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追寻有效的学习课堂

2015-04-29 09:56陆燕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3期
关键词:虎门销烟学情教学内容

陆燕

【摘 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40分钟课堂内,关注学生的语基训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方法引领,使课堂成为有效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

学情 发展 目标 合宜 有效

新课程对教学有效性的定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教学来促进发展。我很赞同心理学家奥苏泊尔阐释自己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时的言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其实,这就是要教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甄选合宜的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者应仔细揣摩教材,思考教材有什么?通过解读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的思考,当然这些见解与思考无法全部转化成教学内容,通过短暂的课堂教学全部传递给学生,因此,这就需要教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寻找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学习课堂。再次就是要正确地探测学生的已知,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对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然后,根据课标的要求,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学生的学情来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恰当取舍,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懂得东西,或者学生通过自我阅读能够看懂的东西就不教,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生不懂的,但又能接受的内容。也就是“为学习者度身定制,设计教学”,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苏教版第七册《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虽然现在的学生的学习渠道多元知识面,变得更宽,但是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毕竟是一段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内容,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学生很难理解,通过对教材的反复解读,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分析,最终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并将“通过阅读文本,品读关键词语,感悟壮观场面,感受林则徐的民族气节,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加以突破。一节语文好课的理想标准是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的发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言语发展点、思维训练点和生活体验,甄选出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前组织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铺垫。课始,初读导入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虎门销烟时代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跨越历史长河,克服阅读障碍,走进文本,积淀情感;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围绕“虎门销烟时伟大壮举”这一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词的品悟,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感悟、体验,感受场面的壮观,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初步认识销烟的伟大意义,从而受到启迪。

二、关注语基,紧扣关键,注重点拨引导,选择合宜的方法

语基,“语言基础”的简称,是指人类通过语言(书面、口头)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小学语文又肩负着从小给学生打好语文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等重要任务。从拼音、汉字到句段、文章,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提升,都是

每个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关注的内容。

1.比较揣摩法

《虎门销烟》这课中出现了许多多音字,形近字,尽管在初读课文时已经一一纠正,但仍会在精读课文时读错,书写时也难免会出错,因此在教学时通过比较揣摩,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文字的妙处。比如:在揭题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销烟不是“消”而是“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有的学生回答“消是消灭的意思。”有的则说“销即销毁,在文中应该是将害人的鸦片通通销毁的意思。”学生兴趣盎然,既理解了字义,巩固了字词,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教学时正是通过比较进行鉴别,通过鉴别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极大地挖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

2.结合语境法

通过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把语言符号自我话,这样就把语文学活、学深、学透了。学习销烟场面壮的这部分内容时,结合语境,抓住了“水泄不通”这个词语,步步深入,从理解“泄”到理解整个词,再理解词语在句子中意思,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人太多了,挤得连水都流不出去了,从而感受场面的壮观。通过让学生积累描写人多的成语,头脑想象,全方位地在学生脑海中展现出来这一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而在学习销烟经过这部分内容时,也通过结合语境,品读关键词语,来感悟文章内涵,比如:描写下令的一段中出现了“群情沸腾”这个词语,通过在语境中咬文嚼字,从“沸腾”这个词语的本意深入到它的比喻义,循循善诱,点拨引导,让同学们透过文字表面感受到了这一刻对百姓来说是多么的振奋人心,进而读出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读中品,品中悟,悟中读,感受销烟的伟大意义和林则徐的爱国情怀。

3.分层教学法

在生本理念下,要选择学生喜欢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选择合宜的教学方法,承认学生存在着的个体差异,教育教学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在乐学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将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于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悟,感触。当读到销烟前的壮观场面时,先指名阅读能力较弱的孩子朗读一大早,虎门寨前的壮观场面,请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指导将叠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读好,感受当时人之多,场面之热闹。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带上表情朗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人们内心的喜悦、兴奋之情。通过分层教学,学生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需求、潜能来规划自己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对话文本,架设桥梁,注重教材延伸,选择合宜的拓展

课堂需要巧妙的补白艺术,文本的空白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只有通过读者的感受想象,才能逐渐丰满、鲜明。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话文本,感悟内容,教师更要解读教材,选择合宜的拓展延伸的内容,为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感受架设桥梁。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鸦片被销毁后,百姓激动的表现仅用了一句话来描述,这就留给了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因此,在教到这儿时,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此刻你也在现场,你会听到百姓在叫些什么,欢呼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慷慨激昂,与文本产生共鸣,仿佛真的来到了人群之中,都为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而感到大快人心。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想象:那么现场那些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们,此刻又会想写什么呢?在片刻的沉思过后,有的学生答道:“中国人真厉害,我们可要老老实实地跟他们做生意啊!”有的则说:“我们不能再这样嚣张下去了,中国人真的是不可欺侮的!”通过这样的补白拓展,教学难点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不攻自破,他们通过想象,深深地感悟到了销烟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地打击,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虎门硝烟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的伟大意义,在作业中布置了一个搜集鸦片战争前后历史资料的环节。通过搜集整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之后的分组讨论奠定了基础,学生的讨论无疑是多角度的、深入的,他们透过历史事实,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小组整合汇报的形式,阐述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更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多了一份钦佩和自豪!留一块空间给学生独创,合宜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独立学习,让教师享受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充满了语文味儿,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这大概就是老师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吧!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帆.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九州出版社

猜你喜欢
虎门销烟学情教学内容
虎门销烟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关于《鸦片战争》的教学之我见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代名臣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