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提琴戏”

2015-04-27 09:18闻斌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剧团辅导

闻斌

提琴戏是崇阳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支奇葩。当地的群众不仅爱听爱看提琴戏,而且大多数的农民都能哼上几句提琴调。现在还活跃在崇阳县境内的89个农村业余剧团遍布全县乡村,2000多名农民演员,年演戏3000多场次,观众达两百万人次,崇阳被称为有名的“戏窝子”。2007年,提琴戏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阳县位于湖北省南陲,居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在崇阳、通城及通山、咸宁、赤壁和湖南岳阳、临湘的部分地区流行并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的一种传统戏剧——提琴戏。提琴戏主要流行在鄂南的崇阳,也称为“崇阳提琴戏”,是崇阳民间艺人自创自娱的一个独特剧种,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提琴

提琴戏的主奏乐器是农民自己用蛇皮、楠竹筒、梨木等制作的一种形似二胡,但上部的两个弦轴分别装在琴杆两边,下部的琴筒如湖南的大筒,千斤固定,演奏者以虎口夹住琴杆,将琴筒抵在腰间站着也能拉的琴,大家把这种琴称之为“提琴”。提琴的音色比较粗犷,略带沙音。提琴戏也因其主奏乐器而得名。它是鄂东南、湘北及赣北等地广为流传的梁山调与崇阳地方小调、民间音乐相结合而逐步形成具有崇阳地方特色的一个剧种。

提琴的琴杆是用梨木制作而成,琴头为曲项,有枕槽,弦轴分两边,二弦从山口(或龙口)吐出,有弦枕无千斤。琴头花样多种,常用卷草纹型和龙头形。卷草纹形美观易制,最为普遍。琴筒竹制,较二胡的要长些,蒙蛇皮,马尾弓,音色略闷,近似“嗡嗡”之音,故有的地方称为“嗡琴”、“嗡琴戏”。演奏时用手指第二指节压弦,压、打(弦)、滑(指)是其主要演奏手法。

提琴是中国古代拉弦乐器,“起于明神庙间”,是古乐器,唯当时乐师杨仲修知其名“曰提琴”,经杨仲修改造后由魏良辅带入洞庭一带演奏而得传。后长江中游一带所称的嗡琴、嗡胡、皮嗡、胖胖筒、大筒都是它的番衍(《胡琴起源辩证》)。提琴乐器的叫法也唯崇阳、通城提琴戏中得以保留。

历史

据查相关资料,提琴戏在崇阳的传承发展,应不低于200年。清代中叶,崇阳地方小戏崛起,“花鼓谣腔,屡禁不止”(清《崇阳县志》)。提琴戏兴旺时期,其形成之年代当更久远。现已知道的提琴戏早期艺人彭瑞生生于清道光年间(1847),蒋传玉生于1859年。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崇阳、通城农村每个屋堂都有会拉提琴的人,几乎人人会唱提琴戏,人们自制、自拉、自唱、自乐。

提琴戏演出初期为三小戏,后发展成为“三生、四旦带一丑”角色。即:老生、小生、奶生,正旦、花旦、闺门旦、婆旦和小丑,丑角兼演摇旦和净角,民间有“七紧八松”之说。

唱腔

唱腔音乐分琴腔和小调两大部分。琴腔为提琴戏主腔,即民间俗称的“提琴调、提琴腔”。是提琴戏中最具特色,与其他剧种相比较独具一格的主要腔调。琴腔根据表现的情绪、场景和内容不同又有正调、哀调、阴调(还魂调)、梦调、一字调之分。各调调式色彩对比鲜明,表现力丰富。后又借鉴说唱音乐发展了长于叙事的“垛子”,它是一种快慢自如无弦乐伴奏的清唱数板。

正腔包括正调、一字调、阴调、拖子、西湖调、反调等,正腔部分的各调都是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提琴戏的唱词结构以三三四的十字和二二三的七字句为主,也有自由灵活的长短句,根据需要分别采用单句子、夹句子和抢句子三种唱法。其演唱方法也有一定的特色,如奶生用童音演唱;小生用本音起唱,小音(假音“咿”)结束;老生以本音起唱,小音过渡,冷音(沙音“啊”)结束;丑角和婆旦用本音演唱,大丑角以“嗨”结尾。

