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2015-04-29 00:44赵欣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生活习惯家务

赵欣

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的养成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一天天慢慢积累形成的,贵在坚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教育子女方面,每个家长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而我个人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我们先看一些不良习惯的表现:有的孩子在家中从来不做家务,做任何事都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能拖就拖,得过且过,随性所至,喜欢干就干,不喜欢就不干,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做。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丢三落四,一道题做半道丢半道;写作业时,只管写不管对错;上学时书、本带不全;上课的时候跟同学交头接耳;在家里学习的时候不是在书桌前坐着,而是躺在床上;只是用眼阅读从来不动笔……这些现象都是我们常见的。

纵观这么多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综合特征就是,跟知识发展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以及孩子的年龄特征不相吻合,正是这些不吻合,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培养有始有终的生活习惯。所谓有始有终,主要是指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有秩序、有责任。有始有终的生活习惯是必要的教育过程,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影响一生的基础,这种基础只有在家庭中形成,所以说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秩序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家庭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简单来讲,先从做家务开始。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并不关注,他们认为家里家务很少,家长自己做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让孩子来做,甚至有些家长说孩子学习负担已经很重了,没有必要再让孩子来做家务。这不是一个家务劳动量大小的问题,家长应该把做家务当作一种教育过程来看待,通过做家务,训练孩子有始有终的责任感。比如,孩子早晨起床以后要叠被子,不仅要叠,还要叠整齐,要合乎家长的规范要求,假如早晨不叠,中午要补上。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吃完饭以后孩子还要刷碗,不仅要刷,而且要刷干净,要摆放整齐,做到整齐有序,这也是一个责任感问题,是生活秩序的训练,这种习惯只有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训练效果才最好。

但有始有终的生活习惯对家长来讲,做起来并不容易。平时,当孩子叠被子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叠不好,就在一旁唠唠叨叨,指责他,评价他,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孩子叠不好,就把孩子拽到一边说:“你看,你连这个都干不好,我来替你干吧!”孩子的活动只有开头,没有了结尾,他的结尾由家长来补充,于是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不管干什么事,我仅仅干一半就足够了,后边由家长来补充。有些孩子一旦遇到他不愿意干的事,就会毛毛糙糙,故意把事情干得不理想,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干得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就会适时地介入,在这个时候他就有可能逃避这项活动。

2. 培养自我负责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学习当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都跟责任心有关。

首先,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暂且不谈预习的质量,起码要让孩子对今天要学的东西能够有一个印象,浏览一下,知道今天将要学习什么,这些东西有哪些懂了哪些不懂。

其次,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有三种:一个是非常积极的听课习惯,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态度很积极的孩子就会想,老师出了一道什么题,老师为什么要出这道题,这道题的答案有可能是什么?在老师讲解之后,他会把老师的讲解和他自己的答案相互对照,相互印证,如果完全一致,说明自己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就来看自己的不足、缺点在什么地方。这样就非常有针对性,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是一种最好的习惯。还有一种是老师讲什么,他听什么,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习惯。因为他态度不积极,所以他在此时仅仅成了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再有一种就是孩子在课堂上,老师讲课他根本就不听,没有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习惯。这种习惯除了在学校由老师训练之外,在家庭里面还应该对孩子多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完成听课后是复习的习惯,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人学习知识都会有所遗忘,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及时地对当天老师讲授的东西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最后,培养孩子认真写作业的习惯。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也要督促孩子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回家以后应该先写作业然后再去玩耍。假如有一些孩子做不到的话,家长应该很明确地告诉他,可以先玩后写作业,但是一定要保证作业的质量。

如果把这几个环节把握好,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些学习习惯的形成中,家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家长要指导孩子预习,督促孩子复习、写作业,督促孩子自我反思,这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有些家长可能会有一些不利于孩子好习惯形成的做法,像家长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字,本来会起到一个很有效的督促作用,但是家长应该仅仅是签字、督促,不应该负责对孩子作业的检查,假如说家长想要对孩子作业进行检查,也应该建立在孩子自己首先检查的基础之上。因为有些孩子反映,他们写作业只管写,至于对错由家长来负责检查,也就是说当这道题出现错误的时候,是因为没有检查出来,而不是说自己没有做对,这样他就把学习的责任推到了家长身上。

二、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 家长少说多做。习惯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当家长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或是改正不良习惯时,尽可能地少说多做。习惯只有在行为中才能形成,经过多次重复,沉淀下来才能形成习惯。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反复做,还应该跟孩子一起来做,这样能够保证孩子在形成一种良好习惯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精神支持。

假如,一个孩子对刷碗不感兴趣,家长就把刷碗当成训练孩子的一种手段,跟孩子一起做这件事。每当家长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把孩子喊来,跟孩子一边聊天一边做,在聊天的过程当中讲一些非常可笑的笑话和一些趣闻,使洗碗的过程不再枯燥,让孩子在一个非常愉快的过程中把这项活动搞完。或者是跟孩子进行配合,妈妈刷碗,让孩子把碗放到碗橱里面排列整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享受到了亲子之间的欢乐,也享受到了刷碗成功的快乐。天天如此,最后孩子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在刷碗的时候他都会想到,刷碗是一种很愉悦的活动。以后,父母就可以有意识让孩子自己来做,因为刷碗没有给孩子形成一种不好的印象,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刷碗有多么的可怕,这样刷碗的习惯就形成了,孩子就会把刷碗当成了他自己每天的工作。

由于孩子在这方面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在班上同样也会养成帮助同学的好习惯,因为他知道跟别人交往会得到一种乐趣,帮助别人学习也会使自己得到提高,在帮助同学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又加上帮助同学学习,那么他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行为就有了双份的成就。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从生活习惯向学习习惯过渡的一个良好习惯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出,妈妈没有督促孩子去做,也没有强迫孩子去做,而是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一起来做,在形成习惯的过程当中,孩子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一个孩子不良习惯的改正是非常困难的。有人很夸张地说,要想改正一个不良习惯,不良习惯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纠正它就需要多长时间。可见纠正不良习惯有多么困难。那么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也是应该少说多做,当孩子意识到这种不良习惯的危害之后,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言语,再来强化他了,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才是最佳选择。

2. 父母用行为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情境。有一个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妈妈为了改善他的不良习惯,尽可能地少给他不良刺激,比如当孩子学习的时候,妈妈首先会关掉电视,谢绝客人,营造一种适宜的学习环境。然后妈妈坐下来,认真地看书,妈妈学习也成了学习习惯形成中营造环境的一部分。妈妈念书了,外面环境很安静了,孩子受妈妈的影响,也会去学习,在学习的时候因为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妈妈注意力很集中的学习活动,成了孩子的榜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越来越聚精会神。当他体会到这种注意力集中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事情的时候,体会到良好习惯会促使他学习进步的时候,其学习动力就更强,他追求这种习惯的欲望也就更强,在形成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他就变得更加主动,更有目的性。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是说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家长尽可能地减少干扰,多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支持。

一个孩子好习惯的形成和不好习惯的改善都不容易,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意志力的参与,他们要克服困难,走若干个弯路,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孩子的学习习惯就会有效地形成,也会得到巩固。

一个人一旦养成了一种习惯想改成另一种习惯是很困难的。所以,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我们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虽然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但是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受益非浅,也是孩子人生中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生活习惯家务
生活习惯
小家务,大成长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警惕伤肾的不良习惯
我们的家务,我们的家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不爱做家务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