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求真路上

2015-04-29 11:05唐玉辉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

唐玉辉

摘要:求真,是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总结和文化追求,是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世界中的文化坚守。坚守本真教育,就是努力构建符合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学生文化,构建指向学习本质的本真课堂;就是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探究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变革管理理念,整合各种资源,让师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关键词:学校发展;求真文化;学生成长需求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A-0020-05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是对我校办学理念的最好诠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促使我们不断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办学?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孩子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和学校?我们的学校是理想中的学校吗?我们的学校和孩子心目中的学校还有多远?近60年来,一附小人在这条求真的办学道路上且思且行,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办学道路。

一、求真的内涵追寻:让教育回到原点

“真”的内涵。《新华字典》解释:本性、本原。真是真实存在着的客观物质及其运动,是不以人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外部现实世界。真也不单指外部现实世界的本质规律,应指由本质与现象、规律和结构、形式统一组成的客观物质世界。求真就是探求事物的本原,追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求实”、“求是”意思相近。

真善美是人生的追求。弄清真的内涵,还必须厘清真善美之间的关系。西方代表性的理解是根据康德哲学做出的判断:即科学追求的是“真”,宗教和哲学追求的是“善”,艺术和文学追求的是“美”。而中国传统关于真善美的论述,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多从道德角度阐述。真,即“道中之道”,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与真理;善者,“原人之初也”,即“人之初,性本善”;美,即见真行善也,主要指德行高尚。在真善美的关系中,真是基础,是本源。没有真,便没有善,更不会有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求真并不排斥求善、求美。

在我们看来,真既指世界的本源,更指相应的科学知识,也包含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求真就是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尊重人的独特性、差异性及其成长需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注社会发展、时代变革等诸多外在客体因素,实施全面而有个性的教育,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学校办学就是要办“真教育”。但是,现实中,学校教育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时有发生。“让教育回到原点”成为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回到教育原点就是落实教育的本质,追寻教育的本真,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以“成事成人”为基本内涵的求真文化是学校多年办学实践的传承与文化概括。“求真”成了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成事成人”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价值参照。我们努力通过学校的整体性变革,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促进教师、学生的主动成长,追求“求真知、做真师、育真人”的办学理想。

求真知。学校教育的首要使命就是教人求知。当今社会知识爆炸,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来说,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从知识的角度来说,要重视陈述性知识,更要重视程序性知识;从课程目标来看,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一句话,应当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并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能力,做信息时代知识的主人。

做真师。梁漱溟说,“教育应当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的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全面认识学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我们更加强调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潜在基础、能力提升点以及后续学习的契合点等等,做到每一课有一个清晰而又可落实的教学目标。

育真人。我们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变革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变德育工作为学生工作,把儿童成长需要、社会生活实际、社会责任与担当、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元素,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要求,培养具有完整生命特征的主动健康发展的人。

二、求真的实践探索:让师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以创建鸾娃文化为抓手,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发展的成长文化

学生工作要把学生成长需要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我校根据特有的地域文化,结合近30年学习周恩来活动的经验,逐步形成了以“翔宇鸾娃”为标识的学生成长文化。

鸾娃文化的内涵。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周恩来,字翔宇,乳名大鸾,12岁之前在淮安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我们以“弘扬恩来精神,争做翔宇鸾娃”为目标,塑造鸾娃形象,创生校园文化生态,整体构建学生工作内容框架,培养学生“明理健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信阳光、真诚友好、智慧勇敢”的独特精神风貌,体现了时代要求、地方特色和一附小特有的办学追求。

成长需要是鸾娃文化的核心。我们围绕学生校园生活,整体规划设计教育活动,努力实现育人价值的独特性、内容设计的序列性和丰富性、活动参与的全员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全校学生活动冠名“翔宇鸾娃”,同一主题下依照学生年段差异及发展特点,重心下移,赋予每个年级策划学生活动的自主权,实现学生活动的丰富多彩:一年级:神气小鸾娃;二年级:能干小鸾娃;三年级:聪明小鸾娃;四年级:智慧小鸾娃(明确目标,明辨是非);五年级:健康鸾娃;六年级:阳光鸾娃。校园生活形成五大板块:岗位实践、校园节日、仪式庆典、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艺术节时间安排错落有致,依据学生成长的时间节点,适时开展入学典礼、入队仪式、十岁仪式、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强化仪式的育人价值。教育活动的张弛有度,丰富多彩,保证了教育的效果。

