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韵
明清时期的屏风,有带座屏风、曲屏风、插屏和挂屏几种形式。
屏风之制早在汉代已很普遍,大都较实用,多用来作临时隔断(即隔墙),或做遮蔽之用。到了明清时期,屏风不仅是使用家具,更是室内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了。
一、座屏风
座屏风也称“八达马”屏风,即带“八”字形底座的屏风。多由单数组成,最少三扇,最多九扇。通常正中一扇较高,其余依次向两边递减。每扇屏风之间用走马销衔接,下边框装有插棍,插入底座的孔中。边有站牙,屏心多为木雕或漆地嵌石、嵌玉,或彩漆、雕漆等多种形式。屏风顶上有雕花屏帽,既增加了美感,更加强了屏风的坚固性。
这类屏风在皇宫都设在各宫正殿明间,前设宝座、香几、宫扇、甪媏等,组成一组庄严的陈设。在屏风类中,它的等级名份最高。在宫廷里,它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在王公府邸,它是王位等级名分的象征。
二、曲屏风
曲屏风是一种可折叠的屏风,也叫软屏风、围屏。它与硬屏风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由双数组成,最少两扇或四扇,最多可达数十扇。有以硬木做框的,也有木框包棉的。包棉木框木质都较轻,每扇屏风之间用锦交叉连接,屏心也和带座屏风不同,通常用帛地或纸地刺绣或彩绘各种山水、花卉、人物、鸟兽等。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屏风可以向两个方向折叠360度,因此使用时比较灵活。多用于临时性陈设。由于整套屏风被连成一体,只须将屏风打开一定角度,屏风便可直立。其特点是可以根据室内空间,可长可短、可屈可直,在较大空间内分割开间,轻巧灵活、运用自如。
三、插屏
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有大有小,差异很大。大者高3米有余,小者只有20厘米。大者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插屏的高度。它和多扇插屏的作用差不多,座屏主要用来挡风和遮蔽,同时又有装饰作用。小插屏主要陈设在桌案上,用于观赏。
四、挂屏
在清初出现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上悬挂,成为纯装饰性的品类了,一般成对或成套。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这种陈设形式,雍正、乾隆两朝更是风行一时。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