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研究

2015-04-29 00:44:03杨巧红田晓娟
开发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

杨巧红 田晓娟

内容提要: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现状,认为“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不合理、要素供给趋紧、“三驾马车”步调长期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过大等因素加大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难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西北五省区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创新与创业、培育西北城市群等具体措施,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转型.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2-0005-04

DOI: 10. 13483/j.cnki.kfyj.2015.02.002

西北五省区地处我国内陆,区位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北地区经济普遍呈现探底式下滑的态势,其经济转型也呈现出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特征。

一、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现状

(一)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速回落,经济转型的需求一致

从整体来看,2007-2011年,西北地区的GDP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GDP增速一直保持在相对高位。2012-2014年上半年,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整体下滑,第二产业增速除新疆外,均下降。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稳步增长,经济发展对工业的依赖程度较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西北工业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是由于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导致工业内部结构高度重型化,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2014年以来,西北各省区经济整体低开下行,增速较2013年同期整体有所回落。从增速来看,西北各省区增速除宁夏外均高过全国平均线(7.7%),新疆、青海分别以10.2%,10.1%的增速位列西北前两位,宁夏增速最为缓慢。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国增速下滑0.3个百分点,西北地区除青海增速保持不变外,其他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甘肃回落程度最大,达到5个百分点,新疆回落程度最小,为0.1个百分点。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纵深发展,西北五省区协同发展实施经济转型的需求强劲。

(二)经济转型态势较好,但仍需深度转型

西北地区经济与全国经济形势高度关联,作为全国能源支撑和接续地,在需求减弱、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依托煤炭、建材、有色金属、钢材等为主的工业企业利润有所回落,部分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下降幅度也较大。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西北地区各省一直在探索经济转型的方向。

1.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技术创新的实践

西北地区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和新举措,有效提升了该地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科研投入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青海启动实施了“123”科技支撑工程,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能力建设,截至2013年,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其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驱动器。二是发明专利量不断提升。以陕西为例,其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7043件,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为39.l%,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2.信息科技产业已逐步成为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宁夏为例,为提升资源转化水平,将传统的能源储备转化为信息储备,能源输出转化为信息输出,自2013年至今,宁夏中卫利用区位优势,通过与亚马逊Amazon Web Services( AWS)、宁夏西部云基地科技有限公司、赛伯乐投资集团等一系列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打造了北京一宁夏“前店后厂”的创新云计算发展模式,推动宁夏云计算服务的发展,使宁夏成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开辟了云计算产业新丝绸之路,对打造中阿互联网经济试验区有重大意义。陕西西咸新区也获批开展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并成立“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云计算也将成为推动西北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重点。

3.现代物流业稳中有进,积极推动西北地区经济转型

以新疆为例,新疆哈密现有9家大型商业物流企业,70多家小型物流企业,随着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式建设,截至2014年底,哈密地区煤炭交易市场已建设成为西北物流枢纽交易中心、价格中心和信息中心,建成西北物流枢纽型城市,逐步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枢纽和现代化的商品物流集散地。此外,陕西的物流业也发展迅速,如西安的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对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获批“西安航空城实验区”,有效弥补了西安在航空物流的货源、航线数量方面的短板,为陕西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进一步挖掘国际贸易和旅游资源潜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4.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西北地区现代服务业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服务业发展迅速,带动就业发展。以新疆为例,2014年上半年,新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62. 55亿元,在服务外包、文化传媒、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下,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带动上半年在岗职工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4万人。二是文化旅游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方向。2014年1-5月,陕西文化投资累计增速为52.3%,造纸及纸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文体娱乐等行业投资增速高达130.1%,146.5%和107.8%。陕西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也保持20%~30%的较快增长率,陕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增为8处。西安市已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5.外贸经济日渐拓展,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发动机

以陕西为例,2014年上半年,陕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7.5亿美元,同比增长6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42.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位列全国第19位,西部第4位。增速位列全国及西部第1位。此外,在2014年5月下旬举办的陕西机电企业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洽谈会上,陕西省的一些优势企业,如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石油机械、纺织机械、输变电设备、制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代表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42位境外采购商、投资商还进行了“一对一”、“一对多”的细分洽谈,初步达成近1亿美元的合作意向,外贸经济进一步拓展。

