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
摘 要:医学生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这个阶段的学生初入社会,又面临就业,心理压力较大,心理问题较多。如果对他们采用适当的方式,比如在实习前进行适应性教育,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合理利用新媒体,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等,能够帮助医学生顺利度过实习阶段。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相较于其他专业而已,医学生的校外实习时间长,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的时间,学生从学校到临床,环境发生了变化,心理状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虽然实习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它的难度,但并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要狠抓实习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是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第三是利用新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四是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只要这些措施到位,学生就能平稳顺利的度过实习期。
一、通过适应性教育让学生做好实习前心理准备
高校的适应性教育往往在新生入校时期开展,很少有高校对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学生从学校进入到医院,从比较单纯的环境进入到相对复杂的环境,进行适应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学生要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进入实习岗位,从学生变成准医生,或者准护士,病人和家属会把你当成医生或者护士一样看待,这就对学生的责任心、专注度、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进入实习岗位前,要做好角色转变的心理准备;其次是与带教老师关系的处理,进入到实习岗位后,医院会安排带教的老师,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免费为老师做事,老师应该感恩戴德,不存在关系处理不好的问题。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学校所学的知识有很多不适应临床的需要,老师要花较多的时间对带教的学生进行培养,而且经常要承担学生操作不当带来的后果。这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因此,与带教老师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实习的效果。因此,学校、院系、班级在学生实习之前,可以通过讲座、座谈、上一级实习学生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适应性教育,让学生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
二、通过心理信息员了解实习学生心理状况
实习期间,学生成为不拿工资的职业人,这种身份经常会伴随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比如事情没有做好担心被带教老师批评担心操作失误,担心病人不理解、担心无法找到工作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带来心理上的波动,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能够慢慢的调试并逐渐适应,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无法解脱出来,导致工作畏首畏尾,多做多错,心里越来越紧张。如果设置有心理信息员,他们就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把这些情况反馈给辅导员或者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师与学生及时联系,帮助疏导不良情绪,消除事情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在实习阶段确立心理信息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些学生在实习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他们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并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实习岗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通过信息员辐射到实习岗位,由他们来宣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实习学生积极参与,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实现岗位。
三、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实习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难题来自于空间上的距离,网络新媒体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对医学实习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医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侧重的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比如实习生刚下去的时候,多做人际沟通、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教育,到就业找工作的时候,多做就业心理调适、客观认识评价自己、缓解焦虑方法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弥补空间距离所带来的教育脱节现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实习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
四、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实习的医院大部分在较大的城市,这些城市基本上都有高等学校,这些学校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影片赏析、情景剧表演等等。学校可以出面与这些高校取得联系,安排实习学生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样的话,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促进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一举三得,合乐不为呢?
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学校主导下,多部门联合,多措并举,集中力量和资源,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医学生实习阶段长流水,不断线,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