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安 胡军 杨子强 胡能贵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科人才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商科职业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商科人才缺口大。商科职业教育公司化,即将学生员工化、班级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要让学生在学校期间便有机会了解公司运营并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公司运营模式,训练员工精神。
关键词 商科职业教育;公司化;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9-0030-03
作者简介
龙云安(1965- ),男,经济学博士,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610000);胡军(1989- ),男,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子强、胡能贵,西华大学
基金项目
四川省软科学资助项目“金融投资与科技创新协同共赢机制研究”(2014ZR0094);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产业专项课题“文化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w15212227);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建设”(14SA0055),主持人:龙云安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正不断开辟新的商科教育途径,探索发展商科教育的新理念。而我国的商科教育模式还偏于死板,流水线般的课堂,流程化的学生培养,导致我国商科毕业生缺乏自主能力,无法激活多元化的商业环境,这就要求我国尽快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商科教育道路。本文提到的公司化的商科教育,旨在通过把学生向员工化过渡,将班级打造成公司,将企业管理的理念植入整个教育过程中,双线并行,帮助学生增加实践经验。
一、商科教育模式多元化剖析
(一)国内商科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高等商科教育对于专业设置日益两极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商科教育也必将一同改变,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宽口径的“管理学”与“商学”几乎成为了所有高等商学院的必修课[1],但在此基础上的分支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特点鲜明但口径很窄的新专业。于是专精化与广博化就成为了商科教育对于专业的两个极端。
高等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日益综合化。虽然商科教育中细分的领域将越来越多,但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是商科教育的一大主题和目标。所以,力求增加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课程比例将增加,双学位,辅修学位等也将不再是稀有,注重人才的复合性是将来商科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国内商科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1.授业模式工厂化
教师上课、学生听讲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灌输知识模式,不论“管理学”还是“商学”,不论基础课还是通识课,学生在进入实践前必须掌握,是他们所需要了解的实物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工厂化的授业模式。商科学生在前期将获得最基础也最实用的商科知识作为理论指导,中肯的实践经验传授与建议辅助,能够帮助学生做好实践前的先期准备。
2.班级组织公司化
将学生班级改组为公司体制,学生干部改称为公司领导,打破原有学生干部层级,以公司化管理模式运作班级,从上至下按正规公司组织架构设立职位,由学生任职[2]。日常上课是“员工”的每日工作,学生活动是公司的内部建设,课余竞赛则是公司内部的技能比拼。学生处在公司化的组织里,将对公司中的不同职位的职能、公司运转的方式、公司保持竞争力的方式等获得更多的了解,参与公司运营的过程将会使其拥有更多对于实战实践的思考,让其将来走入公司岗位或研究公司发展有更多实际的认识。应设定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同的“员工”设立目标[3],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将来的期许不同,就可以让其在公司的不同部门任职,并设立相关考核目标。比如,人才A对自我的期许是“管理、领导、把握”,那么他应该处于公司的某个部门的管理位置,对于他的成长目标也应设定为带领团体获得某一项成就或者完成某一项任务。而人才B对自我的期许略有不同,他希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执行、毅力、坚持”的实干型人才,那么B在公司中的地位将是项目主管或执行带头人,考核目标便是他个人对于团队的贡献评估以及个人完成任务的情况。注重年级之间的调配,建立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传代型培养模式,即在几个小公司组成的总公司中,教师是指导者,高年级学生为更高的管理层,而低年级学生则更多的充当执行者的角色。学生在低年级受到了高年级的知识传导,自己摸索了实践经验,在升上高年级后,因要向低年级学生讲授知识而温故知新,同时有教师指导的管理型知识,获益良多。
3.课程设置综合化
纯理论、纯基础性质的课程将逐步减少,为迎合国际化的商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学员,课程内容将更注重实战演练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日本将其商科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专业教育科目”和“一般教育等基础课科目”,而美国则细分为三个部分: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4]。课程都涵盖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增加了相应的人文知识与综合能力培养训练。美国增开了实战类课程,帮助学生更早接触商业领域。我国的商科教育也应更注重跟进外国先进理论,学习借鉴其商科教育理念,改变课程设置,使课程趋于综合化,才能使课程教育下的人才能力综合化[5]。
二、公司化教育模式的时代内涵
(一)经济发展的动力
高等商科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即人才和智力的输出。公司化的教育可以使经济推动力更充沛、更有力。公司化教育模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公司化的商科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更强的实战精神,具备更好的管理理念和商业理念。公司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实践能力,在实战中摸索出的对商业、经济的认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创新,将他们的商业理念与管理理念更好地与创新精神融合,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与经济一起成长。其次,公司化的教育模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最迫切需要的公司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具备了公司化的理念,拥有了公司化的思维与行事准则,可以更快更无缝地进入经济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注重实践与综合人才培养