琴腔各调是较为原始而又相对完整的板式体结构,由上下乐句组成。板式有一拨子、二拨子、三拨子(又称一流、二流、三流)三种。唱前有散板式的“凄头”(起腔),但无倒板,传统无散板和快打慢唱板式。

一句唱词由上下两乐句(两句腔)完成的,艺人俗称为单句子。所有腔调的各种板式唱词结构都是如此,这是提琴戏的一大特点。腔与腔之间、板式之间可自由转换,不受调名限制。“夹句子”是一句词由一句腔完成。

小调是由地花鼓或民间小调组成,地方特色浓厚,与其他剧种大同小异互相借鉴的也有,已收集上来的有40余首。

伴奏

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有唢呐牌子和过场丝弦伴奏两种,它们虽然不像大剧种那样包罗万象,却以小巧玲珑,运用自如,特色鲜明取胜。

提琴戏的文武场原来只有四人组成。即上手:主要伴奏拉第一把琴兼吹唢呐;夹手:辅助伴奏拉第二把琴兼打锣鼓;鼓手:掌鼓板兼打小锣以外的所有打击乐;小锣:学徒担任,还负责捡场。

提琴戏传统伴奏乐器中还有琵琶,故有“琵琶戏”之称。因乐器制作难,善弹者少,至民国年间已经失传。

唢呐,南方常见的大唢呐。喇叭铜制,口径较大,杆较长,音色洪亮厚实,中音。它不仅用于过场音乐,更主要的是用来“和腔”。和腔又称“呵腔”,每到唱腔终止时,尾句都用唢呐和锣鼓接腔终止。呵腔有固定的乐句与板数,它不是唱腔的延伸,与唱腔旋律无关,这是提琴戏中特有的唱腔终止结构方式。

击乐有木渔、堂鼓及大锣(苏锣)、小锣、小钹,后加入板鼓。传统武场由两人演奏,司鼓一人,其余由一人演奏。也有三人演奏的,打小锣一人带捡场。

剧目

提琴戏传统剧目有120多个,其中悲剧色彩的占了80%。以生活题材为主体,尤其是反映人世间苦楚和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主题,是提琴戏剧目和提琴戏音乐表现力的一大特点。

常演的剧目有:《秦雪梅观画》《秦雪梅吊孝》《五娘描容》《琵琶上路》《断机教子》《孟姜女哭长城》《何文秀卖身》《张广大拜寿》《双合莲》《董永卖身》《孟氏割股》 《修书下海》《柳秀英还魂》《活捉三郎》《西湖借伞》《三宝记》等等。其中《灯笼记》《打花井》《落花轿》是提琴戏特有的剧目。大戏有《乌金记》《灯笼记》《三宝记》《清风亭》《柳毅下海》等,小戏有《张广大拜寿》《驼子回门》等,有些剧目如《灯笼记》《打花井》《补背褡》等在其他剧种中都很少有。20世纪80年代,崇阳成立了专业提琴戏剧团,移植上演了大量传统剧目和现代题材剧目。endprint

传承

提琴戏在崇阳兴起最迟在清道光年间。清同治县志说“花鼓谣腔,屡禁不止”,可见此前已流行久远。花鼓戏艺人史不载,经不传,众多戏班和艺人已无从考证。现知的早期艺人中彭瑞生生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蒋传玉生于1859年。他二人均男,工旦,由岳阳来崇阳习艺,后安家崇阳。他们随戏班将提琴戏带入通城、岳阳、临湘一带演出、传播,老来后专心在崇阳教传提琴戏。孟福昌、孙庭桢就师承二人。民国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同许国楠、吴松林、张修齐、张月海、李广林等同是崇阳、通城一带家喻户晓的提琴戏知名艺人。

