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塘月色》看优美的特点

2015-04-29 00:44张静
大观 2015年2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和谐统一

张静

摘要:优美事物的客体特征是轻柔的和谐的。正如英国美学家博克所说,美的对象是“比较小”,“平滑光亮”,“避开直线条”,“不是朦胧模糊的”,而且“必须是轻巧而娇柔的”。这种特点既由个别因素的轻柔所致,又由各因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而造成。客体自身的和谐只是优美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客体与主体之间和谐。只有当主体置身客体面前,立即可以感受到轻松舒适时,主体的烦躁因为客体的轻柔而得到排遣时,那客体才是优美的。主体与客体,不再处于对立之中,而是处于和谐的统一之中。

关键词:优美;轻柔;和谐;统一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它们各自的特征不同,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不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字里行间很好地说明了优美的特点。那么优美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想听听的巫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这是月下的荷塘。荷叶依依相连,亭亭玉立,丰姿秀丽,婀娜多姿。那力量的娇弱,质地的柔嫩,让人感到优美。万绿丛中的点点白花,有的饱绽盛开,有的含苞待放。近处的像明珠般玲珑剔透,远处的像星星般闪烁迷离,还有的像刚出浴的美人般光彩照人。那小巧的形体,轻柔的动作,妩媚的神态,明丽的色彩,让人感到优美。白花点缀在绿叶之中,白绿相间,和谐统一,月光下的荷塘充满着优美的诗情画意!

看了荷塘,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月色吧: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写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月光柔和宁静,而又轻轻荡漾;叶子、花素淡朦胧,而又鲜艳欲滴。在这里,声色光影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呈现出空灵缥缈、安谧静穆的优美境界。

荷塘月色不但有静,也有动: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更为巧妙的是,荷塘月色还有蝉声和蛙声的喧闹: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清风徐徐,荷波荡漾:蛙唱蝉鸣,各自作乐。眼前有一闪即逝的活泼情状,耳中有此起彼伏的热闹之声。这些动态,衬托出月夜荷塘的宁静。以动显静,化动为静,更显示出荷塘月色的优美。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优美事物的客体特征是轻柔的和谐的。正如英国美学家博克所说,美的对象是“比较小”,“平滑光亮”,“避开直线条”,“不是朦胧模糊的”,而且“必须是轻巧而娇柔的”。这种特点既由个别因素的轻柔所致,又由各因素之间的和谐统一而造成。

值得注意的是,客体自身的和谐只是优美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客体与主体之间和谐。只有当主体置身客体面前,立即可以感受到轻松舒适时,主体的烦躁因为客体的轻柔而得到排遣时,那客体才是优美的。主体与客体,不再处于对立之中,而是处于和谐的统一之中。

大家知道,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它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优美,其用意还在与寄托自己的彷徨苦闷的心情。文章开头写道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 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作者先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接着写“墙外”的寂静与“屋里”安静。然后写幽僻的路,静谧的荷塘环境,淡淡的月光。在这里,“墙外”“屋里”的静衬托出“心里”的动,流露出自己心中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而这些,又全部地融入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客体与主体之间经由矛盾对立达到了和谐统一、平衡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优美感的基本特征才是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审美感受。因此,朱自清在“颇不宁静的时候”,“沿着河塘”“踱着”,欣赏优美的荷塘月色,以排遣心中的哀愁,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欣赏优美的事物的时候,由于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人的感受基本上是顺情适性的,情感上的反应总的说来是欣喜而舒适的。因此,当登山岳阳楼,进入那“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优美境界,人们的心境就会被净化纯化,因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同上)。人们对优美对象的感受,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会出现惊惧、紧张和不可遏止的情绪。相反,当人们感受任何优美对象的时候,心理始终是欢畅的、轻松的、愉快的、舒展的、闲适的,没有巨大的变化和转折。

优美可以呈现在自然界中,也可以呈现在社会事物和艺术作品中,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自然领域中的优美,侧重于自然物自身和谐统一的形式美。如清澈如镜的碧波美,细雨朦胧的山色美,“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的景色美,“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的月夜美。社会生活中的优美侧重于内容,集中表现为美与真、善的和谐统一。如缠绵悱恻的爱情美,天真无邪的童心美。艺术中的优美,一方面是现实中优美的反应,另一方面是艺术家辛勤创造的结果。它比现实中的优美更生动、更精粹、更富于感染力,如希腊雕塑家创造的女神维纳斯的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美,《天鹅湖》的舞蹈美,《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美等等。

优美的事物最为常见,感受也较为容易,被西方的某些美學家称之为“平易的美”,对人的审美教育作用也最为经常、最为普遍。欣赏多种多样的优美对象,可以培养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性格,平衡人的心理,调剂人的生活,指导人美化自己的仪表、风度和周围环境。

【参考文献】

[1]本局.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蔡元培美学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王钦韶.语文美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和谐统一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荷塘月色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