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和引导

2015-04-29 00:44阎丽鸿涂帅
文化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预警

阎丽鸿 涂帅

摘 要: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应信息技术和舆论生态的时代变迁,思考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预警的变革之道,对于高等人才培养、和谐校园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可以通过制定危机管理战略,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和预警防控机构,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立体的舆情引导和预警机制, 机制。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预警;引导;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导论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过,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重塑了社会的舆论生态,宣告了“微时代”的悄然到来。高校是社会舆情的聚焦点和热源地,做好高校舆情引导,不仅是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注重网络舆情, 2009年9月,“注重分析网络舆情”被写入中共十七大全会报告,成为全党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和重要途径。201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应信息技术和舆论生态的时代变迁,思考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预警的变革之道,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掌握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是网民中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最为活跃、最为积极、最为敏感的重要群体,极易通过互联网对一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随着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手机新媒体社交平台的飞速普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言论可以通过多途径随时发布到网络并迅速传递。网络舆情信息已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及时掌握网络舆情,能够把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和学业生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网络舆情的预警和引导工作,必将有力地推动积极思想和正能量的传递,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教育和引导功效。

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重视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机制,必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高校的整体安全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三、当代网络新媒体的特征

(一)强大的吸引力

新媒体像是一本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它能够及时、迅速地提供大量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在新媒体上获取知识更方便、快捷、有趣、全面,这给高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在为大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的同时,更为他们打开了求知的新大门。

(二)深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简洁的信息复制和编辑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复制和传递,使得一条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辐射开,并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发生影响力。新媒体的使用者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编辑者和评论者。

(三)强大的号召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平台与人的生活越来越近,信息传播的全时、全域、全民、全速、全渠道、全互动、去中心化。新媒体对每个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这样说,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就是大众接受教育的过程,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这在无形中对高校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政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挑战难度。

四、网络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

网络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工作对象、模式、队伍受到冲击,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和严峻挑战,进而对高校思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危机治理提供了新的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机遇。当前,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深入分析产生消极影响的成因,才能为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提供强大支持。

五、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预警防控机制构建的路径分析

(一)高度重视新媒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调整,必须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中,让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能根据实际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来,使这支队伍在年龄结构、创新观念、思想水准、技术水平、知识层次上更符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陈永华、李新安:《增强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舆情应对能力及策略》,载《高校辅导员》,2013年12月,第6期,第58页]同时,加强对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政队伍的新媒体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络舆情预警引导队伍,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帮助大学生化解内心困惑,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二)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和预警防控机构

高校网络舆情预警防控机构是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有机组成,是做好高校危机预警防控的重要组织保证。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尤其是缺乏专门针对网络舆情的日常引导和预警的专门机构,对于关乎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反危机战略规划重视和研究不够,大多数高校在遭遇危机时常常显得比较被动。

由于新媒体的特殊性,网络舆情引导和预警防控机构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它要求高校建立一个高校师生信赖的长期舆情发布机构,比如人人站点、微信平台、微博等。目前尽管各高校均建设了学校的官方网站,但从新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建立的微信、微博的便利性、互动性和强大的辐射力将使其具有更好的舆情引导和预警功能。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预警和危机应对预案

危机管理预案是指提供应付、处理危机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网络舆情预警和危机应对预案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管理和预警的行动指南。制定危机管理预案,有助于减少决策时间和决策压力,有助于减轻与危机事件相关的人们的心理紧张感,有助于合理配置危机管理所需要的资源。

(四)建立立体的舆情引导和预警机制,做到“两个避免”

一是避免将其平面化,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新媒体网络技术开展学生工作只是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摒弃某些“技术万能”的思想误区,在充分利用网络的舆情发布功能,应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他环节。一是做好线下的交流和深度辅导工作,二是通过构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随时跟踪记录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扎实做好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二是避免单打独斗,应着重构建立体化的舆论监测、预警和引导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好预警和引导两个基本点。针对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应在辅导员和学生中组建网络舆情分析小组,针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应挑选网络评论员,培养网络舆论“意见领袖”。每一名辅导员应将自己打造为一个舆情监测预警和引导平台,同时高校应组建由宣传、学工等部门联合的网络舆情预警和引导系统。

(五)注重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

一是要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把脉舆情。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节庆活动、重大政策出台之际,更是要重点密切关注敏感人物、敏感话题、敏感媒介平台,捕捉苗头性的负面信息,避免其扩散蔓延。

二是主导性策略:发挥“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当舆情事件发生时,公众存在很多的疑问,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小道消息就会占上风。因此,要利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主动发声、主动出击,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

三是灵活运用引导技巧,如“围魏救赵法”,主动放出一些新信息、新的新闻点,转移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等,可有效限制负面舆情的升级和扩散。

参考文献:

[1]谢木深;高校大学生舆情工作机制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7期

[2]罗新阳;;大学生舆情预警机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冼季夏;顾慕娴;吴宏宇;王运东;韦小强;;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作者简介:阎丽鸿(1977—)辽宁本溪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分党委副书记;涂帅(1985—),河南信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引导预警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