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
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正式下线。这无疑是个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飞机制造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C919大型客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
从经济效益看,大型民用客机制造作为技术门槛很高的高端制造业,能够延长一国价值产业链,带动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富国为什么富,穷国为什么穷》一书分析,技术变迁和报酬递增是经济力量的重要来源。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富国总是拥有最具有技术外延性的高地经济,其经济活动总是与知识、创新、报酬递增等联系在一起,因而能够持续地创造财富;穷国从事的则是“被富国技术溢出”的低地经济,如原材料生产、粗加工或产品包装等。一国要想摆脱产业链低端位置,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自己的高地经济。而中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上天,意味着中国开始挤入价值千亿美元的巨大民航客机市场。按照中国商飞的预测,C919预计至少可销售2000架以上,按照5000万美元/架测算,C919的市场空间超过6000亿人民币。
更令人鼓舞的是,C919下线还意味着中国的国家哲学正重新回到“独立自主”的轨道上来。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曾专门强调要发挥人定胜天、独立自主的“愚公移山”精神,搬走“三座大山”。事实上,同样是在“愚公精神”这种核心价值观的激励下,中国人民自主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卫星等各种尖端产品。同样是在这种价值观感召下,中国在1970年上马“运十”项目,并经过十年的艰难努力,终于在1980年“运十”实现了首次上天试飞,成为继美、苏、欧之后第四个掌握大型飞机设计制造的国家。“运十”的研制过程,还带动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与自动控制等众多工业领域研发和制造的突破性进展。
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新自由主义日趋蔓延,“比较优势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等种种依附性思维沉渣泛起。这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的依附性思维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自废武功”,不断强化“去工业化”和“去技术化”趋势。“运十”最终下马就与此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而“运十”下马引发的后果,就是中国丧失了民用客机产品开发的平台,航空技术能力长期停滞。与航空工业相关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研制处于停滞状态。以致当年“运十”用的机体材料,几十年后的现在反而造不出来。与此同时,“造不如买”思维导致的另一恶果,就是中国花费上千亿美元购买波音和空客,出现了“8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的窘境。与之类似,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工程的下马,同样让中国的电子和信息产业严重滞后,以致当前中国花在购买芯片上的费用,比进口石油花的钱还多。
反面教育有时比正面教育更能让人警醒。在走过很长一段弯路后,中国开始逐渐告别洋奴哲学,重新回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正确轨道。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商飞时特别强调,“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这段话内容不长,却意味深远,足以成为引领中国崛起的核心价值观。“运十”下马与当前C919下线形成的鲜明对比,已经折射出这种核心价值观变化带来的不同结果。
“路线对了,人少会有人,没有枪会有枪,也会有政权;路线错了,人再多,枪再多也没有用。” 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哲学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追随和依附外部异己的智叟式思维,看似总能趋利避害,做出最理性的选择,实则会使国家在不知不觉中日益陷入政治矮化、经济依附的怪圈不能自拔,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相反,独立自主的愚公道路,看似荆棘坎坷,实则使国家赢得长远和最终利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中国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规模,都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理应有建成世界一流强国的志气,将中国定位为二流国家,只会沦落为三流国家。而强国事业,尤其是将中国建成先进工业化国家的事业,如同愚公直面家前的太行山、王屋山一样,没有捷径可循,唯有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愚公精神,矢志不渝,“挖山不止”,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