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志
2008年8月8日深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坐在奥运会观礼台前排的普京收到国防部发来一条信息后突然离场,在象征着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火炬下,签署了一條总统令:俄高加索军团开进格鲁吉亚。这与格鲁吉亚单方面宣布“全面控制”亲俄的南奥塞梯自治省,仅隔了五个小时。
随后,俄陆海空军全面出动,轰炸了格鲁吉亚境内的战略要地和港口。尽管后来迫于国际舆论压力,俄军五天后撤出了格鲁吉亚;但历经120小时持续的炮火蹂躏,这个人口仅四百万的高加索小国当年经济倒退至1990年水平。
北约,格鲁吉亚爱你!
现在距俄格冲突已经过去了七年。在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省边界处,俄罗斯的军队依旧与格鲁吉亚边防军对峙,战火随时都有可能复燃。然而,就在停火线以南200公里的首都第比利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在孕育中。
“给我五年时间,我会还给世人一个富饶的格鲁吉亚!”2012年执政的商人总理伊万尼什维利对选民如此保证过。为体现出这个新政权的决心,新总理决定将内阁搬迁至第比利斯贫民区的最中心处。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这片曾是第比利斯最混乱区域的面貌大为改观。78%的年久失修的苏式建筑被改造成新型的欧式建筑。曾经是民众谈之色变的黑帮也被赶出国境,被迫出走至乌克兰、罗马尼亚等地。
“这个国家变化的速度真是让人惊叹!”《金融时报》撰稿人、曾供职于世界银行格鲁吉亚事务的Larisa Smirnova女士在接受《财经文摘》记者邮件采访时回答道。
而就在2014年12月世行发布的《2015国际经商环境》报告中,格鲁吉亚名列第15位。甚至超过了加拿大、瑞士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
“格鲁吉亚是幸运的,因为它的精英们获得学位后,并不是去经营企业……而是去管理整个国家了。”Smirnova女士在《俄格战争四年记》一文中写道。
如今的格鲁吉亚有着全世界最年轻的领导团体。总理是伊万尼什维利的继任者、1982年出生的加里巴什维利,而其他内阁成员的平均年龄是35岁。受过海外高等教育的年轻精英们正用他们在西方所学,立志将格鲁吉亚打造成一个发达国家。如今,从黑海沿岸的巴统自由港到阿塞拜疆边境的葡萄园,似乎每一寸格鲁吉亚的土地都充满了朝气。
但不可否认的是,格鲁吉亚的繁荣与西方的扶持是分不开的。在格鲁吉亚国家银行里,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北约、欧盟价值近千万美元的“安全保卫基金”。因为就在这座城市的地下,一条有着“21世纪西亚丝绸之路”之称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线每天向欧洲供给着一百余万桶原油。其管线的安危直接决定了第二天法兰克福、伦敦甚至纽约的股市走向。
敢把皇帝拉下马
令人惊叹的,还有“格鲁吉亚效率”。
在现在的格鲁吉亚,办理房屋土地所有证只需4天,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只要1天,领取驾驶证平均时间是7分钟……如此高效的政府,与“玫瑰革命”后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总统所做的铁腕改革是分不开的。
相比之下,革命前的格鲁吉亚,给人的印象是腐败到不可救药。英国记者克莱维曼在《新大棋局》一书中,曾介绍了2002年他在格鲁吉亚考察时,向该国交警行贿的经历:“一位格交警在受贿之后,建议我再多给一些,他愿意陪着我走完剩下的路,这样我便可以免遭后面警察的盘剥,省下一笔钱。”
根据2003年的民调显示,革命前格鲁吉亚民众对警察系统的信任度仅为5%。也正因如此,掌权后的萨卡什维利政府首先拿警察开刀,两年内将全国8.5万名警察裁撤了7.5万名,并吸收大量年轻的警校学生进入队伍。如此的大刀阔斧,也让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惊叹。
“去国家化”是萨卡什维利政府的另一记铁拳。他将原先18个部门削减至13个。审批事项也大大减少,从原本1000多项减少至140余项。与此同时,政府还鼓励公共服务部门的全面私有化,大量私立医院、私立学校应运而生。
有着“敢把皇帝拉下马”魄力的萨卡什维利改革,将曾经盘根错节的腐败网络一扫而空。使整个国家的面貌为之一振。根据“透明国际”2014年12月公布的数据,格鲁吉亚的清廉指数高达52,甚至超过了希腊和意大利(两国指数均为43)。
来自莫斯科的寒流
不过,格鲁吉亚之春欣欣向荣的场面,现在也正遭遇着来自莫斯科的寒流的考验。
2015年4月3日,在没有与格鲁吉亚照会的情况下,南奥塞梯自治省“总统”提比罗夫与普京签署了为期25年的合并条约,规定从即日起,俄罗斯全面接管南奥塞梯。
“这是俄罗斯对我国领土的无耻践踏!”格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得知此消息后,愤慨地对德国之声记者说道。
截至4月22日,在南奥塞梯边界,俄罗斯驻扎的部队从3月份的7000人增至2.5万人。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让人不禁想起一年前克里米亚的命运。
紧张的局势也在影响着这个小国的经济。就在俄军接管南奥塞梯十余天后,惠普评级于4月17日将格鲁吉亚的信用展望从“B”降至“BB-”。据路透社4月21日报道,位于第比利斯的德意志银行分部也正在做“有计划的撤离”。
不惜一切代价与俄罗斯放手一搏?还是屈辱地维持现状?尽管格官方态度一直强硬,但很显然,历经2008年炮火蹂躏的格鲁吉亚人一定会选择后者。不过,正在遭受莫斯科寒流的格鲁吉亚,也一定会得到西方的扶持。正如格总统马尔格韦拉什维利所说:“至少,为了地下的石油管线,美国和欧盟也会这么做的。”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菲菲(lxin51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