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
摘要:秦半两钱,指的是战国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之后秦国铸行的钱文为“半两”的钱币。它是方孔圆钱货币形制的基础。秦半两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的货币史、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秦半两;战国时期
秦半两钱,指的是战国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之后秦国铸行的钱文为“半两”的钱币。它是方孔圆钱货币形制的基础,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史书中对于秦始皇统一之后的半两钱,是有明确记载的。《史记·平准书》中记载了秦朝统一币制的情况,“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1]《汉书·食货志》中也有记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2]但对于半两钱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史书记载模糊,学术界也多有争议。近些年出土的秦半两钱数量大,版别繁杂,大小、薄厚不一,更出土自不同的地域,对应着不同的时期的经济情况和铸币技术。这些新的资料给深入探究秦半两钱,尤其是少有文献记载的战国半两钱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秦国货币的出现
要探讨秦半两钱的始铸时间,首先要了解秦国是从什么时间开始铸行本国货币的。在文献中有“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3]的记载。“初行钱”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可以解释为“开始发行钱币”,但这与当时的经济状况似乎不太相符。在《商君书》中有“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4]的说法,可见商鞅认为粮食的价值低而钱的价值高,农民贫穷而商人富有的现象,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5];“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6]提升粮食价格,加收贸易租税,使得百姓重视农业生产而放弃经商,都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可见在秦孝公时期,秦国境内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商人,他们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货币,这明显是秦国钱币大量流通的反映。
按照《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献公七年,秦国“初行为市”[7]。从这个时间开始,秦国有了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市场。到秦孝公时期,国家已经开始抑制商人的财富,施行加税的经济政策。这个时期的秦国还没有本国的铸币,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初行钱”,不宜当作“第一次发行货币”来理解。陈尊祥先生认为,“最晚不会晚于秦献公七年‘初行为市之时,秦国已开始铸行金属货币”[8]这个观点是有理有据的。
二、秦半两的始铸时间
不晚于秦献公七年,秦国有了自己的金属货币。但这个时期的货币是什么形制,是不是今天所见的战国半两钱,仍然难以找出明确的答案。近几十年来,战国晚期墓中出土的秦钱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例证。
1980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群50号墓出土了铜钱七枚,均为半两。值得特别注意的是,50号墓同时出土了两枚木牍。木牍是关于秦武王二年,王命丞相甘茂、内史匽更修为田律,以及修道修桥等内容的记载,背面还有“四年十二月不除道者”[9]的文字。
与木牍同出的这七枚半两钱的铸行时间,最晚不晚于该墓葬的下葬时间,即昭王元年左右。这七枚半两钱没有统一的标准,重量、直径、孔径、肉厚均有较大差异,但同出于一个奁盒内,应是铸行时间与地域差异造成的。秦惠文王二年到秦昭王元年有三十年时间,史书及目前的考古资料中,都没有看到有武王铸行钱币的例证,由此看来,秦惠文王的“初行钱”就是战国半两钱。
还有1986年在长安首帕张堡发现的一釜千钱,其中997枚为半两钱。釜为半球形陶釜,是战国时期的典型器物[10]。这批半两钱按照大小和厚重程度大体可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钱直径大,钱体厚重,重量大于6克,书写非常随意。第二类钱的钱体向轻薄方向发展,钱径缩小到3厘米以内,重量在3到6克之間。第三类钱又重新向厚重发展,重量6克左右,钱径在3到3.2厘米之间,钱文和钱穿比较规整,铸造水平也有明显进步。这批半两钱形制复杂,钱径、重量、铸造水平差别很大,书体风格也由随意到规整,显然有较大的时间跨度。有学者认为“年代最晚的第三类钱与青川县战国墓出土的半两钱同。这第三类半两钱很可能就是秦惠文王二年之后铸行的”[11]。对于这一观点,我认为还缺乏更切实的论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惠文王“初行钱”之时的钱币已为秦半两。“初行钱”上距离秦献公七年“初行为市”,有四十二年。这段时间秦国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货币,但它是否已经是现今所见的战国半两,还有待考古资料给予进一步的证明。
【参考文献】
[1]史记·平准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144
[2]汉书·食货志下[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52
[3]史记·秦始皇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
[4]商君书·内外
[5]商君书·内外
[6]商君书·内外
[7]史记·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289
[8]陈尊祥,路远.首帕张堡窖藏秦钱清理报告[J].中国钱币,1987(03)
[9]四川省博物馆.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2(01)
[10]陈尊祥,路远.首帕张堡窖藏秦钱清理报告[J].中国钱币,1987(03)
[11]陈尊祥,路远.首帕张堡窖藏秦钱清理报告[J].中国钱币,19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