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家乡的农村还不富裕,人们只有在春节和重要节日时才会改善一下生活。儿时的我,每当过完正月十五,心中便有一种念想,翘首盼望着二月二的到来,因为这天,母亲也会为我们改善生活,让我们吃上美食。记得那时,平日赖在被窝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我,也变得勤快起来,早早起了床,帮着母亲拉风箱,烧灶膛,目的就是为了吃上美食。
在我们家乡,人们二月二这天早餐一般是吃煎饼或油炸饼(也叫春卷)。春卷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把面和成块状,放到案板上,用面杖赶平后,再将预先准备好的豆芽或韭菜之类作馅,再用面将馅包裹起来揉成个若干个面团,然后再用面杖赶成饼状,这时就可以放进锅里煎炸或油炸了。印象中,母亲总是在我们开吃前,再准备些芝麻酱和蒜泥之类的调味品,吃起来真是味道可口,别有一番风味。对于春节期间吃腻鱼肉的我们,偶尔吃一次母亲制作的春饼,感觉像是又吃了一顿春节期间的美食。
除了春卷,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吃的還有炒黄豆。因为那时农村孩子的零食是很少的,瓜子、糖块之类基本上是吃不到的奢侈品。所以,吃过早饭后,家家户户总要炒些黄豆作为孩子们的零食。记得那时,年少贪玩的我吃过早饭后,乖乖地呆在厨房里,等着吃母亲为我们炒的黄豆。说起炒黄豆,工序虽不复杂,但却有许多技巧和讲究。豆子要挑选粒大饱满状的,再根据个人口味,提前放进盐水或糖水里浸泡一天左右,然后从水中捞出放在筛子里控干水分。待到炒黄豆时,烧火最为关键。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急于吃炒豆,把灶堂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结果母亲炒出的黄豆外黑内生。后来,每年二月二再炒黄豆时,母亲总是替我把握火候。她先把准备好的黄豆锅里,一边让我烧旺火,一边快速翻炒。待黄豆有七、八成熟时,她便嘱咐我把旺火改为细火,而她翻炒的频律也更高了。母亲说,火太急太旺,炒出的黄豆会外糊内生,豆腥味十足;火过慢过细,炒出的黄豆会外生内焦,糊味重。因为动作过于频繁,每次炒黄豆时,母亲常常是汗流满面。听着黄豆在铁锅里“噼噼啪啪”炸响,闻着溢满厨房的豆香,坐在灶堂前的我常常馋得口水直流。等炒好的黄豆完全凉下来后,我便塞满衣兜,跑出去和小伙伴们满村子疯玩去了,一直到玩到中午才肯在母亲的呼喊声中回家吃午饭。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家乡在如今的小城里安了家,每年二月二这天,饮食早已不再局限于春卷和炒黄豆了,而且品种也丰富多彩,可总也找不到儿时吃春卷和炒黄豆的感觉了。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怀念儿时的二月二,也越发怀念家乡。(河南 张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