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静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抓起。所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培养尤为重要,良好的常规会伴随他们升入中班、大班、小学……由于小班幼儿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
一、用爱浇灌孩子心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用心爱孩子,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阳光明媚的九月,小班孩子第一次离开家,离开自己的父母来到幼儿园,他们不会脱衣服,不会穿衣服,不知道怎么上厕所……那么多的不知道,让他们感到无助,让他们不安的哭泣。他们是多么需要老师的关爱。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熟识自己班级的老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教学活动中,为孩子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午睡的时候轻轻地拍着他们的背,讲睡前故事哄他们睡觉。每天都说他们喜欢的话题,时常给他们以微笑,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用我的爱,让孩子们逐渐消除了幼儿对新事物、新环境的恐惧感与陌生感,渐渐地从不愿来幼儿园变成喜欢上幼儿园,从不接受老师,转变为喜欢老师、信任老师,让孩子们能够主动与小朋友们游戏、交流,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二、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1. 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进行幼儿常规培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更容易接受教育。于是游戏则成了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比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不愿意自己动手穿、脱衣服,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小猫,创设了《小猫睡觉》的游戏情境:“小猫要睡觉,伸伸小懒腰,外套脱掉啦!小腿钻山洞,钻出小山洞(脱裤子),钻进大山洞(钻进被窝),小猫闭上眼,小猫要睡着了。”孩子们听着老师轻轻的话语,主动的动手脱起了衣服裤子,就像一只只小猫,眼睛闭得紧紧的。我从多次的尝试中发现,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小班孩子,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理解,更能形成良好的常规。
2. 结合短小的儿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很难消化老师一长串的“指令”,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简短、易懂的语言。而短小精悍的儿歌,符合孩子们的特点。比如说,孩子们在学习叠衣服时,首先请他们将衣服平整放好,然后边念儿歌边叠:“两边门关起来,两只手抱娃娃,上和下亲一亲,衣服叠好了。”生动形象的儿歌,让枯燥乏味的叠衣服变得有趣了,儿歌将叠衣服的要领拟人化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与掌握。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随机地仿编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要领。
3. 给予孩子更多鼓励,培养幼儿良好的教育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在遵守常规方面还需教师不断提醒。比如,我班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漏嘴巴”的特别多,为此,我在孩子们吃饭的时候,特意表扬一些用餐习惯较好的孩子。“君哲你真棒,吃饭吃得又快又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小碗里也是空空的!今天我要给不做“漏嘴巴”的小朋友贴上小苹果。”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认真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桌上、地上,掉在桌上的饭粒,立即捡了起来。吃完饭的孩子还激动地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完了,我没有把饭掉到桌上,地上也没有。”我笑着表扬了他们,并奖励了他们每人一个小苹果。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开了。
三、教师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
小班的孩子处在模仿阶段,而从家长的反馈中,我们不难了解到,孩子上幼儿园后,经常模仿的对象就是老师,孩子喜欢模仿老师说话的语气和一些习惯用语,模仿老师拍铃鼓时候的样子,弹琴的样子。由此可见,教师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孩子的榜样。我们常常要求孩子轻声讲话,在教室里保持安静。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我平时有没有做到轻声讲话呢?我想,我们的常规不是喊出来了,让我们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去教育孩子,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为此,我在制作手工作品或者剪纸的时候,都及时将垃圾收拾好,扔到纸篓里。渐渐的,不用过多的语言,孩子们也会像我一样去做。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刻记住为人师表,做好孩子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