自主管理是鸾娃文化的重点。没有自主便没有能力的提升和独立人格的养成。岗位建设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多样锻炼平台,设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不同层级的岗位,分为自我管理岗、自我服务岗、自我体验岗等,形成了人人有岗、岗位轮换、岗位升级的岗位建设机制。仅大队部就创设了“娃娃校长”岗、文明礼仪岗、路队监督岗、环保志愿岗、卫生监督岗、升旗仪式主持人岗等,定期进行岗位轮换。《翔宇鸾娃报》及鸾娃电视台,从主编、记者、美编,到主持人、摄影摄像,全部由学生承担。小岗位成了锻炼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才干的大舞台。

自信阳光是鸾娃文化的特征。慧于中而形于外。我们把文明礼貌、自信阳光作为对学生的显性要求,落实在平时的教育中。一是强化常规教育,按照学生一日常规,对路队、课间、集会、出行等,提出明确要求,周周评比,纳入文明班级考核,与五星鸾娃评比挂钩。二是编制《鸾娃手册》,通过知识竞赛、情景辨析、提升价值认识,督促导行。三是拓宽评价渠道,引入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加强过程监督,努力展现一附小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四是环境熏陶,鸾娃文化墙、鸾娃作品秀、鸾娃风采录、鸾娃俱乐部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以打造本真课堂为支点,努力构建主动发展的课程文化

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实践,大多是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做文章。在追寻教育本质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思考“为什么教”,即教育价值追求的问题。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成人为追求。教师不只是“经师”,还应是“人师”。课堂应当是学生主动生长的地方。

多样化课程培育综合素质。一附小围绕学生的真发展,构建了以国家课程为核心的必修本真课程,以学生岗位锻炼、自主实践、校园节日活动、社团活动为主的向善课程,以器乐进课堂、鸾娃合唱团、鸾娃电视台、金娃娃艺术团、乒乓球、航模等艺体内容为主的尚美课程。我们把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纳入课程来规划与管理,体现了课程的丰富性、全员性和全程性。我们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数学思维体操”、“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古诗情韵”、“我们上学啦”、“形形色色的桥”、“美术与手工”等都是我校特有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注意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培育学生的艺术修养,我们开设了“器乐进课堂”,有五种乐器可供选择,全校学生毕业时均可学会三种以上乐器。在人人都会的基础上,还组建多个器乐队,促进学生向更高处发展。目前学校外聘专业教师12名,各种特色项目近20个,有近500名学生参与各种提高项目的学习。而成立于2005年的金娃娃艺术团,则为学生提供专业舞蹈训练。学校建有专业的场地设备,聘请国家级名师执教,给予相应的条件保障。10年来共培养舞蹈专门人才2000多名,在全国、省级大赛中获奖近百项。

自主探究引领学习过程。近年来,一附小以本真课堂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以“五还”、“教结构用结构”[1]为主要内涵的自主学习课堂,以课程资源的科学合理转化与运用为主要特征的灵动课堂,以三维目标有效达成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形成了生动的课堂教学局面。教学中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静思默想、合作探究和自主选择,把核心知识、思维品质、积极体验作为课堂的核心追求,从而形成了本真课堂的教学特色。本真课堂是以深度的教学研究为基础的,我们以整体性文本解读和现实性的学生建构为主要内容,拉长教学研究的长度(将教学内容放在六年甚至更长学成跨度来考量与规划),拓展研究的宽度(将生活指导、文化熏染、课外阅读等融入其中),提升研究的厚度(以学生视角对三维目标进行判断与分析,确定每节课的提升点与着力点),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度、温度和适度。

新常规规范学习行为。学习常规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规范,良好的课堂学习规范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常规主要指向按时上下课、执行课表、开足课程等,很少触及课堂的实际教学和学习行为,因而对课堂学习没有显著的帮助。近年来,我们明确提出“让课堂新常规带来课堂新面貌”、“新常规引领学习新品质”,按照“前置性学习、自主性探究、合作质疑、延展性学习”四个维度,把读书、思考、练习等“听说读写”方面的具体要求融入其中,不同年级呈现梯度要求,在每一位师生心中建立起了自主学习课堂的新图景,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质。

(三)以资源有效整合为重点,努力构建主动发展的开放文化

管理思想变革。依据现代学校管理理论,我们在学校内部形成了具有扁平化特征的新型管理结构,建立了层次与系统之间积极、双向、有效互动的创生式运行机制,倡导以“成人与成事”为核心的管理价值理念,拓展每一位学校领导、教师实现发展和展现智慧、才能的空间。

成人成事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成人与成事关涉学校的一切工作,尤其是对教育活动设计、管理制度变革的价值判断。在成人成事的关系中,成人是根本目标,成事是阶段目标,我们追求“在成事中成人”、“用成事促成人”。这样,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有了清晰的价值导向。

