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可“图”——生活中示意图的解读与绘制》课堂实录

2015-04-29 17:50沈丽娜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示意图板书活动

【编者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到底怎么上?这是一个实践难题。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和经验型课程,我们的老师都缺乏经验,缺少可以借鉴的案例,不知道应该怎么操作。再加上没有课标、没有教材,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比较艰难。

刚开始的时候,综合实践活动是很少有“课”的形式的,教师重点强调学生在平时分散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主要包括: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与交流—实施研究方案—中期交流与评价—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课题评价与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发现,没有课上的集中交流与指导,学生的研究往往流于形式,质量不高。于是,在研究步骤的基础上,慢慢衍生出了一些基本的课型,比如选题指导课、方案制定课、中期交流课、成果展示课。通过课型的建构,老师渐渐掌握了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基本行动框架。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教师出现了“课型至上”的倾向,教学成为了走流程,学生活动中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教师有效和及时的指导,虽然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研究活动,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的水平却没有得到持续提升。于是,学生能力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注热点。

江苏省教育厅在2014年颁布了《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纲要》中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八大关键能力,分别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八大关键能力的提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开始跳出僵化的课型,关注和研究学生的现状和需求,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给大家呈现的就是一个专门培养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的活动案例。

【设计意图】

身处当下信息时代,让人不得不变成各种信息的接收体。但是,随之相伴的是“信息的碎片化”以及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因为,信息是无限的,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信息的聚敛意味着注意力匮乏。不难看到,现在学校中有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不会倾听,学习上不会归纳,不会辨析,更不会融会贯通地来用,学习力低下。这其实也是一种缺乏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表现。本课的活动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主要内容是绘制学校平面示意图,以帮助新生、家长等不熟悉校园的人尽快找到目的地,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之所以选择这一内容,原因有三:一是这个课题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需求,着眼于解决学生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完整、真实生活世界的理念。二是 “认识示意图”“绘制示意图”是学生搜集信息和表征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视觉符号获得和传播信息,是学生生活中必备的重要的能力。目前,学生相对来说更擅长于通过声音、语言、文字的形式来搜集表征信息,运用图像搜集表征信息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三是各种类型的示意图在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对学生而言,能掌握读图和画图的方法,在学习中能有效提高学习力,在生活中能获得更多乐趣,在未来工作中能更具竞争力。

【教学实录】

板块一:激发兴趣,明辨示意图优势。

师:开学已将近一个半月,我们迎来了新同学,最近学校对新生及家长进行了一个回访,我截取一部分视频,请大家看一看,看完后谈谈你的想法。

(播放视频:视频中截取了一位新生家长和新生的采访,家长有提到学校环境好,很大,第一天报到找不到教室。学生分享囧事,有提到因为不知道美术专用室而差点错过美术课。)

师:看完了视频,说说看,怎么才能帮到他们呢?

(生表示可以发短信、提供志愿者帮助、画图、贴箭头来帮助家长新生)

师:那我们来比较一下看这几种方法,哪种会更好一点呢?

生:我觉得短信好,因为它够快,而且可以让每个人都收到。

(生哗然,互相窃窃私语)

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啊,来说说你们的观点。

生:短信虽然是很快的,但是要是新来的那些学生校信通还没有开通怎么办?

生:短信它全是文字的,如果文字多一点的话,看着就烦了,也不明显。所以我觉得图好一点。

师:看来图比这种纯文字的信息直观。(板书:直观)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我也觉得图比较好,因为可以让人一看就明白,教室在哪里。

师:是的,图比较形象一点。那志愿者呢?通过语言指路不好吗?

生:开学那天有几千名家长,如果要领他们去的话,就要很多很多的志愿者,可是那天我们自己也要报名的呀。

生:我觉得还是画张图比较好,可以画一张大大的图放在学校门口,这样就不用很多人了,比较简单一点。

师:是的,既简单又明了。(板书:简明)看来,开学时的这个情况用这种形式会更容易解决。那这样简明、直观的图文形式,可以称为“示意图”。(板书:示意图)示意图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都在向人们解释说明,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教师用手势示意标题)

板块二:创设真实情境,解读示意图构成。

师:先来考考大家会不会看示意图。上周秋游,同学们去了常州的淹城动物园,老师没去成,很可惜,我准备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可是,我是个路痴。所以啊,我把淹城动物园的示意图给找来了。(出示图)

我想了一下几个可能会去的地方,请你们帮帮忙,把路线给画出来,好吗?

(出示图:)

(学生组内合作,画出线路)

师:我来采访一下画得最快的小组。说说看,你们怎么帮我找到地点的?

(生表示根据示意图上的图像、标志、文字找到地点)

(师板书:标志、文字、插图)

师:回过头来再看看这张图上,由标志、插图、文字组成了哪些部分呢?

(学生交流,教师将磁性小黑板作为示意图模板,贴于黑板上,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方位、布局、应急电话、标志含义、标题)

板块三:走进校园,搜集信息。

师:了解了示意图的构成部分,接下来就试试画学校的示意图。但在此之前,我们先要走进校园,去搜集相关的信息。

出示实践要求:

(学生走进校园搜集信息,教师从旁观察)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都搜集到哪些信息了?

