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 成 宋虎杰 闫江涛 郭延昭 王 辉 陕西中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西安710032)
脑性瘫痪(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脑性瘫痪归属于中医的五迟五软病,脾肾两亏型多为脑瘫西医分型的肌张力低下型,该型患儿目前治疗临床疗效较差,大多数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及行走,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笔者近2年来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肾两亏型脑瘫双下肢无力43例,主要观察该疗法对提高脾肾两亏型脑瘫双下肢肌力的临床疗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6例均为我院确诊为脾肾两亏型(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的住院患儿,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1岁~5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随意运动,考虑转型为不随意运动型,疗效总结对照时排除转型的2病例,即治疗组43例,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平均年龄3.25±1.18岁;双下肢肌力评分3.51±0.74;粗大运动评分D项20.5±8.2、E项32.4±10.1。对照组平均年龄3.17±1.25岁;双下肢肌力评分3.38±0.81;粗大运动评分D项22.1±7.8、E项31.9±9.4。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应用综合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取两组穴:①以脾俞、肾俞、腰阳关、委中、承山、涌泉等穴;②伏兔、血海、梁丘、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两组穴每周交替1次,均采用补法,留针20min。推拿治疗,以点、按、扌衮等刺激性手法为主,即在双下肢经络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用扌衮法和点、按法的复合手法,以扌衮法为主,配合使用点揉、按压复合手法进行穴位治疗。运动训练,以Bobath法为主,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配合抗阻力训练。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型号:SDZ-Ⅱ,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品厂)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电针取穴 主要选取双侧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交替治疗,电针正负极接入在同侧肢体的穴位上,选取断续波,强度以针柄或局部肌肉有微微颤抖、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次治疗30min。
贴剂药物组成及制备:狗脊、菟丝子、独活、白术各20g,肉桂、丁香、桑枝、川断、吴茱萸各15g,将上述各药材去除杂质后、烘干,粉碎成能通过五~七号药筛的细粉,将上述药材细粉放置于乳钵内,再加入粘合剂和皮肤透入剂,搅匀,调制成粘度适宜的膏剂,分摊于合适的背衬材料上,每片3g,半径为1.5cm,厚度为0.2cm,覆膜即得。治疗取穴:脾俞、肾俞、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等穴,每日选取两组穴位贴敷治疗,贴剂保留8~10h,1d1次。
疗效标准[2-3]按照肌力分级评定0~5级的6级肌力分级法评定肌力;按照粗大运动功能评定中D项(站立,总分39分)和E项(走跑跳,总分72分)评定下肢功能。显效:下肢肌力恢复较接受治疗前提高2个级别或以上,GMFM评定的D、E项总分值提高15分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下肢肌力恢复较治疗前提高1个级别,GMFM评定的D、E项总分值提高5~15分;无效:下肢肌力恢复较治疗前未达到1个级别或无恢复,GMFM评定的D、E项总分值提高不到5分或降低。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讨 论 脑性瘫痪中医属于五软、五迟范畴,脾肾两亏型主要表现为肌肉松软无力,按压失于弹性,两足痿弱,骨软无力,肢体困倦痿软无力。肾藏精,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全身之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患儿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两亏,气血生化乏源,筋骨肌肉皆无以为生,故全身软弱无力。脾肾虚弱、气血亏虚是本型脑瘫患儿的基本病机。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也是治疗本类型脑瘫的基本方法。
针刺及中药贴敷治疗中主要选取脾、胃、肾经穴,针刺治疗以补法为主,在同侧肢体每日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方面疗效肯定[4-5]。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治疗需要制备相应的外敷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即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的作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6]。同时有资料[7-8]显示通过穴位贴敷治疗,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综上所述,脾肾两亏型脑瘫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及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满意,可提高患儿的临床康复疗效,缩短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时间。
[1]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2] 强 锋,殷克敬.穴位注射疗法配合启脾汤治疗肌力低下3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6):741-742.
[3] 李小萍.步态训练在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121.
[4] 赵宁侠,闫炳苍.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5):932-933.
[5] 刘伶俐,刘忠象.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34-35.
[6] 张赪辉,范秀风.穴位贴敷对胸痹患者症状改善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3):348-349.
[7] 谢洁珊,陈汉斌,李玉秀,等.捏脊加穴位贴敷治疗脾虚型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J].Acupunct.Tuina,Sci,2012,10(5):305-309.
[8] 姜友珍 ,谭晓如,刘振寰,等.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0,12(3):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