近二、三十年,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招生及考生人数增长迅速,本文就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表演人才展开阐述。本文将从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

引言

近二三十年,我国高等音乐经历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学校由从前的精英教育转向音乐普及教育,素质教育。近一、二十年音乐院校及综合大学的音乐系都扩大招生,招生量扩大到从前的几倍甚至十倍之多。然而,我们今天审视既往改革成效的同时,却发现,还有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怎样培养毕业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怎样的课程设置更有力于他们适应社会的需求等等。笔者试图从怎样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及课程设置两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作为一个师范大学的音乐专业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近年招生数量的增加,确实激发了更多的走入学习音乐的。学习高雅艺术,例如:美声,钢琴,长笛,民族器乐等。这在我国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人们不单追求物质满足,而希望在精神上有更健康高雅的追求。随着学习音乐的人群的增多,自然希望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的人也会增多,这样自然促成了生源相对增多,加上我国艺术教育从从前的精英教育改革为普及艺术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国人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扩大招生。

随着招生量的增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音乐院校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生走上社会,很多时候他们大多不可能在专业的文艺团体担任职业表演艺术家,而一专多能的综合复合型音乐型人才才是最实际的需求。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常常除了自己的专业外,其他能力基本都很薄弱。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后能顺利的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既而在工作中能充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为社会作出应尽的责任和贡献呢?笔者试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着手,研究他们能力的培养及其怎样的课程设置最适合他们的成长。

所谓音乐表演,顾名思义,学生毕业后是要走上舞台,所以他们在专业上需要更扎实的功底,具备更好的表演素质。然而,他们中大部分人可能会成为社会音乐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这也需要他们具备更好的音乐修养,音乐诠释能力,组织能力甚至音乐社交能力。综上所述,即我们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应该把对他们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综合起来,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一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指主体以自由自觉的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和把握,通过学习各艺术门类,获得对艺术作品形式,内涵以及表达的思想、观念的一种美感的体验,能够体验到艺术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社会音乐活动,我们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如何发掘认识音乐中美的内涵,再去表现,诠释美,通过组织音乐活动把这种美传递给观众,这个过程就是就是音乐的再创造,把音乐的美传递给观众的过程,而通过这种美的传递,常常会给人的道德观念,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情感上的支持,从而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苏霍姆里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指出,音乐的教育不是纯粹的职业教育或者专业教育,不完全是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还有个最重要的任务是为社会育人。我们的学生通过在作品中去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去表现美,创造美,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更多的提倡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在广泛的接触音乐作品中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对不同的作品风格,音乐内涵的把控能力。并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参加不同的音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 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而音乐的学习事实上也可以促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它们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美国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的创造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哈伏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要培养学生在继承传统音乐遗产的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提出新的思考,新的观念。当然,这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在对音乐史及音乐作品有全面了解及一定程度上的研究后,引导他们作出自己对音乐更深层次的,更新的阐述。防止学生在阐述音乐时只是复制前人的作品,而失去自我的创造能力。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他们有非常过硬的技术,能把作品非常娴熟的完成,但是,往往,他们给人的感觉只是复制了音符,完全听不到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在研究作品的基础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学生对作品形态的感知,对形态的体验,对意态的领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自己感知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把自己体验到的各种情感体现到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里,这样才能把有血有肉的音乐形象传递给观众。同时让学生寻找一切艺术实践的机会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创新,不断的进步。他们以后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从事演奏还是教育,或是音乐社会活动,创新素质的具备,将给他们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让他们在职业竞争中将更具优势。

三 音乐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自己,有些观点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达,但往往也有一些局限性,人类生活中复杂的经历和情感还可以利用艺术媒介来加以表达,如舞蹈,音乐,戏剧等艺术手段。古人说:言不足咏歌之。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当远方来了客人,常常载歌载舞用以表达自己的对客人到来的兴奋之情。而某些地方,例如鄂西地区,当有人离世,人们常常几天几夜的吟唱一些哀伤婉转的歌调,跳一些古老的舞蹈来表现对逝者的哀悼。这些悼念逝者的方式似乎比语言的表达更形象,丰富。而对于我们学音乐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可以用音乐这种更为形象,轻松的方式去与人沟通,去表现自己。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多鼓励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点,在生活学习中把美的音乐随时随地的展现给周围的人。用这样愉悦的方式去认识人,也让人认识了自己。

四 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习也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最好的途径,在德国,教育实践是最重要的一项最重要的课程学习。不仅时间长,内容丰富,是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讨论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参加演出等等,或者直接到某个单位去工作。且他们的实习一般两年时间。也是毕业考试中最重要,最严格的考试之一。

五 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的艺术素养教育实践课模式需要创新,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要建立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学生实践活动成效与学分制挂钩的机制,从理论知识走上生活、艺术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艺术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的在社会艺术活动中去进行检测,消化。

总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与专业相关的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开拓眼界,与时俱进,寻找更多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思维及理念。以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它是既是集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学习于一身,又具有新时代的人文内涵等特征,我们应该将以上因素融会贯通的结合起来,努力将他们打造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综合性音乐人才,让他们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自信的杨帆启航。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课程设置能力培养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