6.民生建设成效显著,是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西北经济转型的延伸,民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2014年上半年,新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达657亿元,增长8.9%,高于新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0.5个百分点。二是民生保障工程进一步加强。2014年上半年,陕西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科研和技术服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领域投资增速分别达到52.2%,114.7%,28%,29.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是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失业率有所回落。以甘肃为例,2014年上半年,甘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3.32,比上年同期缩小0.0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比去年同期回落0.42个百分点。

(三)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随着西北地区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

一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节能减排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以宁夏为例,2014年上半年,宁夏淘汰落后产能130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万元GDP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8%。从减排看,宁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排放同比分别下降0.52%,1.65%,4.31%,15.78%,银川市仅完成了氮氧化物削减量,石嘴山市仅完成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减量,中卫市仅完成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削减量,吴忠市完成了氮氧化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削减量,固原市四项都没有完成,宁东基地也只完成了氮氧化物削减量。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石嘴山、吴忠、中卫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还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

二是投资增速乏力,动力不足。2014年,西北地区投资增速乏力、低迷、动力不足等特点突出。以陕西为例,陕西在煤炭采选、油气采选、石油加工炼焦、黑色金属矿采选、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制造等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增速低于l0%,甚至负增长,纺织、建筑、金融等行业投资均为负增长。2014年上半年,宁夏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50个重点建设项目3个未开工,14个完成投资不到30%.仅15个完成50%的投资任务;民间投资增幅同比回落25.2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1.3%。

三是西北经济在转型中还表现出整个工业运行总体低迷,尤其是占比较大的煤炭、电力行业运行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等特点。而低迷的状况既是经济发展方式比较落后的表现,也增加了经济转型的难度。

二、制约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因素分析

(一)“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背景使西北经济转型的难度加大

根据理论界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目前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一阶段,与东部发达地区及中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的难度更大,既需要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遗留问题,又需要新的刺激政策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而经济增长速度换挡和结构调整的阵痛又导致其必须放弃过度刺激性政策。随着经济增速的不断下滑,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各类风险逐渐释放,西北经济转型的难度大于其他区域。2014年上半年,西北五省区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形势严峻,处于“去产能、去杠杆、去泡沫”的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部分城市必将经历改革的阵痛,如宁夏的工业城市石嘴山市,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普遍面临开工不足的困境。

(二)长期以来固化的经济结构加大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难度

国家三线建设布局奠定了西北地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其经济结构长期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不合理、所有制结构单一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有学者通过工业产值构成、霍夫曼系数、相似性系数和区位熵四种指标,对西北五省区2000年至2009年十年间的工业行业数据加以测度,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存在趋同问题,多数集中在资源型产业;西北五省区的专业化分工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为基础,优势都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具有同构性。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决定了这一轮以产能过剩及要素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中,西北五省区面临转型的困难更大。从所有制结构看,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区域经济活力不足。

(三)要素价格上涨、要素供给趋紧促使西北地区加快经济转型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依靠大量资本投入、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资源消耗,导致西北五省区普遍存在资金、土地、劳动力、环境等主要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现象,供给趋紧是影响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如陕西省,2014年1-2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少增26. 37亿元,下降4.98%;新增各项贷款同比少增28. 84亿元,下降5.94%,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低117.64和24.04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款双双下滑,制约了贷款投放和实体经济的资金流人。劳动力供给成本上升和结构不合理,致使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难和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从宁夏的调研情况看,用工成本上升与招工难并存,仅宁夏灵武羊绒园区和宁夏生态纺织园(灵武园区)上半年用工缺口就在5000人左右。调研中地市县普遍反映存在用地饥渴症,主要是用地指标远不能满足当地实际建设用地需要,后备土地资源紧张制约了经济转型对土地的需求。

(四)“三驾马车”步调长期失衡导致未来西北经济转型的难点

西北地区自西部大开发10年以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来,对中央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性非常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Ⅱ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领域大多集中在资源型产业和房地产业,先进的机械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投资相对较少。从西北地区发展现状看,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但投资增幅将趋缓;消费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由于民营经济的滞后及中央政策导向,实现消费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外需形势有所好转,但实现高速增长的概率不大,尤其是内向型产业结构的固化,无物可流的德局短期内不会被打破。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和弱出口的状况导致了资本流动性过剩、能耗增加与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矛盾,更关键的是中央尚未在区域援助、生态补偿、社会保障、法律等方面建立资源价值补偿机制,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扰较多,

(五)经济转型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尤其大

中央对西北地区的政治期待中,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性作用西北五省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区域。由于西北五省区有15座典型资源型城市,资源消耗过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均较低。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西北各省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三、西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一)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沿线省区协同发展促转型