西方国家商科教育注重实践及综合人才培养,在公司化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可以更快更多地拥有实战经验,因为他身处的就是一个一直在实战的过程,完整的公司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对公司的概念性了解,全程的公司化管理使学生拥有了对公司的更透彻了解,对公司运营方式更深刻洞悉。同时,公司化教育模式也帮助学生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领导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快速塑造自我,达成对自我的期待。
三、公司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及推广
实施的前期准备。从学校校长到商学院院长、教授、讲师,逐级培训,灌输公司化的教育理念,让指导教师率先领悟公司化教育模式的优点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实施新方案。计划通过较为激情的课堂,点燃教师对新模式的热情,培养一批新型的指导教师团队,让管理者、教育者率先切身体会并掌握公司化教育模式的实践精神。筹建并且逐步完善公司的指导计划,确定公司化教育的流程、目标。设定应有职位,如总裁、经理、项目负责人等,确定不同职位目标与考核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运营流程,确保公司化的教育模块与真实情境尽可能一致。
课程设置准备。考虑到时代对于综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公司化的商科教育模式也应尽可能包含综合能力训练与实践实战训练。计划课程设置与时代需求、企业商务需求高度一致,采用3∶6∶1分配,即10%的企业文化熏陶与工作方式训练,60%的实践操作训练与30%的基础理论学习。其中,基础理论与工作方式的锻炼,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需要的全方位发展,而占极大比重的实践操作训练,则能大幅增强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将传输的理论观念化,贯彻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
考虑到教师—高年级—低年级贯穿式的指导方式以及公司构成,对于各年级的教育侧重点也略有不同。一年级学生注重基础性知识教育,学术课程设置内容囊括了商科领域最基础的几门学科,而在综合文化课程设置里则以企业精神与工作方法为主,更好的帮助他们尽快走进企业,走进公司。二年级学生的学术教育类课程主要涵盖了商科的高阶理论指导,并包含一定的管理类课程,帮助他们慢慢走进“公司”的管理岗位,而综合能力培训则以技能的训练为主,包括职场礼仪的教育与交流能力的锻炼,通过把一年级学习的理论观念化,来打造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公司化“员工”,使其更能了解在公司内的工作方法与方式。三年级的学生将要进入公司的管理层,管理类进阶课程的设置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同时也应慢慢提高决断能力与对全局的把控能力。因为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人才必须要配备有对风险的判断力、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把控力。在实践型课程里,增添演讲、谈判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提高临场表现能力与谈判技巧。四年级的学生侧重培养领导力与对更大方向的判断能力,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研究等都应是CEO的必修功课。
确定公司化教育模式精神,模拟实施。在先期策划中,教师团队、课程设置已趋于完善,确立了公司化教育模式的精神后,便可试点模拟实施。选择一部分一、二、三年级学生作为试点对象,用半年的实践总结经验,改进公司化教育模式,为新学期学生入学后的全方位实施打好基础。
在推广方面,公司化商科教育模式应成为一种品牌概念,在一个学校试点成功后,要把这样的精神理念建立在品牌基础上,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向外扩散。教育学术圈内宣传公司化教育模式的理论性优点,而面向大众则展示试点成果,说明在公司化教育模式下学生拥有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都强于工厂化,以理服人,才会让更多人接受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校愿意采取这样的教育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龙云安. 建设西点模式的中国商学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8):90-91.
[2]龙云安,李晓铃.企业化商科本科生教育训练模式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8(9):63-64.
[3]王晓东. 新世纪我国高等商科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4):94-95.
[4]朱亮. 高等院校商科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63-64.
[5]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48-52.
Stud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ization Model of Busin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Long Yunan, Hu Jun, Yang Ziqiang, Hu Nenggu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demand for business talents will be more and more urgent. However, Chinas current business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which makes our business talent gap. The business education corporatization mode, which is the student being staff, the class being company, management corporatization, lets the studen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the company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be an intern of the company during the university period,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a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mpany operating mode and train their staff spirits.
Key words busines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rporatization; comprehensive corpor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uthor Long Yun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Hu Jun,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Xihua University; Yang Ziqiang, Xihua University; Hu Nenggui, Xihu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