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15-04-29 18:30:20朱建清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朱建清

摘要:关键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从观念转变到整体架构,从制度推进到行动落实。专家、教师、家长及学校应齐心协力地教育、引导、促进学生逐渐提升关键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C-0018-04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职业的适应能力、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可见,职业的适应能力、综合的职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是职业院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更是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调整和企业技术升级的迫切需要。

关键能力是一种跨职业能力,其与纯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却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专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的统称。[1]它具有普适性和可迁移性等特征,当产业升级、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在新的岗位或职业中仍能继续发挥作用、胜任工作的能力,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发展。[2]

2001年起,笔者所在学校与德国企业合作进行了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期间,校企双方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作了实践和探究。

一、整体策略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各个相关要素有机组成的整体,系统决定功能。职业学校要梳理出与关键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才能确保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系统化设计作为开展关键能力培养的整体策略,应包括组织、课程、途径和考评体系的构建。

(一)组织构建

开展关键能力培养是一项少先例、无权威的开拓性工作,其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务,且在实践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要有效地破解这些问题,加强组织构建是前提。一是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中心的领导小组和以教学骨干为中心的工作小组,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统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工作,并出台相关文件,形成制度整体推进。二是加强专业系/部组织的建设。行政上以专业系/部为单位,系统安排关键能力培养的组织、实施、管理、研究工作。三是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打造一支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专业辅导员队伍,形成内外互补、内外联动的格局。

(二)课程设置

1.突出顶层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及江苏省教育厅于2013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等文件高度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且把具有良好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等关键能力的内容列入各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可见,学生关键能力的课程已纳入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之中。

2.强化课程建设。学校坚持“学生关键能力比专业能力更重要”的理念,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学生明白:知识不等于能力,技能也不等于能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化背景下,除具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外,必须具备关键能力,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并邀请参与制订省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专家全面解读方案,指导各专业制订好专业实施性课程方案。各专业带头人要就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岗位所需关键能力做好企业调研,确保学校的关键能力培养更有针对性。鉴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特殊性,学校可采用渗透进入课程或单独设立课程的方式,将关键能力的培养任务分解到具体课程之中。选好模块负责人、建好工作团队,做好模块资源的开发。

(三)途径选择

能力的内隐性决定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途径和依托载体。研究表明,职业教育现行的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企业实习等都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以及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文化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的教学,也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均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要使课堂教学对关键能力的发展更为直接、更为高效,必须改革现行的课堂教学。使之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服务于个体关键能力发展的需要。[4]

2.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是职业学校将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模式。马克思曾说过,“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企业实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企业实习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要使企业实习对关键能力的发展更为直接、更为高效,一是在形式上要推行多期多阶段实习,以形成螺旋上升态势。二是在操作方式上要明确目标和任务、要有学校教师的跟进、强化企业师傅的指导等。

3.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有益补充,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个性彰显、特长发挥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团活动强调学生自愿参与和自主组合,凸现贴近社会和学生自己组织、具有项目新颖丰富多彩等特点,对获取与处理信息、自主探究自我提升、主动沟通团结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能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使社团活动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更为直接、更为高效,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并在活动目标和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

(四)考评组织

考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职能是检测和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相关能力的发展状况,并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目前的教学考评普遍以知识、技能考评为主,缺少能力方面的考评。要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须遵循以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原则,构建新型的学业考评方式。这种学业考评方式是将课程成绩分为考试成绩和评价成绩两大部分,两部分各占一定的权重。考试成绩主要为知识、技能方面的定量考核成绩,评价成绩主要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等定性考核成绩,并配置定性考核项目的评判标准。这种学业评价方式容易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关键能力培养的引导和指向。

二、行动策略

职业学校在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除了做好合理、完善的顶层设计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行动策略来推进。开展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战略性行动,战略性行动须靠制度推进。相反缺少制度保障,推进工作容易虎头蛇尾。

(一)模块分工制

模块教学是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把课程内容按知识、能力等重新组合形成教学模块,具有独立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灵活高效等特点。一是确立能力模块。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需求,按能力要求确定五大教学模块,即交流表达能力模块、与人合作能力模块、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模块、自我学习提升能力模块和适应社会能力模块等。[5]见表1。

二是按模块分工开发。由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择优录用。“中标”者聘请若干位骨干教师组建开发团队,负责模块方案、模块标准的制定;带领团队成员分工开发模块资源,团队成员率先成为该模块的主讲教师,并指导其他教师教学。三是按模块分工实施。每个能力模块涉及不同课程、不同载体。模块负责人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于不同课程,教学进程常采用串、并结合的方式,多课程、多载体协力培养。

(二)任课教师负责制

依据“整合、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按照模块分工制的要求,将关键能力培养工作落实到相关的课程及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全程负责。上表可见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工作基本涉及了专业的所有课程,每一位教师应按照自己所承担的模块内容和目标,制订培养计划,负责日常教学、指导督促等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又导。同一模块的任课教师要对模块教学和目标达成负责。即每个专业都要打造一个齐心协力、互帮互补的模块教学工作团队;同一团队课程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及时沟通、交流各自的实施状况,力求多载体的培养形成合力;相近专业、相同模块的工作团队要加强互动,共同提高模块教学的实施能力。

(三)行动导向教学制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与活动密不可分。传统的“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缺少活动,学生缺少参与,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走向依据相关资料的自主学习;行动导向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四)面对面评价制

结合学业评价方式,推出面对面评价制度,能进一步发挥评价对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学生、家长和所有任课教师以会议方式,就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逐一对学生进行公开评价。评价时,先由学生自评,再是每一个任课老师对其评价,师生之间有异议可当场沟通,公平公正容易达成共识。老师评价的重点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等定性项目,对照标准对学生做得好的给予点赞肯定,学生未达标的帮助其找出原因,并作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其做得更好。面对面评价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评价后教师还可检查学生的改进情况,并随时加以督促和指导。

三、发展策略

开展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职业学校是教育主体。但是,学校没有相关的课程专家和教育行家,因此顶层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进行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可采用多元化评价作为发展策略,引导和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工作健康发展。

(一)专家评审

聘请省市教科所的相关研究员和外资企业培训主管,与学校学生关键能力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共同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重点评审方案、课标、教学资源三个层次的编制和开发情况,把握关键能力培养的方向与质量。评审中通过能力模块负责人就开发的方案、标准和部分能力模块教学资源向专家展示、演讲,再经专家提问、负责人现场答辩等环节,最后由专家打分。评审合格的模块,由模块负责人签字,投入教学。

(二)专项督导

当地教育督导室和学校教学督导室组织参与,再聘请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工作小组核心成员组成一支专、兼职督导小组,专门检查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工作的相关落实情况。督导小组通过听取模块负责人或主讲教师的专题汇报,深入模块负责人或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等随堂检查、观察相关资料,收集教学反馈意见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意见。

(三)企业评价

由学校学生关键能力工作小组全体成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学生工作的单位调研,通过向相关岗位主管和领班师傅等发放、回收调研表,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同时还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和岗位主管开展个体访谈,收集其对关键能力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5).

[2][4]胡昌送,卢晓春,李明惠.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07(5).

[3][5]周新源.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推进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2010(5).

(责任编辑:张志刚)

Strategic Research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Ability Cultivation

ZHU Jian-qing

(Jiangsu Taic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zhou 2154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Key ability is a cross professional abilit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key abilit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transfer the concept with overall planning and promote the system with action implement. The experts, teachers, parents and the school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educate, lead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ir key abilit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ability; cultiv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5:15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