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做人行事的根本。在道德缺失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学问无论有多高,他对社会的作用也很难是正向的。近年来,吴江地区实施了德育导师制,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但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仍需进一步的完善,寻求有效的路径,接受全方位的检验。笔者就德育导师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探索了以“三有三讲”为内核的“四精”策略。
一、德育导师工作要追求“精致”管理
在德育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对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德育导师制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到精致化,尤其要在一些细节方面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王老师,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小学教师的优秀品质。王老师非常爱孩子,很少严厉地批评学生,她的教育很讲艺术,再蛮不讲理的孩子听了她的劝导,几乎都会难过得掉下眼泪,因为他们真正感受到王老师的爱心,真正从内心认同她说的道理。班里新来一个学生,几乎每天都犯错误,王老师主动担任了他的德育导师,每天不厌其烦地跟他聊,润雨细无声,终于使这个学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
学生就像一颗小树苗,正处在茁壮成长时期,如何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工作。作为德育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适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德育导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较好的分析表达能力,站在一个知心朋友或者是充满爱心的长者的角度,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说出心里话,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发动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班级的德育工作进行大量的调研,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将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常规化的班级管理延伸到学校就餐、纪律、卫生等方方面面。而进行德育的过程,更需要像王老师这样的人,细心,耐心,精心,以真诚与智慧赢得学生的认同。
二、德育导师工作要打造“精干”团队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复杂的德育工程需要每一位教师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学校应努力组建一支精干的德育队伍,并让这支精干的德育团队在校园德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刚入学不到两星期,德育导师沈老师几乎每天都会听到孩子们的小报告:“老师,小S今天打我了。”“老师,小S今天上音乐课站起来乱叫。”不少老师也反映:“你们班那个小S上课没有一秒钟不动的。”沈老师也早就观察到了这些。一天,沈老师请来了音乐老师、语文老师一起前往小S家进行家访,以深入了解一下他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环境。刚一进门,小S就大声地叫了一声:“老师好。”沈老师顺势把他抱在了自己腿上:“听别的老师说你坐不住,我看不会呀,你就认真做作业,我们大人聊自己的,看看你表现怎么样。”他听后马上拿起笔坐到桌前认真地写起了作业,老师与家长在房间也聊了起来。没等大人们走出房门,他已完成了作业,看到老师们要走,平时一向对老师和同学满不在乎的他硬要留我们在家里吃饭,从他的眼神中,沈老师看到了一分信任和依恋。就这样,经过近半个月的家校联系,共同引导,小S终于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上课即使坐不住,至少也能保证不会去打扰旁边的同学,而且只要沈老师的眼神对着他,他就会腼腆一笑,并努力想表现得更好一些。
德育导师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相关工作者各有所长,比如有专业的德育教师、专业的咨询教师等等,只有保证师资的优化配置,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德育导师制的积极作用。另外,在德育导师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要对德育导师团队的成员定期进行培训,对于德育工作较为突出的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奖励,提升成员素质,激发工作热情。
三、德育导师工作要寻找“精巧”路径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再加上不少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还有一些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需要巧干,只有工作“精巧”,德育导师才能事半而功倍。
蒋老师有一名受导女生,父母早已离异且都弃她而去,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日子过得极度贫苦,平时总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而且体质柔弱。得知这一情况后,蒋老师便和她丈夫商量了一下,开始从多方面关注、帮助她。有时到了双休日,他们就一起带她到家里包饺子,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也常带她到河边散步,给她讲名人小时候的不幸遭遇,让她学会坚强。蒋老师还在班上根据她的情况开展了“献爱心”活动,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慢慢地,这位女生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还经常去帮助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期中、期末考试中,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选为班干部。爱心帮困活动不仅使她得以安心乐学,而且使全班同学的道德品质在爱心行动中得到了升华。
四、德育导师工作要形成“精彩”格局
在德育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丰富的德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德育导师制,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常规的德育活动之外,还经常举办一些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每个生命获得了向上的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德育导师经常带着学生出去参加一些活动,如为同学朋友提供帮助、孝敬长辈、自愿去养老院服务、为贫困孩子捐款等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关爱之心、互助之心、奉献之心。一些学生在帮爸爸妈妈做过饭之后深有感触:“老师,爸爸妈妈每天做饭太不容易,以后我坚决不浪费饭菜了。”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在德育导师制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以“三有三讲”为方向,以生为本,以爱为主题,“四精”策略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多的针对性、有效性与个性特色。
(沈轶群,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