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林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对策

2015-04-29 02:37刘福玲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刘福玲

摘 要: 森林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本文以咸宁市最新的国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该市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对策。咸宁市的林地资源主要优势是自然条件优越、树种资源丰富、林地资源增长迅速;主要不足是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生产力低、可采森林蓄积比重少。该市林地资源潜在问题主要包括: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经济快速发展与林地资源管理手段滞后的矛盾、管理人员保障体系与林地资源后续发展的矛盾。主要对策包括: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深化改革,明确职能;提高经营水平;理顺林地产权关系,发挥市场作用。

关键词: 二类调查;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林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S75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2-0060-04

中国正步入林业发展的新时期,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热点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载体林地资源对于我国实现中长期绿化目标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被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

咸宁是一个林业大市,“七山一水两分田”,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发展林业的优势。根据湖北林业“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发展林业让农民富起来”的新思路,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正确引导解决好全市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走向良性循环轨道,推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以咸宁市最新的国家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该市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该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现状及优势与不足

1.1 现状

近两年,咸宁造林势头强劲,全面启动多项重点造林项目,成效显著。根据最新的二类调查数据(表1)[1],咸宁市林地活立木总蓄积量由2009年的876万m3增至1 265.9万m3。作为咸宁两个传统的林业大县,通山和赤壁两地各具优势:通山的林地面积最大,但赤壁市总蓄积量最高,两个地区有林地、纯林和竹林的对比情况类似;但通山的混交林和疏林全市最多,而赤壁市人工矮化乔木林则在全市最多。虽然林地面积和蓄积量不大,但嘉鱼的四旁树和散生木在全市最多。咸安作为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已经具备良好的林地基础,可以作为发展城市森林,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景观质量的样板给予重点支持[2-4]。

作为咸宁林业发展重点的竹林[5-6]也有较大发展,立竹量由2009年的1.9亿支增至2.6亿支。通山和赤壁两地依然是本地区竹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崇阳和咸安在竹产业发展上也大有可为。

1.2 优势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理自然条件优越[7-8],林地资源具有如下优势:

(1)森林发育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咸宁山场广阔。全市林业用地56.1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0%。气候适宜,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土壤肥沃,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共有8个土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水源充足,境内江河湖泊分布众多,沟渠塘堰交错如网。本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于多种植物繁衍生存。

(2)树种资源丰富

咸宁共有树种112科、354属、1 114种、54变种;灌木4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近500种,花卉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28种(I级6种,包括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杏、水杉、钟萼木、秃杉;II级22种);国家珍贵树种16种(I级4种,包括银杏、水杉、钟萼木、秃杉;II级12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5种(II级10种,III级15种)。本地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群落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等五种。

(3)林木资源增长势头强劲

2000年以来,咸宁市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世行贷款造林、日贷造林、长防林、血防林和低产林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林地面积大幅回升,森林资源逐年增加。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 265.9万m3;楠竹立竹量为2.2亿支,分别比2009年的876万m3、1.9亿支增长389.9万m3、0.3亿支。

1.3 不足

尽管拥有上述三项优势,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咸宁的林地资源还存在以下这些不足:

(1)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从森林覆盖率来看,咸宁六县市(区)中,通山最高,为64.73%,而嘉鱼最低,为26.8%,差距很大。从林业用地面积来看:通山、崇阳较大,而嘉鱼、通城相对较小。可见,全市林地资源分布不均(图1)。

(2)林地结构不合理

咸宁市森林结构呈现“三多三少”:即一般用材林多、工业原料林少;幼林多、成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混交林与针叶纯林面积差距显著,以赤壁最为明显,混交林面积为0.34万hm2,而纯林面积为4.13万hm2,后者是前者的12倍(图2)。

(不含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及桂花林管局)

(3)林地生产力低

咸宁市林地面积为56.4 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 265.9 万m3,平均每公顷蓄积为22.4 m3。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全国林地面积30 378.2 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9.13 亿m3,平均每公顷蓄积为49.1 m3。可见,咸宁市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以下,主要是因为咸宁地区疏林地、残次林、低产林比例较大,其次就是幼林地多,而成熟林分则相对较少。

(4)可采森林蓄积比重少

咸宁市森林的木材产出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内森工企业的用材需求,木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比如,以生产成材、细木工板为主的通山新夏松木业有限公司正常生产每年需要15 000 m3杉木木材,但因咸宁本地木材满足不了需求,该公司不得不远到福建、浙江调用木材或木材半成品,以满足生产需要。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虽大,但是大部分是公益林或者不能采伐的幼林地,可采的森林蓄积比重小。

2 保护利用的潜在问题

2.1 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发达的林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林业发展也需要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财政保证。2000年以来,咸宁市交通建设高速发展,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这些大型建设项目的建成,加快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同时,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随着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面积还会有较大的增加。如何将林地资源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既满足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需要林业部门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2.2 经济快速发展与林地资源管理手段滞后的矛盾

