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朗读教学探索

2015-04-29 03:43赫曼
成才之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流利

赫曼

摘 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既是朗读教学的总目标,也是高水平朗读活动必经的三个阶段。文章从课标解读出发,论证这三个阶段教学实施的策略,从而为朗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正确;流利;有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60-01

一线教学中,朗读指导停留在表面,现状堪忧。这和课程目标的把握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认为:“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词,不仅是朗读教学的目标,也体现了高水平朗读的一般阶段。单从三个词的排序来看,“正确”是前提,流利是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高水平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有感情朗读”,应是阶段目标的最高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对朗读的不同阶段进行有效指导呢?

一、正确

(1)正确的读音。不读错应该是朗读的最低要求。正确的读音,要以运用普通话的字音为准。读正确就要以正确的普通话语音为基础。对于偏远地区和方言较重的地区而言,老师尤其要注意普通话的正音工作。笔者所在的河南林州市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一隅,林州方言属于晋语系,和普通话的差别较大。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本区域学习普通话难点集中在:前后鼻音的矫正。林州方言里没有前鼻音,这对学生学习普通话造成了困扰,老师要多费一番功夫来指导。上声调值的纠正。上声的调值是214,方言影响较重的人习惯上只读到212,上声的教学也是普通话学习的一个难点。

(2)正确断句。这还涉及到对读“正确”的另一个理解,也就是要正确地断句,不能读破句。这主要表现在停顿和气息的一些处理上,涉及到学生对句子结构、语句节奏的把握。汉语言作为学生的母语,日常口语交流的经验,让学生对于偏口语句子能够很好地处理断句。但对书面语太重、生字词太多的句子,学生断句就往往出问题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识字教学做到位,理解书面语的含义,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听觉判断所读句子的结构,不断积累书面语知识。

二、流利

流利的朗读是对朗读的速度和流畅性方面的要求。这涉及到认知加工的速度敏捷性、语言表达,以及对所读材料的熟悉程度,等等。流利的朗读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要想“读得流利”,需要多次练习,但多次的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多读几遍),而要“眼到、口到、心到”,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关于读的基本要求。

三、有感情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者要在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要达到“有感情的朗读”需要从把握感情(文本的思想感情)、准确地传达感情(朗读技巧)着手。

(1)正确把握文本情感。只有正确把握文本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为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的方式传达出来做好铺垫。正确把握文本,包含正确地理解文本内容、正确把握文章基调两方面内容。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是阅读教学的范畴,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方面的经验很多,本文不再多做论述。对于如何把握文章基调,本文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基调是音乐的专有名词,指一首曲子的调子,把这个概念引入到朗读中,是指文学作品中,总的感情色彩和态度情调。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西游记》的欢快;《红楼梦》的哀惋;《正红旗下》的诙谐;《我与地坛》的沉重;《回延安》的亲切;《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沉……不一而足。如何在朗读时把握基调?

一是认清基调的整体性。基调是作品的整体情调,是作品感情的整体感的一种体现,也是作品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如《月光曲》一文的感情基调是恬静的、温和的;《小柳树与小枣树》既有赞扬也有批评;《桥》悲伤、崇敬、赞扬交织在一起。把握基调鲜明、恰当,不能随心所欲,也不可被动地应付。

二是注意基调的变化性。朗读作品,基调应贯穿始终,却不是一成不变。当内容、人物、心情变化时,都应有不同的语气表达。例如,《狼和小羊》的基调是激进、铿锵有力的。作品贬斥了狼为代表的坏蛋为了利益绞尽脑汁寻找借口的行径,讽刺意味贯穿表达全过程。但文章也表达了对柔弱、无辜的小羊的同情,这对基调起反衬作用,会更加深化主题。

(2)准确传达感情。朗读者与作者传达的感情产生了共鸣,要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的方式准确地传达出去,还要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在低年级,有时还需要对课文做一些加工。例如,增加一些描绘表情或态度的提示语,辅助学生读出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和语调。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夏夜多美》一课,在课文上加的提示语。

睡莲(瞪大眼睛,吃惊地/关心地)问:“小蚂蚁,你怎么啦?”小蚂蚁(揉了揉红肿的眼睛,抽抽搭搭地)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蜻蜓(飞过来,想了想)说:“让我来送小蚂蚁回家吧!”睡莲(担心地/担忧地)问:“天这么黑,你能行吗?”这时,一只萤火虫飞来了,(拍着胸脯,骄傲地/自豪地)说:“我来给你们照亮。”

朗读是一种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做好朗读教学的指导,不仅对教师工作态度高要求,还要在专业性上提出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薛振华.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方法[J].考试与评价,2014(08).

[2]马学军,丁晓梅.小学教师对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理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猜你喜欢
流利
流利条在带钢生产线中的应用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产出的流利度研究
中国大学生语音加工、词汇知识、流利性与英语阅读的关系
中国口译学习者汉英交替传译流利度的探索性研究
流利口语练习
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研究的新视角:韵律分析*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