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奕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偏离学生生态位、师生互动低参与率、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过程脱节、评价标准划一往往导致教与学的失衡。消除生态课堂建构中消极因子的主要策略是科学预设、关注学情;顺学而导、关注生长;民主平等,关注差异,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平衡和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生态课堂是学生展现成长美丽、享受成长快乐的幸福乐园,它应是一个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为在教与学之间建立起符合规律、自然健康、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必须分析并消除违背生态意义的消极因子。
一、生态课堂的消极因子
1. 教学预设背离学情。纸质备课照搬教参,电子备课全文下载,更有甚者,一次备课沿用多年,势必导致与学生实际需求、发展节律脱节。究其原因,或目标设置过高,或教学环节呆板,或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最近发展区相距甚远。
2. 教学方式陈旧呆板。教师用自己一个脑袋想出来的东西或书本知识去填满几十个脑袋,习惯于把学生的大脑当作自己思想和知识的跑马场,以一言堂替代智慧引导,看不见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知识和形成能力,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师生关系剑拔弩张。
3. 课堂互动形同虚设。问题设计主观片面,目光始终投向优等生,教学互动低参与率。小组合作学习当作研究性学习的点缀,由于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的差异,不少学生找不到自己的生态位,导致同桌互动、小组讨论走过场。
4. 教学过程前后脱节。由于缺乏前置学习的指导和反馈,忽视课堂学情的变化,所以不了解学生“先学”中遇到的障碍,失却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成为空话,作业设计缺少思考、练习和探究。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呈现学习起点、过程、延伸的严重失衡。
5. 教学评价失却功能。课堂评价教师一言堂,或物质刺激,异化评价;或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或全盘否定。其结果是学生质疑问难被压抑,“潜意识”不易表达,“相异构想”无法呈现,学生个体生命得不到必要的信任和尊重,课堂评价失却激励性功能。
笔者认为,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是民主平等,真情对话;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尊重生命,关注成长。只有清除生态课堂建构中的消极因子,才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并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的原生态资源,并使其再生,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
二、生态课堂消极因子的破解策略
1. 尊重学情,关注预构的生成性。尊重学情、关注生长是生态课堂的重要教育样态,因此教学预设必须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初始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如,能充分收集学生前置学习中的相关信息,就能调动认知情趣。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情景和活动,方能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需求,在主动参与讨论、比较、验证、评价和探究中获取新知,形成能力。因此,生态课堂的预构既要基于学情,更要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预构,应有旧知的回顾,又有新知的传授,更有情感的互动,让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在预构中生成,课堂才能演绎和谐生动的乐章。
2. 顺学而导,追求方式的多样性。教师讲得多,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是当下常态教学的最大弊端。所谓“顺学而导”是指把一味的“讲授”和“灌输”剥离开来,设身处地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起承转合,何处山重水复,何时柳暗花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教师理当优选启发点拨、精讲精练、引导探究、体验发现、合作研究、学案引导等适合的导学方式,让学生有意义地去建构知识,发展潜能,完满情意结构。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课堂是教与学、学习内容与原认知之间平衡与不平衡的协调,这是师生相互作用依存和影响的过程。学生自学是基础,集体议论是枢纽,教师引导是关键,其核心环节是正确处理师生角色关系,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导。那么,学生原认知与新内容之间的失衡关系,会通过先学后导、师生相导、生生互导等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生态的变化,师生在结构化的课堂活动中共同建构知识。
3. 尊重生命,体现情感的包容性。民主平等、包容尊重的课堂环境是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民主平等体现在教学目标内容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关注不同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和状态,教学(下转 41页)(上接 109页)活动是平等对话和友好交往,教学评价是一种激励和赏识。教师应在一种全新的师生互动关系中,向每一颗心敞开温暖的怀抱。包容尊重体现在教师有宽广的胸怀,尊重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在出错和反思中不断改正,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全部尊严,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和幸福。
尤为重要的是课堂评价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场和自由的空间,让不同生态位的学生在评价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近生态位的学生能相互竞争,奋发进取。
4. 瞻前顾后,着眼过程和整体性。生态课堂是师生、教学过程、环境等有机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不能把课堂从学生系统的学习活动和个体成长中割裂开来。
前学习阶段,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先学,自学自得自悟,并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教学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在多元互动中学会尊重、倾听、欣赏、接纳和批判,达成学习目标;后教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风格继续自主学习,通过思考、练习、探究、体验,达到智力的深化和拓展,在知识迁移中获得新知,习得技能,丰满情感。
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是为了遵循课堂教学的节律原则,使课堂生态系统保持活力和张力,从而让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各种资源置于符合规律、赏心悦目、和谐共生的平衡状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习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失衡和平衡的转换中,深化探索的渴望和获取新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