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美
陶都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也是紫砂文化的诞生地,数百年来,紫砂艺术长盛不衰,一代代制壶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博采众长、开拓创新,赋予了紫砂壶艺不断成长的艺术生命力,一把把精美、精雅的紫砂壶艺作品成为了留予世间的宝贵财富,给人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在紫砂壶艺的发展历史上,精品层出不穷,正是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壶作,撑起了紫砂壶艺空间,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艺术营养,也是紫砂壶艺作品保持发展状态的缘由所在。
“报春壶”由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的朱可心始创,是朱氏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一款十分传统而经典的紫砂器型。它以梅花为题材,取其常青报春之意,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内涵于一体,深受大众喜爱。其壶型大气端庄、儒雅高洁,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画出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融花器风格和梅文化于一体,成器能够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极具审美价值。虽然这一壶型的制作难度高,制作程序复杂,但是依然挡不住壶艺人创作创新的步伐,这件同名“报春壶”(见图1)就是在经典壶型基础上加以改进,并融入唯美华丽的彩绘装饰的作品,营造出更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气息。
“报春壶”的胎质泥料纯正,细腻而无杂质,既呈现出紫砂泥天然古朴的美感,又保证了泡茶品茗的实用效果,从而完美地引申出作品的整体艺术风格和人文个性。此壶造型集花器风格于全身,将大自然中的梅的形象巧妙地融入壶里,其形态大方,壶身循传统技法,饱满圆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流畅的曲线勾勒出舒适的弧度:壶颈略微收缩,壶肩稍有下削,壶腹微鼓,然线条从壶肩蔓延至壶腰处时则大幅内收,使得圆底圈足更显稳健匀整之态。与此同时,圆鼓的壶盖与壶口上下平切,子母线严丝合缝、精准严谨。除壶身外,壶的流、把、钮配置比例亦协调和谐,其形态似梅枝攀折蜿蜒,力量感十足,枝上纹络隐现、枝洞清晰、栩栩如生,富有自然生态气息,美观而令人浮想联翩,手法细腻,趣味盎然。
在造型上,此壶充分呈现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花器规则,不仅生动夸张、风格潇洒,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在壶体装饰细节上则运用彩绘技法,调和金砂及红色泥料,在壶身及壶盖面上绘以一枝红梅图案,其色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效果强烈,增强了整体艺术效果。
“报春壶”的画面装饰布局合理,壶身只绘一枝梅枝,其向上伸展、攀折,延伸出分枝,生命力顽强,壶盖上的梅枝恰从壶钮枝干处延伸而出,巧妙而合理。所有的梅枝均以金粉调和绘制而成,其粗细、深浅均恰到好处,虽用笔二三,屈指可数,却笔简意赅,以至极意,可谓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而金粉装饰又凸显出一种华美而高贵的意境,不落凡俗之气质呼之欲出,与梅之性情相得益彰。在梅枝梢部,一朵朵红梅凌寒绽放,五瓣花瓣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气息,同时又以金线描边并点缀花蕊,更显妍丽美观,与整体画面风格保持一致,妙趣横生。
梅花,自古以来就被世人誉为最超凡脱俗、最坚韧的花,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梅花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合称“四君子”,是中华民族坚贞友谊和君子气节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精神境界。“报春壶”正是以梅花为原型,塑梅枝的风骨于造型,绘梅花的惊艳于装饰,生动地刻划出梅花不畏风霜严寒、生机勃勃之英姿,犹如一幅具有立体效果的唯美画面,端丽稳重、精致传神,带给人内心强烈的情感震撼。壶名沿用“报春”二字,则是以初春美景、春天的预兆——梅花,从侧面烘托出迎接新春的喜悦,并引申出对新生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富有积极向上、活力生机的正能量感受,升华了整把壶的艺术境界和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