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的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金融的发展方向,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我国的金融发展方式应有所转变。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和预期,总结了七项转变的内容,希望能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有所促进。
关键词:金融发展;发展方式;方式转变;内容
一、转向以市场配置为主导
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的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进行着经济资源的配置。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比如,经济资源丰富的国有企业,存在着效率低下和浪费的状况,而具备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却因为经济资源匮乏,无法获得更好地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政策,经济资源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发展,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指令性计划和直接的行政控制是政府主导资源市场的主要手段,但这样僵化与强制的方式,是不符合灵活运行的经济市场经济需求。同时,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掌控地位,会偏重于保护国有金融机构的主导地位,则会对民营机构的准入设置更高的标准,导致效率低下的国有金融机构垄断市场。另外,政府主导导致市场缺失竞争的状况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前的原因。要准确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改变政府职能,给予市场解决问题的绝对空间。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完全否认政府的职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发展差距大的问题,需要政府运用强制的力量去保证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提供给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帮助其经济转向持续快速发展。
二、转向注重普惠金融和民营资本
由于我国长期的以国有经济为导向的金融分配体制,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有着严重的所有制偏向,这使得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些民办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在资金方面的支持。这种所有制的偏向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私企、民企等的发展,经济结构有待改善。这反映在金融发展方式上就是需要改变从前金融机构在所有制上有所偏向的现状,注重建立金融的普惠制。即在保证国有企业资金的基础上,让中小企业也能够获得相应的金融支持,建立以民间资本为基础的金融机构,弥补国有金融机构的弊端,重视民间资本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同时,金融发展方式转向注重民营资本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普惠金融也体现了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稳定市场秩序,这对于我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保证。
三、转向发展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
我国传统的金融改革更关注金融机构在个体竞争力等微观上的效率,而往往忽略了构建与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在今天,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其中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系统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系统是两股最大的风潮。二者各有所长,呈现出一种优势互补因而无法互相替代的关系。但是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个人更倾向于发展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这是由于我国在长期以来信贷途径的单一和银行信贷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因而形成了对银行信贷融资路径在情感上的一种依赖。再加上培育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坚持,所以在我国发展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具有比较明显的可行性和突出优势。为此,我们应该鼓励多种不同形式和所有制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在完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的同时, 逐步发展资本市场、 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从而更好地解决“三农”及民营金融所面临的“金融抑制”等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放松对金融监管体系的规范和完善。目前,我国的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十分密切,其混业经营、交叉融通的大局已定,其在这样的大局之下所产生的“一行三会”在实际的监管运行中难免存在监管冲突、监管缺位和多重监管等弊端,造成了监管资源的浪费和监管效率的低下。为了与新的金融体系相匹配,重塑金融监管体系理应是当务之急。
四、转向注重质性发展和协调发展
我国的金融发展在过去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规模扩大了,业务增加了,资金增长了,就是得到了发展。但实际上这种量性的增长并没有给金融行业带来质的增长和发展缓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机构的贷款结构不合理:(2)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薄弱(3)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差......这些问题在经济较好的情况下虽然暂时得到了掩盖,但是当经济发展出现颓势,这些问题便会凸显出来,并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国金融机构应该加强管理,不断提升业务的质量、研究如何控制风险、引进人才资源等,转向注重行业品质的提升,从本质上加快金融发展的步伐。而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愈发普遍,金融业的发展也要顺应广大群众的需求,做到协调发展,让金融服务惠及全体人民。所以我国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注重商业性转为商业性与政策性的协调发展,在放宽商业性金融领域限制的同时保障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特定产业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支付系统、创新金融工具,以及推动金融工具价格形成的市场化和平稳化,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大众化的金融服务,保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
五、转向注重公平、效率和诚信
安全性是为我国的金融人士历来所注重的,而也正是这种传统使得我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负面影响不是特别严重,但是这种,其也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比如,禁止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所导致的经济活力不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新时期下我国的金融发展方式应适当放松一些对安全性的看中,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对公平、效率和诚信上。因此,为保证公平竞争,我们首先应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放宽限制引入民营资本。其次要认识到“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努力构建学习型的金融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为金融业保持青春活力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而为了打击我国金融行业逐利的风气,将金融发展由单纯的逐利转向注重诚信。我们应加强对于金融行业人员的诚信教育,严格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营造一个诚信的金融环境。
六、转向注重服务实体经济和地方经济
在传统的金融发展体系当中,国有商业银行在各种金融机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这种近乎垄断的优势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不强,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忽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另外,银行业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利润,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不利于我国国有银行的形象树立和银行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我国的金融机构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我国当前的金融机构发展尚没有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正在逐步向商业银行靠拢,但是这种改革仅能够提高信用社自身的效益,而无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弱势地区。所以,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规范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使我国金融发展的方式由注重全国性扩张转变为注重服务地方经济,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尤其是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七、转向统一内外国民的待遇
本国的民间资本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地位不高,但是国外的民间资本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却享受着很高的待遇,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一大问题。为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我国的金融发展方式急需统一对内外国民的待遇,以维护市场公平。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我们仍然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但同时我们也要对本国的民间资本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并鼓励我们的民间资本走出国门,进军世界。这样对国内外的资本统一待遇的金融发展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效率,提高外国资本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活力,促进经济繁荣。
八、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金融发展方式也相应的需要有所转变。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新特点、新需求,我們也要能够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科学有效、具有前瞻性的发展计划,促进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强.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张杰.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制度原因:主流文献的讨论[J].金融评论,2010(05).
[3]白钦先.经济金融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心路历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作者简介:郗望(1984.10- ),男,汉族,湖南长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硕士,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