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飒飒 赵珍珍 王若逸 陈 嫒
中国.宁波大学心理系暨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211 △通讯作者 E-mail:dawn1119@126.com
留守妇女是指由于丈夫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家进城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守家中的农村妇女[1]。她们不仅要承担沉重的农田劳动,还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从事繁重的家务,承受着生理和心理巨大的压力。这也使得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尤其值得关注[2]。心理韧性是影响心理健康、个体幸福的重要因素,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下促使其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实现良好适应的内在心理潜能[3]。本研究旨在考察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韧性的现状,以及影响心理韧性的因素。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4]。研究指出,社会支持有益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5]。另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有显著相关,并且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作用[6]。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考察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韧性的关系。
对四川地区的68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5 份(95.5%)。年龄:24~30 岁12人,31~36 岁13人,37~42 岁19人,43~49 岁16人,50~56 岁5人;结婚时间:1~10年的16人,11~20年的27人,21~30年的20人,30年以上的2人。
1.2.1 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高云鹏修订的《CD-韧性量表》。该量表共25 个项目,包括坚韧性、顺应性、资源利用度、坚持性、忍受消极情绪、敢为性6个维度,采用5 级评分(1 代表“很不符合”,5 代表“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 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0.81、0.67、0.64、0.54、0.60[7]。
1.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由肖水源(1993)编制,该量表共10 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 条)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 个维度。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0~0.940,重测信度为0.920[8-9]。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总分(90.446±10.592)分,说明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较好[7],见表1。
表1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总分及其各维度的得分(n=65,±s)
表1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总分及其各维度的得分(n=65,±s)
忍受消极情绪 坚持性 敢为性 坚韧性 资源利用度 顺应性 心理韧性总分6.954±1.242 7.501±1.470 9.477±2.047 26.446±3.513 10.170±2.247 29.8154±3.635 90.446±10.592
经过相关分析发现,心理韧性与年龄和婚龄有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对心理韧性的影响方式,以年龄和婚龄为预测变量,对心理韧性总分做回归分析,见表2。年龄对心理韧性无显著预测作用,而婚龄对心理韧性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0.381,P<0.01),其对心理韧性的预测度为13.1%。
表2 年龄、婚龄对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心理韧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韧性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53,P <0.05),其中主观支持与心理韧性有显著正相关(r =0.274,P <0.05),社会支持总分与资源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 =0.318,P <0.01)。而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其他5 个维度不存在明显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两两相关,可进一步做回归分析。
以社会支持总分以及其各维度得分为预测变量对心理韧性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总分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eta=0.253,P<0.05),其对心理韧性的解释度为6.4%。主观支持对心理韧性有显著预测作用(Beta =0.274,P <0.05),其对心理韧性的解释度为7.5%。而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韧性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对社会支持3 个维度进行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其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主观支持对心理韧性的回归系数比较稳定。
表3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的相关(r)
表4 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回归分析及共线性检验
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总体平均得分为90.446,标准分为10.592。其心理韧性与年龄、婚龄有显著正相关,经回归分析后得出,婚龄对心理韧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婚龄越长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越强。
婚姻带给了女性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留守妇女的压力更大,丈夫常年不在家,要一个人承担本该由两人分担的压力和责任,夫妻间也更容易出现矛盾[2]。婚龄越长的留守妇女经过了最初婚姻家庭生活的好奇、厌恶不适宜,到慢慢适应,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其坚韧性增强,心理韧性不断增强。
本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韧性总分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主观支持与心理韧性有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韧性总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这与李志凯关于河南地区留守儿童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李志凯发现,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略高于客观支持与心理韧性的相关程度[10]。但这与晁粉芳关于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不大一致。晁粉芳发现,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心理韧性都有显著正相关[11]。而这也揭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有别于其他群体。例如,大学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均未独立,离不开父母和朋友,因而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韧性相关显著。而留守妇女则需要独自处理农务和家庭问题。邱凤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74人中,在问及靠谁来解决遇到的困难时,94.3%的留守妇女选择靠自己[12],因而其心理韧性主要与主观支持存在显著相关。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韧性解释度为7.5%,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也说明农村留守妇女主观支持越高其心理韧性越好,就越能很好的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能更好的承受留守生活所带来的压力。
本研究结果启示,社会应给予农村留守妇女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其提高主观支持,同时还应该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建立更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提高其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12],有利于增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韧性,让她们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1]吴惠芳,饶静.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18-23
[2]李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以吉林省郭家店镇为例[D].长春:吉林工业大学,2011
[3]刘丹,石国兴,郑新红.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韧性[J].心理科学探新,2010,30(4):12-17
[4]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90-792
[5]顾红霞.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47-49
[6]姬彦红.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20(2):82-86
[7]高云鹏.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8]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98-100
[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10]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0-442
[11]晁粉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2]邱凤莲.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湖南省浏阳市的实证调查[D].武汉:湖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