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川?杨洪玉?王素雅
摘 要 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整合,可以有效解决英语教学资源不足及照顾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问题。整合过程中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整合设计可以任务为线索,按照课前整合、课内整合、课后整合三个流程,将各种信息化资源和教师的任务性提问、教材知识联结起来,实现课堂任务引领与课外能力拓展相结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英语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1-0045-03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是指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将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教学四要素进行全新构建,突显出交互、共享、自主、探究、合作的特点。信息化资源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知工具,同时还是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1]。这种整合使传统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应用的角色定位及应用现状
高职英语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英语教师在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过程中,往往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高职生英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教师既要照顾全体,又要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教学精力和能力都提出挑战。第二,很多学生厌倦课上教师单一的听说读写译的讲授,因此对英语兴趣不高。第三,很多学生源于自身对英语学习的不敏感,不会学英语的现象比较突出。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展示、交流、搜索、模拟工具,既可有效地补充教学资源的不足,辅助教师模拟真实环境,也能够以各种形象手段及创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有效沟通,教师可以随时关注每位学生的特点。基于这些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辅助英语教学,但是整合中也存在下列问题:第一,由于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仅停留在模板及视频材料的演示功能上,忽略了其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师生互动、有效测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为了整合而整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体验[3];第三,照搬其他学科的整合方法,没有因地制宜,因此收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过程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来看,一般有三个环节:课前整合、课内整合、课后整合。在英语课前,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有效衔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认知压力和负荷,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一些课堂上,甚至可以应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把知识点完全放在课前学习,课上有效地分别指导和差异化学习。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把学习资料、软件、评价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整合到网络平台中,提前布置任务,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自主预习和复习。任务应有充分的信息资料输入,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过程。输入的信息资料既可以是语言性的,如一系列指令或读物,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一个图表或一张图画、一段视频等。
在课内整合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营造真实环境氛围,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完成意义的建构。具体策略为:依据教学目标确定任务,任务难度适中,以启发型、实践型任务引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英语教学中涉及到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等,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陌生、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的场面。同时,设置交互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评价交流提供行动框架,保证各种学习方式能有效正确地运行。
在课后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辅助课后拓展。此环节,应突出拓展型任务设计,既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又能拓展新知识领域。其任务应有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活动设计和指令,有清晰的步骤指引和操作指令,设计指令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设计要适合语言能力有差异的群体,使各类学习者均能投入其中。此环节要设置评价指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
(一)教学背景
本次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上册)》中Unit7 Product Presentation(产品推介)[4],教学对象为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本次教学设计从思维水平和学习内容两个维度确定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项目教学和“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5]。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法,辅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将课堂教学、视听说资源以及拓展教学所用的相关资源整合优化在英语视听说资源平台中,课下自学辅以社交工具微信、资源平台评价交流区,建立完整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英语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师生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要素设计
教学目标指向具体的能力和素质养成,突出小而精的目标设计。其中,能力目标是能够向客户描述产品,做简短的产品推介;知识目标是掌握关于产品质量、外观、工艺、价格的词汇、句型;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商务公关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定为“做一个简短的产品推介”,将教学难点设为“产品质量、外观、工艺、价格的词汇、句型”。教学资源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将跟读软件、电子词典、视频资料、自学材料等归至网络平台。
(三)基于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视角的教学过程
1.任务引领,引发思考
以任务引领课堂教学,明确本次课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手机推介会,并播放学过这门课的其他班级学生完成的产品推介视频:iWatch 产品推介会。接着,教师提出主导性问题:Do you remember the procedure of product presentation?(你记得产品推介流程么?)通过复习产品推介会的流程,引入本次课的难点:语言积累的内容——产品描述相关词汇。
2.语言积累,自主探究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打开网络资源平台,播放本节课的视频——手机产品推介会,学生看视频,完成书上的填空题,做相应词汇积累;接着引导学生用能飞英语学习软件学习听力原文,学生用软件展示听力原文,点击句型进行拼读、跟读、配音练习,完成视频材料中关于手机产品描述相关词汇的学习。最后,学生利用电子词典,自学资源平台中教师补充材料——描述产品质量、外观、工艺、价格的词汇、句型。自主学习策略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是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关键环节。
3.应用拓展,协作交流
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假设你参加手机类的产品发布会,怎么样才能脱颖而出?全班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随机选取一款手机(小米、锤子、三星S5、HTC、索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提供相应型号手机的广告视频、图片型号、词汇与词组。小组讨论后,进行分工与合作,最后制作PPT,进行产品推介报告准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自主建构意义的基础上,完善与深化对产品推介的意义建构。
4.成果展示,深化理解
教师组织各组做产品推介报告并总结。各组派代表做简短陈述报告, 每组在展示时,其他组同学根据教师提供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此环节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输出,既可锻炼报告人的英语语言技巧,也能锻炼其他学生的听力。这是教师指导下学生深化理解语法知识、完成意义构建的关键步骤。
5.评价总结,持续发展
布置课后拓展性的作业。全班按小组分为家电类产品组、电子类产品组(除了手机)、服饰类产品组、化妆品类产品组、食品类产品组,各组课后做相应产品推介。学生完成各组的产品推介材料,将PPT与视频资料上传至网络资源平台,并进入平台学习其他组内容,掌握各类常见产品描述,积累了职业技能。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学生课外自学提供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组织学生登陆自学平台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并倾听同学、教师评价。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完成课外拓展,增加了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整合的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引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视频、电子词典、动画、英语学习软件、电子评价系统等多媒体手段整合优化在本门课资源平台,做到了以下4点:以任务为线索,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任务完成过程中来,以任务的碎片化、联结化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二是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任务形式和资源呈现方式,将课上任务引领与课下能力拓展相结合,提高了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益;三是在任务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以人本资源的形式构成了课程教学的一部分,突显出能动的性质;四是以“课内整合”、“课外整合”两种模式优化视频资料、电子词典、跟读软件、自学材料、网络资源等,促进了学生有效地进行信息输入、加工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