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寅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按理说应该是学生最亲切、最感兴趣,也是学起来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灵动、充满乐趣的。然而,具备这样特点的语文课却并不多见。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老师枯燥地教,学生被动地学。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把语文课真正上到学生心里面去,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怎样让课堂“活”起来?我非常推崇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他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这句话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光是用耳朵听,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自己亲眼看一遍,比听记得牢多了;亲手做一遍,就学会了。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应多为学生创造“做”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探究转化。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内容题材丰富,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情境。如果让学生走进这种情境,亲身“做一做”,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将儿童戏剧表演引入了课堂教学。
一、 儿童戏剧表演在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1. 由演入境——在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好奇,对感兴趣的事物能投入极大的热情,并以你惊讶的认真态度去学习。因此,要让学生对一篇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就要打动他们的心。戏剧表演让孩子积极投身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观察人物、感知内容、享受表演。这样,他们就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并从中感受快乐、经历痛苦。
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6》一课时,由于本课是由动物名称组成的4行词串,我就创设出了“森林公园”这个大情境,大多数同学都扮演小游客,在森林里一边学习一边游览。一些基础较好的孩子则扮演森林公园中的各种小动物,帮助小伙伴们一起学习词串、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我还设计了几个地名——飞禽馆、走兽谷等,巧妙地把不同类型的动物进行分类。这样,孩子们不仅学得很快乐,也学得很扎实。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有趣的情境中无法自拔,一向盼望的课间十分钟都失去了魅力。这样高涨的学习热情,都是由戏剧表演所营造的童话情境来激发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没有冗长的灌输,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是那样的自然而又恰到好处。表演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让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都大大提高了。
2. 参与现境——在表演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各项能力中,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要靠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不断积累,量变产生质变。比起传统的课文朗读和常见的对话训练,戏剧表演显然有着独到的优越之处:(1)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容易被儿童所接受,也更贴近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2)学生参与面广泛,即使是内向或能力不突出的学生都可参与;(3)戏剧内容丰富,角色众多,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必须分工合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本中有一则童话故事叫《三袋麦子》。它的线索明确,内容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非常适合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我把学生分成了6人的小组,每一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负责角色的安排和表演的排练。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小组里讨论声、朗读声、评价声不绝于耳,他们兴高采烈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同时在交流中采纳更好的建议。这样,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了,也懂得了吸取他人的经验。
3. 想象创境——在表演中鼓励再造创新。每一个儿童都是想象的缪斯,天马行空,难以捉摸。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对文中人物的感悟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如果一味地用成人的思维去要求他们、限制他们,显然是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严重束缚。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尽量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舞台。戏剧表演能让学生大胆地把对文本多元的体验表达出来,并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生成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的领悟能力得(下转 65页)(上接 102页)到进一步提高。
在高年级语文课本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的一个难题。它离学生的生活相当久远,难以引起共鸣,孩子们学起来觉得枯燥乏味,兴趣缺乏。我大胆地将戏剧表演引入了古诗词的课堂,鼓励学生将诗歌所描写的情境表演出来。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以“溪亭日暮”下的荷塘为背景,以古典音乐渲染氛围,创设出了李清照与友人泛舟湖上,饮酒对诗的情境。学生顿时化身为古人,手拿酒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还增加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环节,让学生化身微醺的李清照,畅谈此时心中所想,并在一片古韵古香中再次吟诵全词。学生立刻兴致高涨地投入了创作活动。他们编得合理,演得动情,把对词的理解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
二、将儿童戏剧表演引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1. 心灵的感知。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表现,容易被大众喜爱并接受。儿童戏剧则更具有童趣和教育意义,所以对儿童的启发更大,会影响其判断是非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发展。
2. 行为的示范。儿童戏剧对儿童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儿童通过模仿剧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投射到自身身心发展中去。
3. 语言的训练。儿童的语言是由不断地模仿和积累中学习而来的,儿童戏剧的对白或台词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是儿童模仿和积累的好对象。
4. 思维的培养。在多次戏剧表演后,儿童将不再满足于被剧本“牵着鼻子走”,他们会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剧本进行二次创编,让剧本达到令自己更为满意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戏剧表演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是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变,是语文课堂变革的一支催化剂。今后,我将坚持不懈地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充分发挥儿童戏剧的作用,演“活”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