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临摹研究

2015-04-29 00:44王莹
大观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色彩

摘要: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勾线填色是工笔人物画的基本方法,而从唐代开始工笔人物画便趋于成熟,例如《捣练图》。不论是唐代传下来的原画,还是后人的临摹品,唐代工笔人物画都会带给我们一种欣欣向荣的富贵之气。到了宋代工笔人物画又有了新的转变,内容更为接近平民生活,向风俗画发展。但无论哪一种风格,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捣练图》这幅描绘唐代宫廷劳动场景,却是出自宋代画师之手的独特作品。风格上依旧秉承了唐代绮罗人物画的特点,宋人巧妙地融合了时代的审美色彩后将其转变为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關键词:色彩;艺术特色;绮罗人物画

美一直是艺术所追求的的东西,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中国文化成就了中国画独特的美感。在古代服饰的宽袍大袖中,提炼出线描的韵律。黑色的发髻,衬托出绚烂的衣衫。

独特的中国审美思想,造就独特的绘画方式。中国画一直是平面的绘画,但是在平面中却有着不平面的感受,这就是中国画的妙处所在。《捣练图》作为一幅传统的工笔重彩,它有着传统中国工笔画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图1)

图1:《捣练图》(宋),绢本设色,37cm×145.3cm,波士顿博物馆(美国)

一、《捣练图》的临摹体会及问题

临摹《捣练图》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事情。摊开《捣练图》的画卷,映入眼帘便是强烈的色彩冲击。笔者本科时也有临摹过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但它的色彩相较《捣练图》来说还是比较单一,技法也相对统一。

对于《捣练图》的临摹来说,难点莫过于矿物色的运用。除了常见的石青,石绿,朱砂,蛤粉,《捣练图》中熨烫织物的妇女所穿的长裙的黄色是非常特别的一种颜色。在印刷品中,这种黄呈现赭石色,颜色较为暗沉。在电子版图片中,这种黄色又呈现为较为暖的橘黄色。在上海博物馆看到《捣练图》的原画后,更令人迷惑,这种黄微微发出荧光色,偏向粉橘红。笔者临摹时因参照了印刷品,绘了赭石底,而后参观过原画后,只找到一种叫做贡丹的颜色较为相近,但是这种颜色还是比原作要鲜艳和偏红,于是只在表面略施淡彩,调整色相使其与原作较为接近。只这一种颜色,就使笔者觉得《捣练图》的创作者在这幅画的配色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捣练图》这幅宋摹本,石青、石绿的运用面积较大。石青有三处,石绿有四处。仔细对比会发现,单是三处石青,颜色的明度都有微微的偏差,不只是印刷品,原画中也可以发现。画面从左向右数,第一条蓝色长裙微微泛些粉紫色,第二处扇炭盆的女孩的蓝色衣服呈粉蓝色,第三条蓝色的长裙色彩稍显暗沉。在临摹时,笔者因用花青打底,底色稍显暗沉,后发现应用天蓝膏做底色,在画面背后及正面大量使用蛤粉衬托才能使色彩亮丽。至于蓝色呈现的色相区别与画家绘画时所用石色的厚薄有直接的关系。而画面的背后到衬托浓厚的蛤粉,才会使正面的颜色更鲜亮。

在用线方面,《捣练图》给人的感受是线条纤细和人物融为一体。在临摹过程中发现,这种纤细是在上色之后的对比之下的感受,如果只是作为白描来看,《捣练图》的线条的粗细恰到好处,过细人物不够饱满,过粗线条又过于抢眼。

图2:《捣练图》局部   波士顿博物馆(美国)

而且线条的墨色也很讲究,从局部来看,有些复勾的线条,所以就要求这些墨线在正面被石色覆盖后,达到恰好能被复勾线条遮盖的程度。这样的复勾出来的色线与衣服的颜色统一,减少了画面的墨气,也有让色彩鲜亮的效果。(图2)

这幅画的精细程度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全画没有一处不勾勒了花纹,看似没有装饰的黄色长裙上也会发现画家用红色勾勒的网状线条,营造出纱织品的感觉。人物的发际线也没有像《簪花仕女图》简单处理,而是有特意留出少许发丝和晕染的层次递进,使其更显自然。勾勒花纹要求用笔也要与勾勒衣纹一样,线条一样要有弹性和书写感,圆形也要画的饱满。《捣练图》毕竟是宋代的作品,年代久远,衣服的颜色虽然保存完好,但是局部的花纹已有些脱落。临摹时需要补齐花纹,但也不能随意编纂,需要寻找当时的花纹资料作为参考。

通过临摹《捣练图》使笔者对这幅画的理解更为深刻。《捣练图》的配色妙在哪里,它是怎样将一个很传统的劳动场景搬入画面,使它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艺术审美的水平。

二、《捣练图》对当代工笔画的艺术价值

中国画与西洋画从美术史看,西洋画是不停的对前一种画派的推翻和更新,而中国画是传承的艺术,对前人的技法继承和发展。从魏晋时期工笔人物画就强调“以形写神”,讲究通过画家对对象的精准的观察、了解,然后进行提炼升华,再以勾线平涂的方式使人物呈现在画面上。当今的工笔人物画,受到了西方的造型模式的影响,以面对面的写生方式来训练人物造型,但是也不能放弃对传统的继承。

对古画的学习不仅限于与对技法的掌握,在临摹的过程中通过一笔笔的摹写,体会画家当时创作的心境,体会到欣赏作品时得不到的感受,是一种审美的修行。中国画有一种空灵的诗意,画面的表达不是直白的,注重让欣赏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涵义韵味。中国画之所以是中国画,不仅是因为技法,工具的原因,更为根本的是中国画家在传承中国的一种本质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一部分就是通过对前人作品的摹写得到的感悟。

由于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工笔创作以不同往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发达,使现在的画家们可以见到和感受到古人所不能感知的事物,同时思想的开放,不在有传统礼教的束缚时,也使得画家们在创作上更加自由。但是保持自由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根本,学习传统的绘画,使得中国工笔画的最基本的语言得到保留和传承,这是每一个学习中国画的人所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英]汪涛,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戴文俊.毛笔演变与五代两宋工笔画发展关系探究[J].美术向导,2012(04)

[3]赵维华.绘画媒介与造型样式——中西传统绘画造型言语比较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莹(1986年5月),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