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战略应运而生。“一带一路”建设不仅给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带来经济机遇。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机遇
目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减弱,传统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受到制约,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为适应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它不仅为我国对外开放指明新途径,而且能够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带来新的经济机遇。
一、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合作,消除贸易壁垒,推动中国贸易的发展。中国不仅可以输出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制造设备,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属于上升期,他们在公路、铁路、建材、通讯等众多产业有着巨大需求,而这些恰好是中国产能丰富、技术领先的优势产业,因此,中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这些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的建设使中国拥有了资本输出平台——“丝路基金”,作为中国向各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战略性平台,“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
二、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之路,是互利共赢之路,它在给我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增强各国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差异明显,但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发展经济,各国普遍制定了适合自己本国国情的发展规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将“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与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使得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我国与沿线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比如在农业方面,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用中国高铁建设和泰国大米进行交换的提议,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促进了泰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能源方面,我国加强与西亚合作,既能够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同时我国为西亚提供工业制成品、制造业材料和轻工业产品,满足其工业发展需要。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涉及能源、交通、农业、金融、、旅游、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推动中国和沿线国家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条件下人民币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尤其在东南亚区域内贸易中,人民币表现出较好的可接受性,有条件成为在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货币。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人民币在沿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领域使用范围和使用规模将不断扩大,依托于 “一带一路”的人民币贸易圈和人民币货币区的构建和形成指日可待。
四、统筹东西部地区发展,平衡对外贸易格局
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长期以来,我国东西部对外贸易和投资严重不平衡,而“一带一路”的提出将为西部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契机,推动西北、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从而促进西北、西南地区的经贸崛起以平衡国家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
五、消化产能过剩,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升级
中国不少基建相关行业均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为此需要为这些产能寻找更大的需求空间。但在国内经济增长渐缓,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而这些市场的开发和需求量已难以增长,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而“一带一路”将为国内过剩产能消化提供新的途径。比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会议纪要,初步确定了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能源、电力、矿业、化工等领域的63个项目清单,这将推动中国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同时也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
六、有助于我国外储投资方向多元化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4万亿美元,在信用货币时代,持有过多的外汇储备对中国而言是一种负担。当前中国继续积累外汇储备的边际成本已经超过边际收益,继续增加外汇储备已不是明智之举。对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一带一路”的融资需求就为化解外汇储备压力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如果我们将外汇储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意味着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从对外储蓄、投资金融产品到对外输出资本、投资实体经济。
古丝绸之路,给我们的是美好回忆。新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则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们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新常态下,中国和世界理应携起手来,寻求共同发展,共同迎接挑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相信中国经济能在稳增长优结构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11(4).
[2]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N].中国经济时报,2014.
[3]保建云.“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Z].天府新论.
作者简介:杨伊慧(1993.09- )女,汉族,湖北鄂州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