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如果评选当下最神奇的赛事,非“马拉松”莫属。马拉松运动最近在国内各大城市轮番上演,从超级马拉松到迷你马拉松,各种马拉松衍生形式层出不穷。近年来,“马拉松”越来越热,大有遍地开花之势。“马拉松”热不仅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情,也拉动了路跑经济的发展。
“马拉松”持续发酵中
11月8日,全国共有6场马拉松比赛同时进行。其中上海马拉松3.5万人,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2万人,武夷山马拉松1万人,北京鸟巢半马1800人,加上酒泉戈比超级马拉松,粗略统计有近7.5万人开跑。在西昌马拉松中,最小的参赛者不到5岁,最大的参赛者已91岁。
退役后的刘翔参加了上海“10公里”的比赛,称很享受这次长跑,“我用跑步的方式欣赏沿途的风景,上海的很多地方其实我都只坐在车里看过。”“用脚步丈量城市之美”的刘翔在运动之外,深刻领悟了马拉松的另一层意义。不仅刘翔,很多名人都纷纷加入到马拉松运动的队伍中,不知道是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还是名人们的自觉行为。
自觉参加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从“无人问津”到现在“一票难求”,“马拉松”早已不是当初的“马拉松”了,有的地方甚至要抽签决定参赛的名额。越来越热的“马拉松”,给人们带来了运动的热情,给商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全民边跑边“晒”
跑步在各项运动中,门槛比较低,适合全民健身。有人喜欢早起晨练,有人喜欢做“夜跑族”,还有人喜欢健身房里跑几步。当健康出现隐忧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跑步锻炼,强身健体。明星在跑、企业大佬在跑、年轻人在跑、老年人在跑,微博、朋友圈各种人群纷纷晒“跑”。
“晒”美食早已不流行了,如今即使自拍,也要使运动中的自己更美。当“咕咚”“悦动圈”等APP出现时,人们不仅开始了朋友圈“晒”跑步轨迹以及跑步里程,还开始与朋友“赛”跑,因此很多人开启了“暴走模式”。有的人甚至为了占据朋友圈里运动榜首,想出了把手机(或计步器)绑在狗脚上的“高招”。
随着天气转凉,朋友圈分享来自APP计步的少了,“晒”马拉松比赛的多了。不管什么季节,朋友圈都“跑”得热火朝天。“晒”跑这一行为其实与运动关系不大,与心理的关系更大。“晒”跑是一种“秀”的心理在作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是有益的。朋友圈的一个赞,让人运动的热情大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各领域争吃“路跑大蛋糕”
跑步的门槛低,但花费并不低,一双好的运动鞋必不可少,护膝护腕、紧身衣、运动水壶、运动手表等等,想要把所有装备配备齐全,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有些人还得办张健身卡,配一款高端耳机,一边在跑步机上流汗一边听音乐。打着“飞的”去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不要以为干这件事的只有潘石屹这样的大佬,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参加一场马拉松的人不少。机票、火车票的钱不算,吃住的花销也不少。有些“专业”马拉松选手会为跑一场马拉松训练上十天半月,因此兴起了一个新的产业——“马拉松”培训。
马拉松带热了整个路跑产业,运动装备、智能硬件、旅游交通纷纷来抢食路跑“大蛋糕”。运动装备只是路跑产业蛋糕上最易撬动的一块,由此辐射到的产业链包括大量的服务机构,比如康复、训练、社团、资讯、营销,以及智能硬件、影视传媒、酒店旅游等。
就连新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在此中发现了商机。运动APP层出不穷,不仅有跑步的,其他运动也应有尽有,还可以通过APP“约教练”。一个简单的运动引发的效应不可估量,各路商家纷纷在这片“沃土”中争取一席之地,甚至纷纷解囊赞助马拉松赛事,“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海的你来赞助,北京的我来,就连济南人数不多的12小时“超马”都有房产大佬“万科”助阵。
“马拉松”一年热过一年,无需翻山越岭,家门口就可以跑起来。只是家门口的雾霾也一年胜过一年,跑还是不跑,变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题,2014年的北京马拉松就遭遇了雾霾。马拉松的顺利开展,还需要老天赏脸。即使是平时户外锻炼,也要根据天气和自身情况而定。跑步,马拉松,还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