民国年间,提琴戏在崇阳、通城一带席卷开来,大部分以村落或屋堂组班,忙时务农,闲时唱戏,这样的艺人,不下千计,也正是提琴戏的这种特殊传承关系和演出组班形式,加上它表现艺术的手法,得以深入人心,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提琴戏进入鼎盛时期,有乡班100余个,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禁固多年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重获新生,农民演唱提琴戏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几年时间,全县就恢复了农民业余提琴戏剧团70多个,每逢节庆或喜事,较大的一些村庄都要唱上几出提琴戏,甚至夏天纳凉,几个人凑在一起也唱上一折小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民逐步富裕起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随之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剧团不断加大了投入,逐步提高了演出质量;原来没有剧团的一些村组也纷纷办起了剧团。

20世纪80年代,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心声的解放一齐爆发出来。崇阳县成立了专业提琴戏剧团和提琴戏协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提琴戏艺术节;提琴戏乡班就像爆竹子一样,发展到了80多个。现代有文化的年轻人,学唱更加容易,承师的和自学的比比皆是。文化馆长年派专业干部下乡辅导,应接不暇。

发展与保护

崇阳县委、县政府为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十分重视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把发展提琴戏剧事业,巩固、提高乡村剧团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85年,成立了“崇阳县提琴戏协会”,发展会员200多人,并经常组织农村业余提琴戏剧团调演、会演活动。1998年,成立了“崇阳县提琴戏发展基金会”,筹集资金3多元。1992年,崇阳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每2至3年举办一届提琴戏剧节,让全县的提琴戏剧团在一起切磋技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截至2014年已成功举办9届提琴戏剧节,累计115个剧团参加了戏剧节演出,演员达2000多人次,演出优秀传统、现代戏115台,观众近20万人次。每届戏剧节,剧场内外,人山内海,热闹非凡,整个山城就像过大年一样。

党政部门重视,文化部门更是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始终把抓提琴戏事业的发展作为抓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后成立了辅导专班和研究专班,组织骨干力量对提琴戏进行挖掘、整理和改革。辅导干部采取“走下去,请进来”等办法,在深入民间剧团调查研究的同时,先后将几十位民间老艺人请到县文化馆座谈探讨,共商发展提琴戏大计,并将老艺人演唱提琴戏的各种板调唱腔、弦乐、管乐、鼓乐等录制成资料带进行研究和教学,对其音乐、唱腔等进行不断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原崇阳县文化馆副馆长金亚敏(后任崇阳县文化局局长)等人整理的《提琴戏音乐》一书,由著名戏剧家曹禺题写书名,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原崇阳县文化局创作室干部邓雨露、杨景崇等人创作改编和移植的提琴戏《双合莲》、《纸鸳记》以及现代戏《八品官》等演出超百场,受到省、市文化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提琴戏坐唱《双合莲》,曾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湖北电视台录音录像播放;由崇阳县文化馆辅导干部整理的提琴戏音乐资料入选《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 ,并荣获湖北省优秀稿本奖。甘万明撰写的提琴理论研究文章《论提琴戏的起源、发展与传承保护》等先后在省市刊物发表,入选文化部主编的《文化大视野》一书,并获奖。