生:我们根据讨论结果,去搜集了学校的方位、布局,还有电话。我们学校是朝南的,接下来请具体讲一讲所搜集到的布局内容有哪些。

生:我们觉得开学第一天,家长和同学肯定第一个会到班级里去报到,所以一定要显示出班级的位置。所以,我们去确认了每个班级在哪一栋楼里。

(组长在小黑板上板书:教学楼)

生:教学楼,除了有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楼之分外,还有一些班级在计算机楼和行政楼里。(板书:计算机楼、行政楼)

(小组成员补充:还要显示厕所。板书:厕所)

师:考虑得很周到。对于他们搜集到的信息,其他小组有没有要补充的?或者不一样的地方?

生:我们小组觉得还有操场、食堂、停车场等也要显示出来。

(组员板书:操场、食堂、停车场、校长室、医务室、教导处、校门)

板块四:根据需要,筛选处理信息。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布局内容。有没有必要全部显示出来?

生:像操场、食堂就不需要。因为开学第一天,家长他们是不需要去操场和食堂的,他们最需要去的是教室。

(学生一致同意)

师:那我们就把它删去。布局中显示的内容,更应当从看图者的角度来考虑,要有选择地显示出来,做到“简明、直观”。其它的呢?要不要再删掉点?

(学生陆续删掉了校长室、医务室,删教导处时意见有分歧)

师:你来说说理由。

生:因为我四年级转来的时候,第一天就是到教导处去的,好像是要去干什么的。

师:哦,办理一些手续。对,还真需要呢。好,搜集到的信息我们也筛选好了,那接下来,就试着来完成这张示意图。来画一画,并思考:需要注意什么?

(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畏难情绪,着手困难。教师指导:同学们,可以借助桌上的道具色块先摆一摆大致的位置,然后再画一画。通过摆拼,学生明显操作起来流畅许多)

师:小组展示,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

组1出示图:

生评:他们画得比较完整,也比较清楚。

师:有什么经验可供大家参考吗?

组1组长:我们在画的过程当中,因为有一个楼的位置不对,所以只能全部擦掉了重新画。(教师插话:啊?没必要全部擦掉吧?)需要。因为如果有一个位置不对,那其他的楼也就不对了。那到时候家长看的时候,还是会找错找不到的。

师:噢,所以在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板书:相对位置)

组2出示图:

(组2的图一出示,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表示有意见。)

组2组长:我们添加了各个教室,这样看起来会更加明确。

生评:我觉得教室不要画出来的,只要标注一下这是几年级就可以,因为一走进去,顺着班牌就能找到班级的。

师:(拿起组1的图,放在组2图旁边)跟刚才那一幅比较一下,你更愿意看哪一幅?是啊,要注意“简明”啊。

组3出示图

组3组长:我们设计了一些标志来表示一些特殊的地点,比如校长室、教导处之类的,这样就不要文字,图就会更清楚一点。

师:是的,使用一些特定的标志,可以避免示意图上过多的文字,而造成太多干扰。

组4出示图:

生评:他们使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看上去比较明显,也比较好看。

生评:他们画的行政楼太大了,比教学楼还要大,应该是一样大小的。

师:在画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相对大小”,(板书:相对大小)以避免造成看图者的困扰。

板块五:拓展延伸,赋予示意图更多意义。

师:但还有一些示意图是这样的。(出示动态示意图、立体示意图、手绘示意图等)从这三个要素——标志、插图、文字上,做出一点改变,就让这个示意图变得更美或更有趣。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示意图,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的示意图最受欢迎。

还有一种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示意图,你看!(出示安全疏散示意图),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就是来绘制一张校园内的安全疏散示意图。完成之后,我们向全校推广,让它成为我们生命的护盾!

附板书简图:

【教者自述】

中国的教育经常被人诟病,脱离学生的生活,而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弥补这一教育缺失的重要载体。这一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具体、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达成能力目标。

在能力的培养上,很多老师过于注重方法训练,却忽视了学生对能力的“内在需求”。只有学生对能力的培养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渴求的状态,能力的指导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那么怎么使得能力的培养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能力的运用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所以我首先是把“搜集、处理信息”当做“习惯”来培养的。只有当它成为一种惯常行为之后,再来讲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除了这节课,我还经常在课堂之外,为学生创设搜集处理信息的环境。比如有一天我会因为教室旁树上落下的一只长得像钢铁侠的青虫而大惊小怪,引得全班同学蜂拥而至,第二天他们就会兴冲冲地来告诉我,虫子叫什么。明天我以“健身”为名,把孩子们拉到鹅卵石路上蹦蹦跳跳,孩子不痛,我却痛得龇牙咧嘴,直问为什么,然后,第二天有人就来告诉关于脚底穴位与按摩的事。第三天我把学校餐后水果橘子皮剥得惨不忍睹,苦着脸去寻求孩子的帮助,然后我就看到了各种剥水果皮的方法。

再后来,我们班的学生不需要我去大惊小怪地创设情境了,他们会主动地来告诉我:老师,校园小花园里的广玉兰开花咯!老师,咱学校的消防栓不叫消防栓,而叫“肖龙”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搜集信息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成了自动化行为,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学生会对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各种信息充满好奇,遇到疑问和困惑的时候,他们都会习惯与运用各种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去主动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学生养成了这个习惯,好处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了,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不用愁了,学生的小脑袋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其次,我每次上语文课所需的课外知识也不用愁了,学生养成了自己在课外主动搜集各种课外知识的习惯和方法。最后,我们班学生的作文写作也不愁了,主动而广泛的信息搜集意识和习惯,使得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研究的兴趣,这些鲜活的素材都成为了学生作文中重要的内容。可见,学生形成的能力是能够在各个学习领域都得到迁移和运用的。

(沈丽娜,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2140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示意图板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