现有中国区域经济战略更多强调弱化行政区划,依托地缘空间、交通干线、大江大河,组成跨区域联动的“泛经济区”,国家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导致的中国区域竞争大于区域合作的局而将被打破。西北五省区在资源能源、产业布局、交通绀织、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领域的诉求一致,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看,面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区域合作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与发展是一个中长期愿景和全局性战略,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物流等作为跨区域合作的突破口,也可通过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共同治理或者通过振兴陕甘宁革命老区等推动第一轮区域合作,努力加强各省区航空、铁路、公路枢纽设施建设,通过现有的空港物流园、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提升大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构建丝绸之路陆空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西北五省区现有的兰(州)西(宁)格(尔木)、陕甘宁革命老区、宁鄂榆能源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等主要载体,加强产业差异化发展,统筹协调,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带。

(二)着力产业升级转型,打造西北经济升级版

西北地区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重点是产业内部的调整,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的转型升级是重点。随着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西北各省如果仍然是现在的内向型产业结构,即使海陆空全部打通,无物可流的局面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尽快从内向型产业结构向外向型产业结构转换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基础,西北五省区应发挥不同省区的优势,挖掘产业布局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共同完成产业转型升级,避免新一轮的产业趋同。

一是在国家顶层设计时,将现有的发展规划整合提升,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六盘山连片困难区反贫困规划等,更高层次、更长远规划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政策,应出台鼓励西北地区产业异质竞争的政策。

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在电子、航空、生物医药等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特定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三是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通过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链因地制宜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预期规划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储备工作,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坚决淘汰一批产能严重过剩、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过于依赖地区稀缺资源的产业。

五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物流、金融、会展、服务外包、高新技术服务等产业,推进区域服务业综合改革和标准化试点,组建西北煤炭、建材、医药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

(三)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重点实现政府转型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是东部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互协调得比较好,但是在西北地区,政府与市场的定位还有待于深度调整。

(1)政府转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新一轮的政府转型,首先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执政心态和执政智慧,在GDP增速不断下行时,认真分析地方经济增长态势,需要理解的是,经济转型期,必将面临较长时期的经济下滑,通过经济下滑倒逼经济转型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地方政府需淡定看待GDP增速,不宜过于执着增速的提升,可依靠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力点是重点解决审批难、审批慢及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严重滞后的问题。

(2)坚持两个凡是。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政府都要退出;凡是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政府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3)完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单纯追求GDP高速度而导致产能严重过剩、金融风险突出的地方官员要追究责任。从调研情况看,西北地区地方官员追求工业和GDP高速度的意识比较普遍,即使生态环境严重脆弱的地区,官员对工业发展的需求仍然很强烈,如果这种意识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可能会对下一步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造成不利髟响。

(4)大力培育第三方部门。第三方部门发展不足是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最大缺陷。在加速转型期,推行政府职能转变会使许多职能从政府转移到社会,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理。尤其是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实现产业转型的协调和联结作用。

(四)创新与创业是西北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原动力

西北地区科技实力相对较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面前,应实施区域创新联动工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逐步改变西北地区长期以来作为科技追赶者的角色。除了在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加速创新外,尤其是要加速西北地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以促使形成转型期的新增长点;大力支持节能、节水、清洁能源、减排等绿色产业的发展,通过生态产业发展避免西北地区的后发劣势;通盘考虑,战略布局西北地区的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支持创业,鼓励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西北地区创业意识的相对落后,决定了民营经济的滞后,进而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由于国有大型企业在西北经济总量的比重较高,许多大企业特别是央企在西北地区往往只是其生产单元而非销售和利润中心,这就使得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创业支持力度,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克服所有制结构单一导致的经济活力不足等问题。

(五)培育西北城市群,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城市化意味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和规模扩大形成的规模经济,这将大大促进产业分工的细化和就业结构的细化,同时可以促进农村土地集约使用和农业集约化经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西北地区目前的城镇化进程来看,已形成关天城市群、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呼包鄂、宁夏沿黄等城市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发展,西北五省区的新型城市群必然兴起,一批潜在城市群将加速升级,未来有产业特色支撑的城市群将激活“西部大开发”战略升级,并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现。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25:42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13:22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3:32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0:14:03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在西北地区的兵运工作
军事历史(2001年2期)2001-08-21 07: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