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明
【摘 要】
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况。笔者以这个现状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农村教育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并就此给出了相应改革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落后与发展 研究
一、农村教育现状
(一)目标错位
当前,国内各地农村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升学,无论哪一所农村学校,追求升学率都成为不二选择。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升学。以升学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注定是一种扭曲的教育,因此引发了一连串教育方面的诸如辍学、厌学、厌教等不良现象,而新课改也是“闺穿娘鞋老样子”,对于农村教育创新泛善可陈。师生德育水平降低。
(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1.综合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农村教师普遍表现出业务水准偏低现象。所教非所学情况广泛存在,实际教育水平与既有学历之间差异明显。人为抬高学历现象突出。骨干教师严重不足,现有教师队伍年龄、学历等方面的结构不合理。年轻、高学历教育人才农村留不住,留下来的都是年龄大、学历低的教育界老兵。断层现象极为明显。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科设置结构不科学,外语、音、体、美这类科目教师严重短缺,部分科目只发书,却根本无人任教。
2.人心不稳定 工作多应付
乡村教师人心不稳定,身在曹营心在汉现象普遍,这导致整个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事是客观事实。原因在于:住房无法解决、子女入学难、工资收入低以及工作环境差等,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导致本来薄弱的农村教师队伍更加孱弱,农村教学质量下降更为明显。更严重的是,不断流失的教师让整体教师队伍人心不稳,无法安于本职工作。
3. 激励机制缺乏,教师动力不足
目前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的各种被动现象让其对教改、课改并不热衷。因为无论怎么改,没有触及他们本身问题,其切身利益没有保障,工作积极性没有获得有效的激发。而且,各种教师培训、轮训基本没有农村老师什么事情,继续教育只是一种形式性工作,没有在本质上提升农村老师的地位与收入。因此,课改、教改在农村教育工作中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三)农村家教缺失
家教在孩子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感、性格,甚至影响到孩子终生,这是教育界历来关注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是,农村家庭家教普遍不理想。原因在于,家长本身学历不高,综合素质偏低,无法以其自身言行影响到子女成长,而其既有的教育方法倾向于粗暴、简单。甚至有养而无教,重智轻德现象突出。部分留守儿童的存在直接导致孩子的性格养成发生一定程度的畸变,部分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管教而发生本质性改变,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四)乡村社会环境差
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乡村社会环境,直接制约着孩子个体发展。其一,不少乡村存在上学无用论现象,这对于家长、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大,让一些学生游走在失学边缘;其二,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不好,娱乐场所对孩子的诱惑让原本成绩不错的孩子迷恋其中,成绩直线下滑,直至最终弃学回家。
二、解决措施
实事求是的说,这些现象并非单纯教育方面的问题,而是属于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共同发力,以此来关心、关注、关爱乡村教育。
(一)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增强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身处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素质提升亟待解决。强化对现有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轮训、培训,首先从思想上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认识到农村教育的根本功能。其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养提升,在现有继续教育基础上,强化对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两个假期功能,全面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
(二)补充高素质教育人才
农村师资力量缺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城乡差别导致这些本不该有的现象发生,面对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短缺严重问题,政府层面应及时界入,把高素质的教育人才调配进入农村教师队伍中来,让这些高素质教育人才融入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搅活农村教育一池春水,切实改变当前的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现状。
(三)强化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互动
孩子的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社会的未来发展。而单方面力量根本不足以改变现状,必需由学校负责牵头,构筑以学校主导下的家庭、社会、学校、单位等综合性农村教育体系,确保农村教育可以获得有效、长足的发展。政府教育决策必需引进教育工作者的全在参与,听取教育专家的建议后再制定农村教育政策。走村入户,进行教育政策宣教,提升农村居民认识,增强农村家长的整体素质。全力争取党政部门的外围保护与支撑,打造宽松、安全、健康、文明的农村教学环境,让农村学生可以安心学习,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 饶畅.进城后农民工文化资本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 李明.对发展良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 刘下放.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子女学校与政府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安其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农村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 曾其祥.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