内部资源整合。以往,学校工作大多在“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后勤保障”三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开展,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德育工作丰富活泼,后勤保障则退到幕后,三个领域相对封闭,各有各的规律。为此,我们改变自上而下的行政式管理,强化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变革了部门的职能。突出课程、研究与发展在学校转型变革中的地位,变教务处为课程教学部、教科室为教师发展部、德育处为学生发展部、总务处为后勤服务部等,各部门围绕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服务课程、环境课程进行建设,开展研究,初步形成了围绕课程研究、立足师生发展的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

管理重心下移。把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权真正交给老师,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民主管理。在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我们把促进师生主动健康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广泛吸纳教师参与,制定草案后,再放到年级征求老师意见,最后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教职工考勤制度》的修订,老师们提出,鉴于老师工作的特殊性,下班延时是常有的事情,可以考虑每月只有1—2次迟到的不作处理;对于经常请假,甚至动不动就请长假的,不仅要扣除工资,年终绩效奖励也要相应地扣除;出勤考核由级部主任负责,如有弄虚作假,应当加倍处罚;设立全勤奖,对一学期没有请假的,要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由于是老师们自己提出的意见,个别人即便有意见,也只能服从。这样的制度就起到了“规范人、激励人、发展人”的目的。

敞开校门办学。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学校发展无法置身世外。它既要引领社会进步,同时又要适应社会需求;既要坚守教育理想信念,又要回应家长关切;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个性需求。因此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需求,将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的基本要求。

我校除了传统的通过校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校长信箱、网络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外,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家长成为了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走进了工厂、社区、敬老院和周恩来纪念馆等德育基地、柳树湾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等传统校外实践基地。家长还成为了特色课程的教育者。学校聘请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走进校园,请法官讲法制教育、交警讲交通安全、物理老师讲大气压力实验、科技工作者讲飞碟、摄影家讲专业摄影等等。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大量一手的资料,图文并茂的讲解,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渠道,得到家长的称赞和学生们的欢迎。

三、求真的发展愿景:让师生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作为一所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优质学校,如何保持办学品质、办出特色是校长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对学校历史、现状以及教育发展趋势的研讨分析,我校在求真思想的引领下,围绕人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初步确立了“全面而有个性”、“优质而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全面而有个性”就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形成本校独特的办学特色。所谓“优质而有特色”就是在保证质量底线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师生精神风貌。我们的求真发展愿景是:

从学校管理走向学校治理。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治理的要义是从传统的垂直、相对封闭的管理走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通过参与、对话、谈判、协商等集体选择行动,共同参与教育公共事务管理,共同提供教育服务,并共同承担相应责任。治理的目的在于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学校教育实际、积极回应内外环境变化、促使教育自主发展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2]目前,学校的开放程度非常有限,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探索。其一,学校内部开放,即向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开放,重心进一步下移并确保下移质量,激发师生参与学校治理的主动性;其二,学校外部开放,即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开放,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同时主动转化外部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从相互竞争走向教育合作。目前的学校管理,大多借鉴了企业管理方式,竞争意味较浓。未来社会更加强调合作,谁学会了合作,谁才会赢得竞争。因此,学会合作不仅要成为学校的行为选择,也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元素。在学校内部,要变“成功”为“成长”,变“竞赛”为“展示”,变“一元”为“多元”,变“选拔”为“推荐”,努力促使学生在更大范围、更多平台呈现独特的成长状态。在学校外部,学校要成为社区的一部分,社区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学校,资源共享,人员互通,形成合力。学校与学校之间则是发展共同体,管理互通,教学交流日益频繁,学生不仅能够走班,甚至可以走校,真正实现人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此,我们将会主动参与区域共同体的建设,发挥优质学校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

从特色项目走向特色学校。创建特色项目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我们理解的特色学校不是人无我有,也不是人有我优,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课程选择,实现学生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项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理想还有一段距离。在向特色学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求真内涵,用求真文化统领学校发展。我们期望,每一个儿童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每一个项目都有专业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小组或研究小组中学习,教师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教学走向数学化教学。信息化社会已经悄然来临,未来的学校必然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我们的数字化教育愿景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平台的现代设备广泛运用,网络设备进课堂、到桌面,教师随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活动。微格教室、电子书包、智能监控、无线网络遍布校园,学校的每一个场域都处在数字化环境之中。基于教师教研与培训的资源库强大而有效,远程教育广泛运用,远程教研成为常态,以纵向评价为主的教师、学生发展评价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求真”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其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并不断创造新形式、提升新品质的动态发展过程。求真文化也必将成为我们对教育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78-380.

[2]姜美玲.公共教育治理:内涵、特征与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9(5).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
体育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浅谈学校工会在学校发展中的职能
中学体育在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路文化:引领师生过有价值的生活
教育转型期校长当谋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