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静
实证主义是萌芽于19世纪初、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一种教育研究范式。19世纪盛行的科学哲学、实证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经验主义方法论以及实验教育学等因素促成了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诞生和广泛应用。实证主义在方法论、本体论和研究主体上都有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在研究目的上,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认为,教育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基本逻辑特征,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教育研究应把着眼点放在解释、预测、控制和追求效率上,也就是期望从普遍规则演绎出经验性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来检验理论,努力追求带有普遍性规律的教育现实。在研究方法上,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统一的方法论,两者要使用相同的方法,要将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实验测定、研究分析、验证等一般程序用于教育研究中,以观察、调查等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量化分析与推论,试图用普遍法则和理论来解释各国教育状况并预测教育发展,其目的是推动教育研究朝着精确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在研究教育活动时,要明确区分教育事实与价值判断。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是独立的,研究者要避免主观意志、价值观或其他情感态度的涉入,保持价值中立以使研究达到客观,通过归纳分析和精确而客观的量化处理、描述、验证假设,构建新的理论或得出客观性结论,保证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在教育研究的发展史上,在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的支撑下,20世纪60~70年代,实证主义曾经在教育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比较教育学等教育分支学科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研究在教育政策发展方面的决策功能。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象学、解释学、人种志、符号互动论等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实证主义教育研究范式一度受到人们的批评。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视角和思路,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统计技术的发展,将大数据和云计算及新的信息统计技术和分析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以UNESCO、OECD和欧盟为主的国际机构都建立了大型教育研究数据库,每年发布全球性的教育数据分析报告,比如,在职业教育领域,欧盟每年发布的未来技能需求预测,欧盟和OECD联合开展的国际成人技能调查,OECD每年发布的《教育概览》和《技能概览》等,这些都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资源。2009年,相关机构还创办了专门学术期刊《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证研究》,通过SpringerOpen在网上发行,为作者提供呈现大数据、彩色图表、移动图像及电子链接的研究成果的机会,并为读者提供有效掌控数据的阅读空间。因此,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研究中,也要恰当引入并有效应用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和视角,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