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糖果”的有效谈话模式研究

2015-04-29 00:44:03王旸
成才之路 2015年20期
关键词:陶行知谈话教育

王旸

摘 要: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陶行知先生用他独特的“四颗糖”感染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之勇改错误,努力进取。应该以陶老为榜样,以“四颗糖果”为喻,研究呵护学生、教育学生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陶行知;爱;教育;谈话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16-01

爱——是陶行知先生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在教育实践中,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陶先生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学生被制止后,做好挨批的准备。没想到陶先生却给了他一颗糖果。说是给他遵守时间的奖励。接着又给了第二块、第三块糖果。奖励他的正直善良,与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学生听后感动哭了:“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笑着,又奖了第四颗糖果——为他的正确认识错误。陶先生用爱感化着学生。下文是根据这个故事总结的“四颗糖果”谈话模式。

一、第一颗糖果——搭建沟通平台

找犯错误的孩子谈话,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以此了解原因、让孩子能正确地认识错误并改正。如果教师使用严厉的语气,孩子会产生抵触情绪的。而陶先生先以赞赏的口吻肯定了学生的准时和守信,为后续的谈话创设了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

教师与学生交谈时,设身处地,让自己冷静下来,不在生气的状态下和孩子交谈。有个男生上课喜欢开小差,作业字迹太潦草,但却能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先肯定了他的优点,再诚恳地指出他的缺点,提出了希望。后来,这位学生进步很快。鼓励犹如阳光,获得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只有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第二颗糖果——拉近师生距离

陶先生在创造了平等的交流平台后,用赞赏的口吻进入了话题,肯定了学生在劝阻下立即停止了犯错的行为。孩子犯错被老师发现时心情会非常沮丧、低落。在谈话进入正题后适当地给予一点肯定,会缓和孩子这种沮丧、低落的心理,也有利于孩子主动认识错误。当孩子已经犯错的情况下,一味地惩罚或责怪只能引起学生更大的心理抵触。谈话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避免重复犯错。教师找学生谈话时,会试着拉近与犯错孩子的心理距离,就像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一样,亲切地开导每一个遇到困难的孩子。一个学生如果能得到教师和父母的赞许、宽容和体贴,就会在他的心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心理会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激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因此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愿意改掉自身的缺点,甚至激发出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例如,小B同学平时调皮,老师一批评,总是害怕得直哆嗦。原来是家长的恐吓:“小学老师比幼儿园的凶多了,不乖就要打屁股的。”家长的话使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了恐惧甚至是厌恶情绪。如果没有了解清楚背后的原因,而一味地批评他欺负同学,可想而知的后果是:小B会对上小学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也毁灭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学习生活。查到了病因,对症下药,小B又恢复了开朗、自信。小B的妈妈跟我说:“一说国庆放假要七天不来上学,孩子还闹情绪呢,说学校比家好,老师很好,还会和同学做游戏。”教师听到这番话,都会感到欣慰的。

三、第三颗糖果——敞开孩童心扉

每个孩子都想做老师、同学喜欢的孩子。可是正常的情况下,孩子犯错后,都会找对自己形势有利的各种理由。教师在犯错孩子前,应该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先去多方面了解这件事情的原委,知道事情的大致经过,了解孩子会犯这个错误的缘由。孩子虽然怕被教师找去谈话,但更希望教师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所以,我们在与孩子谈话时,要爱护孩子的这种心理情感。与孩子交流,要充分了解这个孩子的个性心理,用深深的爱和宽恕的心态去激发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开发和内心的敞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第四颗糖果——得到鼓励赏识

与学生谈话时,如果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认错,这是完美的一次谈话。但陶先生在学生真心认错后,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行为强化。这种及时的正面的强化,不仅有利于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还会使孩子不易再犯类似的错误。教师要把这种爱的教育付诸实践。一天早读,好多学生围在图书角边上,无人早读。看到教师后,大家马上回到座位上。图书角上是一堆潮湿的书籍。班长说:“老师,Z把书搞湿了。”话音刚落,Z手拿几块抹布冲进教室,看到我之后,低头不语。我克制着让课代表组织早读。等Z把图书角收拾好后,一走出教室,Z委屈地说:“老师,不好意思,我把同学们看的图书都弄湿了……”我说:“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马虎,这样容易把好事变成坏事。你能主动道歉,勇气可嘉。”我摸了摸她的头,“走,我们把书拿到花坛边去晒干吧。”

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先生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教师要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用特别的爱做竹签,把“四颗糖”串成一串“糖葫芦”,满怀爱意地递给学生,才能促使他们茁壮成长、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倪美琪.“爱的教育”的实践和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1990(03).

[2]杨海滨.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N].福建日报,2001-06-28.

猜你喜欢
陶行知谈话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8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中国火炬(2009年11期)2009-10-14 0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