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华,陈家红,刘晓娟
(1.枝江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200;2.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 麻醉科,湖北 宜昌 443200)
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相关性研究
方俊华1,陈家红2,刘晓娟1
(1.枝江市中医医院,湖北 宜昌 443200;2.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 麻醉科,湖北 宜昌 443200)
目的:观察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之间的关系,并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冠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冠脉狭窄中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范围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相关性。
胸痹心痛;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相关性
胸痹心痛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诊断特征,与冠心病有着一定关系,可通过观察患者的胸痹心痛症状断定冠心病的发生,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常作为冠心病诊断主要依据,冠心病标准的研究越来越多。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析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为(45.5±10.2)岁; 病程14~119个月,平均病程为(45.4±20.3)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窦性心律症状,心率为45~75次/min。不通过CT扫描检查,已确诊劳累性心绞痛患者59例,变异性心绞痛3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
1.2 中医辨证诊断
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制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脏病的中医辨证标准》[1]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六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阴寒凝滞型,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及阳气虚衰型。
1.3 CT扫描
采用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对比剂多采用优维显370,用量为150mL左右,通过肘部进行静脉注射,流率控制4mL/s;选择CT横断面图像,要注意患者的主动脉腔必须选择一个感光区,规定范围为120Hu,当主动脉增强到该值范围时进行触发扫描。心电门控检查,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进行数据采集。心率一般控制在70次/min左右。
1.4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标准[2]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标准:正常;轻度狭窄为小于50%;中度狭窄为50%~75%;高度狭窄大于75%。
1.5 统计学方法
经测定,不同证型间冠脉狭窄程度差异明显;3个实证与3个虚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中胸痹心痛的不同证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中心血瘀阻证及痰浊壅塞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变范围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胸痹心痛的发生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有着一定关系,也和患者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发病可能性越大。临床多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且可调理患者全身器官。临床诊断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具有扫描时间比较短、成像分辨率比较高、运动伪影比较少、微创及安全等特点,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表1 不同证型间冠脉狭窄程度比较 [n(%)]
胸痹心痛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目标,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妇女在更年期间易出现冠心病等冠状动脉病变疾病。临床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也极为重要。不同年龄段患者表现特征也不同,年龄越大,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血瘀阻证型表现明显,表明胸痹心痛早期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3]。研究[4]报道指出,胸痹心痛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有着一定关系,研究表明胸痹心痛的中医分型为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七个证型,通过检测患者血脂水平和hs-CRP、ESR值,研究发现痰浊证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非痰浊证,气虚证hs-CRP明显高于非气虚证,阳虚证ESR明显优于非阳虚证,血瘀证hs -CRP、ESR明显优于非血瘀证。
本研究发现,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患者冠脉重度狭窄程度明显多于其他证型,表明痰浊、瘀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相关性。
[1] 贾玉柱, 沈盛晖, 祁克信, 等.冠心病中医证候与16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03-1704.
[2] 朱文莉,崔延安,朱敬荣,等.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4(5):545-546.
[3] 徐中菊,陈晓玫.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 ,46(3):13-15.
[4] 任毅,周袁申,张敏州,等.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的关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4):977.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9-24
方俊华(1977-),男,湖北省枝江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CT、MRI诊断。
R256.3
A
1673-2197(2015)06-0102-01
10.11954/ytctyy.20150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