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苍凤
【摘 要】
本文认為体验性教学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想像等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关键词】
体验性 阅读能力 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想像等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前沿,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创设情景,课堂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主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唱歌、绘画、表演等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本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我采用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古诗句。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在山中的感觉。一看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在一起,先横后竖,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个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的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
这样的教学,不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创造潜能,还使学生的认识、情感不断升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正是学生学习语言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语文阅读的丰富多彩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说明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锁在狭窄的教室之中,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这很难让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很难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因此,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应该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例如,我在教学《影子》一课时,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变化等;在教学《秋天》一课时,带领学生到田野中观察天气、周围景色、人们穿着以及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让学生假想游的方式,使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实际情景中,还让学生以当小导游的方式朗读课文,渲染气氛,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情绪铺垫。
这样的教学,不但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语文学习境界,还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体验
阅读活动中,一方面读者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读者又不是简单的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特别是对阅读材料中由于省略或空白等造成的模糊现象更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小摄影师》一文记叙的是一件平凡的事: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接受了一位摄影师的采访,并积极地配合小摄影师,当一切准备停当,小摄影师却忘了带胶卷而羞愧地跑走了。文章结尾处高尔基不见杂志社记者却见小男孩的描写,给小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我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续写高尔基和小男孩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有的想到高尔基亲自找小男孩接受他采访的情景;有的想到让自己的秘书请小男孩到办公室给自己照相的情景……通过想像,课文的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整个过程,学生凭借的是各自的生活积累,因此更具独创性。
这样的教学,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体验性阅读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自觉纠正目前阅读教学的弊端,担当起丰富学生体验与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
【参考文献】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