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向

2015-04-29 00:44金平
北方音乐 2015年3期
关键词:继承多元化创新

金平

【摘要】现代民族声乐是在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科学发声方法而形成的民族声乐艺术。今天的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已经形成了教学体系化、作品多样化、演唱形式多样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艺术格局。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发声方法的美声化、风格的单一化等因此,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创作风格多元化、坚持走继承和创新之路。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多元化;继承;创新

前言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四时期,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使得民族声乐开拓了发展思路,我国民族声乐歌唱艺术新局面形成,发展到今天,中国民族声乐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我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艺术,追求共性过程中,逐渐遗失了传统民族声乐巾的某些个性。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探究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现代民族声乐的概定和形成

现代民族声乐是指1949年至今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现代民族声乐是与传统民族声乐相对应的,它反映的是在作品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一门新兴歌唱艺术,它的艺术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随着人们审美习惯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它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早在19世纪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殇变时期,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刘天华“国粹思想”与工光祈“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的影响下,吸收和借鉴西洋声乐的发声方法和创作手法及创作理念,经过蔡元培等前辈音乐家教育家的不断努力,中国传统的声乐逐步走出了一条专业音乐教育的道路。所以,就社会学的进程来讲,中国早期的民族声乐具有西方文化色彩,也浸透着早期音乐先驱者的辛劳。1950年“土洋之争”提出的中国唱法应该走出一条中国传统唱法与西洋唱法相结合的路子,是现代民族声乐初步形成时期。在1950年至今,近六十年的时问,中国民族声乐可谓是一波三折,以王昆、郭兰英为代表的有着鲜明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歌唱家的出现是民族声乐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到了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占据了艺术的主导地位,并取代了民族声乐的发展,使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剑阻碍;进入80年代,我国民族声乐再次出现复兴的局面并成为文化主流,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如彭丽媛、蒋大为、阎维文等;今天的民族声乐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巾,已经形成了教学体系化、作品多样化、演唱形式多样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艺术格局。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发声方法的美声化、风格的单一化。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向

(一)现代民族声乐创作风格要多元化,突出作品的民族个性

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风格多样、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歌曲,如《小河淌水》、《洞庭鱼米乡》、《我的祖国》等,以及如《刘二姐》、《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优秀的民族歌剧深受人民喜爱,这些民族声乐之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正是因为这些歌曲、唱段的取材都是广大音乐创作工作者多年在民问探究、收集,并经过反复整理、推敲而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元素,表达的都是老百姓的心声。但这些植根于各地方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的新作不断涌现,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比如近几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推出的许多优秀作品《断桥遗梦》、《山寨素描》、《阿妹出嫁》、《红旗颂》等都是经典作品。因此,现代民族声乐想要发展,要做的就是要真止的深入生活,深入研究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审美习惯,深入研究表现对象的情感和生活,并加以科学的创作技术技巧,使创作的作品真正呈现多样化风格,形成多元发展的艺术氛围。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继承和创新之路

我中国传统声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民族声乐在与西方音乐文化不断地交流、借鉴中得以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代化进程推动下社会快速变迁所引发的传统文化遗失现象。在现实中,专业声乐教育巾传统民问歌曲与创作歌曲的比例严重失衡,学院派审美标准的普遍化、媒体化,使民族声乐越来越趋同于“千人一面”的审美模式,而这种单一化、同质化恰恰就是制约民族声乐发展的锁链,它会使民族声乐失去民族性,形成一花独放的恶果,这对于其传承与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怎样协调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声乐发展道路,是现代民族声乐必须关心的问题。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要想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巾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继承传统,坚持自己的个性和民族特色。中国的民族戏曲和民族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品种繁多,艺术特色鲜明。其丰富的语言特征、声腔体系和演唱方法都是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重要源泉,加上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深入民间,不断汲取民问精华才是最佳发展之路。那种舍弃本民族最鲜明个性的创新最终只会背离我们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的创新必须是建立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所以,现代民族声乐就应该是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个性,又汲取了世界先进文化营养的声乐艺术。

(三)中国民族声乐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继承

首先,用专业民族声乐教育保护创痛的民族声乐资源。对于专业院校来说,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定期选派师生下乡采风学习,并撰写参考资料;还可以聘请优秀民问歌手或艺人走进课堂进行技艺的传授;而对于教育出版社来说,可制定出通用的《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促进有效教学。其次,推进巾围传统民族民问音乐的教育。在目前,我国众多学校关于民族民问音乐课程的开设数量还很少,加上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声乐教材,因此在校学生对于民族民问音乐的知识了解也就相对较少,“民族性”的意识自然也就很难建立。同时,“民族性”的音乐特点也决定了,民问音乐不仪是民族声乐的资源摄取地,同时也是民族声乐演唱艺术风格形成的源泉。艺术家只有真正热爱并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问声乐演唱艺术,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从而促进多种声乐演唱风格的出现。因此,我们必须要真正做剑“以我为主”,以艺术的民族性为主,只有这样,民族的声乐才不会在众多的声乐艺术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四)中国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也要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唱法的发展必须要向“中国唱法”和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两个方向发展,并注意两者之问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其次,致力于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多元化,要在唱法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去钻研我国古代声乐精髓的同时更要借鉴外来的先进的歌唱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再完善、再创新、再丰富。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中心基本点,是民族文化的根,任何民族文化脱离了传统就意味着脱离了赖以生存的根,其文化就会枯竭,甚至消失。就唱法来讲,要想加强唱法民族化的研究,就必须不断去剑民问研究取材,因为最好的民族艺术存在于民问。只有真止把民问歌唱方法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衔接好,才能使民问唱法逐步为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学习它,只有如此民问唱法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并得到保护与发展。第二,现代民族声乐发展还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必须“和而不同”是指巾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不盲目排斥其它声乐文化,主动吸纳和融汇其它文化的开放系统,形成“和而不同”的交流。在交流巾真止能做到取长补短,又不丢掉自己的特点。丧失了自己音乐个性的文化,就等于丧失了自己民族个性文化的传统,就注定不会被记住,所以“和而不同”也可以说是“知变守本”,是在保持自己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但是“知变”和“守本”都是为了纠止声乐发展过程巾出现的偏差,“知变”是在“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一旦“知变”偏离r自身发展的轨迹,就容易丧失民族个性,就必须需要用“守本”的方式将发展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而一旦“守本”过度,成为守旧,那么就必须依靠“知变”来促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和而不同”的理念指导下,认识现代民族声乐的可变性和发展性,树立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剑民族声乐的每一次演变和发展都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只有保持自身民族声乐文化的传统并加强西洋等外源声乐文化的交流,在中、西方声乐文化之问保持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我国民族声乐文化永葆青春。

猜你喜欢
继承多元化创新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