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连阳 蒋建初 盛正发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通过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等,多方面为学科竞赛搭建平台,成效显著。
关键词:学科竞赛;新建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03-02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树立正确的创新人才观,以学科竞赛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新建本科院校与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分不同层次和类型,主要有学术型知识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尽管学校学术型知识创新不足,但适宜于培养地方所需的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从新建本科院校承担的使命来看,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地方的“科技中心”,重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技术创新占主要任务,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培养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为主。因此,相对老牌本科院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就近进入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也有不少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因而学科竞赛的很多选题就来自于这一实践领域。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看,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整体实 力薄弱,但新建本科院校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新建本科院校以“新”为主要特点,师资和管理群体年轻化,思维活跃,陈旧包袱少,制度创新较容易,管理较集中,容易出效益;全校上下有树品牌的信心和劲头,能够聚集全校精力在某些学科领域干大事。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看,在目前以理论知识测试为主的高考制度中,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相对较低,但同时,这部分学生反而禁锢较少,动手能力、应用能力较强,对依托学科竞赛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有着比较优势。从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看,青年教师占多数,精力充沛,整体创新能力强,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科竞赛类的活动积极性高。地方本科院校容易把较宽厚的理论与地方社会丰富的实践机会相 结合,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积极性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有条件成为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主体。因此,如何更新观念,开展系列化的学科竞赛活动,形成规范、科学和系统化的竞赛及管理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是新建本科院校值得探索的新课题。
二、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1. 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创新型人才一般具备如下基本特征: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郭睿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新的物质产品和思想文化新成果,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综上,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独立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有较为宽厚的知识基础与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志向远大,持之以恒;善于协调沟通和团队协作;具有国际视野。
2. 学科竞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指向
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以地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为项目对象,强化学生根据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举办学科竞赛,其初衷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有效构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二者是一致的。同时,从学科竞赛侧重点来看,也主要是考察参赛者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创新意识和思维亮点,这和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一致,是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国有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挑战杯大赛、计算机软件竞赛、广告设计大赛、英语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结构力学竞赛、建筑模型竞赛、数学知识竞赛、物理竞赛、化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荷花杯”舞蹈大赛、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书法美术 大赛、定向越野比赛、武术锦标赛等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学科竞赛为突破口,搭建平台,使60%以上的学生都进入了各种学科竞赛团队,学生自觉在竞赛基地进行训练,极大地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3. 学科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功用
第一,自主选题,学生问题意识得到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竞赛题目看,各类学科竞赛题目都采用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要求拟定解决方案或按所设置的测试标准设计、制作作品。学校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参赛题目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打开思路,细心观察,自主考虑能否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学生只有学会在观察中思考,捕捉到稍纵即逝的问题,才能实现不同于其他人的创新。例如,有的学生观察到房产商对建筑模型的展示不能全方位展示给顾客,经过认真研究思考,最后确定利用槽轮、杠杆、链条皮带等机构组合,利用光源作太阳,给顾客展示建筑模型的各个角度及一天中阳光的照射状况,深受市场欢迎。第二,独立 研究,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发现问题只是创新的开始,更要综合分析问题。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就要对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活化,便于检索和综合;认真分析选题后,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考虑哪些知识原理是适合的;通过综合,融会贯通,使研究过程具有创新性。教师的指导要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综合研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科竞赛一般采用半开放形式,参赛者可以运用网络、书籍、各种文件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在调查中发现、获取相关信息较多,方案较合理,获奖率也越高。我们依据这一线索,鼓励学生善于利用资源自主学习,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亲自动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竞赛过程要提出问题,综合分析,还要将思想通过亲自动手,转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这是对前期理论方案设计的一个“反刍”过程,从而实现创新。操作过程要手脑并用,边实践边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动手制作过程中能否及时发现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是竞赛成功的关键。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在理论指导下反复提升。第四,团队协调,学生的竞争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学科竞赛中,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竞争,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积极性,努力超越他人。同时,创新也是一个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的过程,是一个众智集聚的过程。所以,在创新活动中,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就变得尤其重要。在学科竞赛小组中,每个项目的探索过程,需要各成员独立思考,提出各自的真知灼见,同时又要重视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研究任务。为此,既需要师生各抒己见,同时也要充分讨论、沟通交流,共同来制订研究方案和实施细则; 遇到问题和难点,更要群策群力,使成员们相互启发,发现新的创新线索,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迈进。第五,总结经验,学生的反省认知与逆境处理能力得到培养。学科竞赛的过程,也是创新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反省认知,从而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创新活动朝着成功的方向迈进,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面临困难不放弃、不盲目,坚定信心,取得成功。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不断的反思,对原有理论设计的合理性、设计方案的改进度等进行反思,保证研究项目按时、保质地完成。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新”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体会“新”的含义,以新的思维,新的制度,创造出新的内涵。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过多种途径,搭建学科竞赛的软件和硬件新平台,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助力,较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 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夯实学科竞赛基础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创新形式和要求也不同。因此,学校结合实践,认真研究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一个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如完善、推广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竞赛课程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修订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设立独立的竞赛选修课程,并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主动研究和设计新的竞赛项目,丰富和完善学科竞赛体系,为学科竞赛实践平台构建起了核心的载体。这是对学科竞赛的变革和延伸,也是学科竞赛真正的意义所在,能够使学科竞赛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使学科竞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的导向作用更加明确。学校还依托现有实验条件,根据竞赛需要,引导企业参与,建立学科竞赛实践基地。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平时的学习、实验机会,包括创新实验、短学期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还承接学校组织赛事、赛前培训等重要工作。这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的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学科竞赛平台的构建铺设灵活的实训空间。
2. 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完善学科竞赛制度平台
为使学科竞赛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如明确竞赛保障经费、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考核奖励办法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参与创新教育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学校与系部建立了学科竞赛二级管理体制,明确校系二级工作职责,规范组织机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课堂、学校网站、广播等多种途经宣传和倡导竞赛活动。如数学建模网站、英语竞赛网站等内容要丰富齐全,并有互动交流功能,能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为学科竞赛搭建起科学的制度平台。
3. 配强学科竞赛指导队伍,构建学科竞赛的核心平台
学科竞赛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高水平竞赛师资队伍是将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学校设立了学科竞赛首席教师岗位,组建了电子设计、数模、挑战杯、计算机软件竞赛等10 个竞赛指导小组,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进修、聘级和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此吸引优秀教师投入竞赛工作。同时,引进竞赛专长师资、多渠道派遣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加强各科竞赛指导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全面提高教师的竞赛指导能力和职业精神,为学科竞赛构建一个核心的智慧平台。
4. 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优化学科竞赛的环境平台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首先,举办人文科技大讲坛、教师竞赛学术茶室、学生学科竞赛文化节、学科竞赛成果报告会、团队合作与吃苦耐劳精神典型报告会等,使学生与名师之间经常直接接触,了解学科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其次,各系部努力营造学科竞赛文化氛围,形成“一系一品”的竞赛文化,激励创新。第三,树立民主、开放、进取的理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各种兴趣,保护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留足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创新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创新的优势与条件,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彰显优势,找准突破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将继续探索学科竞赛的新思路、新特点及新形势,促进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不断朝着科学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崇实.创新需要很强的好奇心[EB/OL].教育资讯:中国高等教育学
生信息网(2008-08-01)[2008-08-13].http://www. chs.i.com.cn/
jyzx/200607/20060724/551638.htm.l.
[2]郭睿.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