目前,国家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占林地,政府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调减林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落后的监管手段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脱贫致富、兴办产业的种类越来越多,如林区中的小采石、小采沙等,而且涉及的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监管手段落后,还处于人工和群众举报的检查办法,使林地资源监管的压力越来越大,侵占林地的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这将会给林地资源造成很大损失,也是保护林地资源必须解决的问题。

2.3 管理人员保障体系与林地资源后续发展的矛盾

咸宁市以国有林场的管理人员保障体系问题最为典型。不管是通城的黄袍林场还是赤壁的陆水湖林场,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体制不明,它们面临着体制重新界定的局面。作为名义上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近些年来,林场性质虽然没变化,但管理体制发生了质的变化,林场资源枯竭、负债沉重、生产生活设施破旧、职工收入低、生活贫困、养老金及医保得不到落实,林场生产生活举步维艰。人员保障体制不到位,使得林场职工得不到充实,目前林场职工年龄结构明显偏大,文化程度低,面临后继无人的危局。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是处于林业一线的职工,他们在林业资源的后续发展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管理人员社会保障体系与森林资源的持续、后续发展息息相关。

3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3.1 节约使用林地资源成为全民共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的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作为自然资源主体的林地资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发挥林业职工的积极性,把全市林地资源保住、管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制定规划,使其法制化、规范化

当前,咸宁市对林地资源的保护,主要通过加强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审核管理等措施,这种管理往往处于被动,建设项目占什么林地,林业部门只能批什么林地,这样造成占用林地局部过量集中,对全市林业均衡发展不利。为了达到严格有效地管理林地资源,依照法定权限审核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依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使用林地总量控制的目的,就要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咸宁林地资源现状,编制咸宁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①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咸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严格执行咸宁确立的林业发展总体目标。③在保护管理好现有林地的基础上,落实发展林业用地,确保有林地面积不减少。④符合咸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

3.3 提高经营水平,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对于林地的经营,重点是如何提高森林的经营水平,如何维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有林的经营要做到定性、定编、定投入,鼓励多种经营形式存在,森林经营人员配置要合理,资金要到位。为提高管护人员的积极性,很多地方正在实行的森林管护承包责任制不失为一种办法。林业局(或林场)和管护人员签订责任合同,管护人员应执行规定的森林经营规则,管护一定面积的森林,允许管护人员采集/生产非木材林产品提高其收入,管护人员的收入和管护水平直接挂钩。而林业部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林业推广技术人员要帮助并指导管护人员解决常见问题、掌握基本技能,制订发展森林经营规划及操作规则;另一方面,林业部门作为管护人员和科研单位之间的桥梁,及时提供实用的新技术。

3.4 理顺林地产权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市场作用

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林产品需求不断提高,使林业的长期投资越来越具吸引力,而民间资本的集聚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只有在产权关系明确,投资环境良好,行政干预减少,以及市场信号明确的情况下,农民或民间资本认为他们的长期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才能实现有效的林业投资。

咸宁市集体和个人林地面积比例很大,分别占到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8%和72%(图3),一直依靠个人和集体投资。因此,要建立起让农民信任、有保障的林地产权制度,真正将林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分开,对承包(或其他形式,比如拍卖、出租等)给个人的林地要切实保障其使用权、经营权以及收益权。而且,这种产权安排要保持长期稳定,要保证投资者有时间收回长期投资。不安全的产权制度要么促使承包者采取过早采伐木材的短期行为,要么就抑制其投资热情,两者都会使资源质量逐渐下降,甚至导致过度开发的恶性循环。

3.5 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充实年轻血液

职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是县一级林业局和基层林业站、林场都存在的普遍现象。因为人员编制及待遇问题,难以吸引到大学毕业生。“后继有树,后继无人”已经成为制约今后咸宁市林业发展的瓶颈。

盛事兴林,人才为本。为解决此问题,通城县林业局向县政府争取“三支一扶”名额,今年新进三名高校毕业生,为县林业局充实了年轻血液,增添了活力。争取“三支一扶”政策惠及林业基层单位,可能成为解决林业部门人才严重缺乏问题的一种途径。其次,加强林业队伍建设,对现有的林业职工进行全面林业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推广林业应用科技成果等能力。大力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积极推动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单位建设。

参 考 文 献

[1]湖北省林业厅,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湖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009年调查)[M].2012:54-55.

[2]李秀英.基于区域特征分析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与工程框架—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4,3:33-36.

[3]钟学斌.咸宁市未来情景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3):7-10.

[4]吴永达.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思路—以咸宁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28(9):108-110.

[5]袁瑛武,廖卫军,黄艳辉.湖北省咸宁市竹产业发展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3,42(5):49-51.

[6]袁瑛武,陈新安.咸宁市楠竹胸径—质量回归关系调查报告[J].湖北林业科技,2014,43(4):41-43.

[7]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省林业局.湖北林业改革与发展[M].武汉:湖北省林业局,2010:134.

(责任编辑:唐 岚)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南极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