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教师应努力构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辩论活动中激活思维的灵性,在“活”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高;平台;辩论;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总取向,“语文素养”涵盖了学生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必须形成的基本素质。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成分。那么,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需为学生构建怎样的平台呢?
一、让学生在辩论活动中激活思维的灵性
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的活动,在学生主体内部形成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依靠学生主体自身去修炼、去建构、去养成。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活动计划,自主设计学习目标。教师应起主导作用,重在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自我活动能力、自我创新能力。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在师生、生生、生本、师本的多元对话、多向活动中展开,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新课程鼓励教师切实转变语文教育教学的观点,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灌输、传授者转变为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研讨、交流、辩论等语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与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早已习惯性地担任着听众、记录员的角色,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沉默无语、不愿表达,更不愿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唯师是从,为本是从,缺乏独立思考、独立思辨,学生无“话语权”,抑制了学生的和谐、健康、均衡的发展。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精神是背道而驰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通过这个广阔的舞台,提升语文素养。
比如,杭州市政府曾决定重新修建雷峰塔,社会广泛关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一位教师面对“重新修建雷峰塔”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方展开辩论,要求正、反双方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兴趣盎然,激烈辩论,思维“火花”在辩论中得到碰撞。有人认为雷峰塔能引发人们对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的美好回忆,是一段美丽的传说,重修雷峰塔功德无量,能引发人们追求幸福、追求美好生活。有人认为雷峰塔设计精巧,施工技术精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恢复雷峰塔的雄姿。有人认为雷峰塔是西湖美景之一,应重修,让其成为西湖的一道美丽风景,有利于开发旅游业,从而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良性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辩论中,思维得到发散,智慧得到碰撞,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二、让学生在“活”的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吸纳,不断地沉积,正所谓“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习语文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大胆表现,需要师生心灵的融通,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只有在“活”的课堂上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张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自信心、自尊心才能得到锻炼。“活”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既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应将学生的思维引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活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的无缝对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达到新旧知识的和谐融通。“活”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思维发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看法,鼓励教师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要努力构建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语文学习氛围,以博大的胸怀关注每一位学生。“活”的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潜心对教材加以深度解读,鼓励教师既要挖掘教材背后的原有之意,更要结合自身经历、阅历及专业发展水平,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进行重组,让教材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化为活力无限的统一体,使语言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彰显。
比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父母在车站送自己上学的情景,体验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习了《抗日战争》一课,可以结合我国2015年9月3日举行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又比如,学习了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时内心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学生激情飞扬,大胆构想,大胆表达,想象奇特,精彩纷呈。诚如一位语文教育专家所说:“如果学生能亲自去研究和发展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与现象,那么学生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丰富,想象就会更奇特。”在“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松绑,应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自主想象、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主领悟、自主发展。
三、结束语
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需教师关注语文素养形成的特殊性。语文素养始终是进行性的,永无终结,语文素养是一种学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行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整体的、全面的。教师应努力构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平台,真正收获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美景。
参考文献:
[1]杨聚生.语文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2]曾世红.对语文新课堂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