为建立提琴戏改革基地,宣传改革成果,更好地服务“两个文明”建设。1980年,经崇阳县政府批准崇阳县文化馆成立了一个由20人组的提琴戏演出队(后改为剧团),演出队是提琴戏改革试验基地,演出改革成功的提琴戏,为乡剧团做示范,辅导乡剧团演员。人们称这支队伍既是演出队、改革队,又是宣传队、辅导队。几年中,共编排剧目70多台,演遍了崇阳县及周边10多个县市乡镇和乡村,演出了2000余场,辅导乡剧团200余团次,辅导乡剧团演员3000多人次。演出的《双合莲》、《灯笼记》等剧目被湖北省艺研所录制成资料片。《湖北日报》 、湖北电台、电视台曾多次报道了该队的活动情况。1988年,提琴戏演出队合并到崇阳县汉剧团,同样组建了一个提琴演出分队,继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为鼓励农村业余提琴戏剧团演好戏、多演戏。崇阳县文化部门对全乡村剧团的队伍阵容、服装道具、演出剧目、场次、收入等进行建档管理,做到合格一个,发给一个演出证。为加强对全县乡村剧团的组织辅导,崇阳县文化主管部门每年年初对县文化馆、县专业剧团、乡镇文化站下达具体辅导任务。崇阳县文化馆长年派出2—3名辅导干部下乡辅导,从唱腔、身段、表演动作到乐队手把手地教,帮乡剧团排戏,甚至经常与农民演员同台演出,每年辅导乡剧团50团次以上,排戏30台以上,同时帮助乡剧团改编推荐剧本,协助购置服装道具等;崇阳县专业剧团下乡演出,每到一处,都把辅导乡剧团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乡镇文化站更是把组织辅导乡剧团当作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经常组织乡剧团调(汇)演活动,举办乡剧团骨干演员培训班。近年来,崇阳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共举办乡剧团演员培训班20多期,1000多名骨干演员参加了培训。对群众要求新办团的,崇阳县文化部门都给予大力支持。原以算命为生的青山镇艾家州村农民吴大华,觉得算命属骗人无意义,便放弃算命,带领一家三代16人办起家庭剧团,崇阳县文化馆及时派出辅导力量予以辅导。10多年来,该团唱红附近几个乡镇,《人民日报》、湖北电视台均报道了该团的事迹。问及吴大华为什么要办家庭剧团时,他兴奋地说:“办剧团好处多着哩,没办剧团前我闲着无事就学算命骗人,兄弟、晚辈打牌赌博的多,现在农闲演戏,农忙种田,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了,还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誉,何乐而不为!”。白霓镇三溪村三溪剧团团长饶胜瑞,已年高72岁,为了办好剧团,提高演出质量,将自己的“千年屋”和老伴儿养的3只肉猪卖掉凑了钱买了一辆演出车和演出服装;原崇阳县委副书记黎时忠在白霓镇金龙村蹲点时,群众要求办剧团,他给予大力支持,并自己资助2000元。崇阳县文化馆辅导干部来到这个村边辅导排戏,边协助购置服装道具,不到一个月,这个村剧团就开始演出。原来这个村是有名的打架闹事村,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自剧团办起来后,打架闹事的少了,热爱家乡、勤劳致富的多了。黎书记感慨地说:“农民剧团的作用不小!”白霓镇峡山村农民自己组织办剧团,村委会认为是一件大好事,从人财物给予大力支持,并投资2万元,崇阳县文化部门及时派出辅导干部进行组织辅导,10多年来间,共辅导该剧团排戏200多台,演出3000多场次。村民为有自己的剧团感到骄傲,为集体着想的多了,安心在家科学种田的多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了,该村率先在全县脱贫致富,并获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县首批小康村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刘新文说:“是剧团促进了我村两个文明建设!”

近年来,全县由集体投资,群众集资,家庭出资,农民自发组织,新办的乡村剧团有13个,其中5个乡剧团是由村委会负责人担任正、副团长,带队演出。目前,全县89个乡剧团,阵容比较整齐,演出设备比较齐全,有一定演出质量的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有13个剧团购置了演出车,他们活跃在村村湾湾,奔走于山山水水,随叫随到,随到随演,成为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为了传承崇阳提琴戏,崇阳县成立了“崇阳提琴戏传承发展中心”,并在白霓镇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崇阳提琴戏”传习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农村文化巡札》栏目,湖北电台、湖北电视台、《人民日报》、 《湖北日报》湖北文化、《咸宁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崇阳县农村业余提琴戏剧团演出活动情况。

崇阳提琴戏扎根在鄂南山区这片沃土上,已经越开越鲜艳,璀灿夺目。崇阳提琴戏业余剧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对丰富和活跃鄂南山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崇阳县文化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剧团辅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3)
一席拒绝娱乐的思想豪宴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乡村医生执业考试辅导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