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

2015-04-29 00:44李玉静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竞争力制造业驱动

李玉静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近10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德勤有限公司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共同发布的《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是38个国家或地区中目前及未来五年制造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其次分别是德国、美国、印度和韩国。报告认为,没有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制造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真正的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关联密切。而在制造业竞争力的驱动因素中,人才驱动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具体来说,科学家、研究人员、工程师的素质与供应及技术工人的素质与可得性,是建构制造业发展中人才驱动创新的关键。研究结果显示,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人才创新上最具竞争力。报告特别强调,双轨制的职业训练及产业与大学之间的紧密结合等,都让德国在人才驱动创新能力上名列前茅。相比之下,中国的优势还是更多体现在劳动力与原料的成本及可得性上。报告强调,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的最大挑战。为真正提升中国制造品牌的含金量,中国需要从低端产品生产中摆脱出来,需要从技术、管理、市场等各方面提升竞争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甚至原创设计生产者(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口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支柱。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深刻意识到了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于今年5月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为促进这一规划的有效实施,我国必须遵循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高端制造业发展驱动因素的源头——高素质人才入手,加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规划设计,努力培养适应并促进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具体来说,从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应在如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制定国家层面的制造业人才或技能人才发展战略,根据我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进行总体的人才培养规划布局;二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能够有效并持续运用最新科技、系统性思维、智能性服务与智造、优质供应链的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有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继续推行并完善学徒制等以学习者深入参与工作场所学习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企业适应性;四是加强不同层次技能人才培养的沟通衔接,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培养适应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竞争力制造业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