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占友
【摘 要】所谓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指的是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活泼的、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新颖、形式而摆出的“花架子”。课程改革以来,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去思考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技巧;教学
在教育的金字塔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处于最基础的位置,它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科目,也是难点科目,它对学生的全面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使得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策略、方式方法的转变已成为必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对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感兴趣,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活跃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合理设置学生作业加强练习,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进步、提高,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点滴积累,谨供同仁们参考。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意识不成熟等特点,直接性的决定了学生的兴趣要作为教学的先驱,实施一切教学策略的前提。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针对小学生好奇心特别的强,喜欢研究新事物的特点,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为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打下兴趣基础,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如果单纯进行直接教学,孩子们会觉得内容无趣枯燥,自然而然的就去干其他的事情,孩子在课堂上就只能是旁听者。而如果教师有意识无意识的制造点悬念,故意不去揭晓谜底,让孩子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上面,思维也逐渐靠近老师的方向,会渐渐的调动学生所有的注意力,有效培养孩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的适当环节中设疑,引导学生研究探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出击”,培养其兴趣,实现乐学。
二、注重课堂导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小学语文教学,其重点应是课堂,搞好课堂导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从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入手,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彼此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与教学大纲,统观所教课本,把握所教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材、因势地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设计,争取从课堂的一开始时就带动全部学生,使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突出、点面联系紧密,引导展开自学,或同桌学习,或小组学习,各抒己见,不拘一格,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激发乐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学生听、读、说、写四项基本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读、说、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养成,是学生有效进行后继续学习,学习好语文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这四项基本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给学生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对于学生听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在教学中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可以理解的读物,每天在课堂上抽三五分钟时间,一边用幻灯片展示,一边读给他们听。同时,还插播一些背景音乐,如读春天的故事时,背景音乐就是小鸟的鸣叫声、小溪的流水声;读秋天的故事时,展现的就是一大片金黄的田野、成熟的果园,让学生在听的同时,用眼睛去发现。对于学生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创造机会,或让学生在课后、每周都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带着学生在校园中采风,走进校园的各个角落,先由教师讲校园文化背景,再由学生们自己来讲,还不定期邀请校领导来旁听,增加学生们的新鲜感,促进他们说得更好,进行说的锻炼。对于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眼、动手、动嘴又动脑,通过大量的阅读,在脑中存贮下大量的字、词、句、章,便于日后应用。对于学生写能力的培养: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写作训练,善于把“写”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只有这样,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必要的训练,在让学生有效的学习知识的同时,更为学生的进一步学好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提倡实践,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书本中的知识都是表述的现象,没有实践性,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的让孩子们亲自实践,如:对抗赛、课本式话剧、辩论等方法,这样得来的感受更真实,让记忆更深刻。在实践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折腾”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教学中,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进行实质性的对话体验,使学生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提倡实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合理设置学生作业,提高练习效率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练习是重要的一环,但如何使学生花费心血所做的作业发挥最大的潜能呢?关键是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合理。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留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记忆、消化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能力。那么,教师在设置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就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实的把握好“度”,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首先,教师设置的作业,要充分的考虑到作业量的多少,即花多少时间完成,有多少题目等。课外作业量要适中,应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教师要把准难度,要遵循大纲,吃透教材,要深入了解学生,考虑个体差异,做到难度有针对性。只有这样,高效,有针对性的设置好学生的作业,搞好学生的课中、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不断的提高。
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的技巧和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教学应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其策略应有所差别,有所对应。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研究,探索更多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寻求出更好的、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断去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