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胜强
(闽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福建 漳州 363000)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漳州市高校为例
方胜强
(闽南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福建 漳州 363000)
通过问卷与访谈对漳州市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漳州市市大学生创业比例不足1%,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的创业比例有所差异,行业性高校的创业比例高于其他高校。研究表明漳州市大学生处于高创业意愿状态,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大都在自我实现层面。从政府、高校、创业者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政府应聚焦创业扶持,从机构聚焦和政策聚焦两方面着手,注重政策的本土视野、服务面向与执行落地;高校要抓住创业教育的本质,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建立多元、开放具有实践性的教育体系,健全机构制度师资建设;创业者要顺应大势创业,树立三维资本投资的理念,积极培育创业资本。
漳州;大学生;创业现状;创业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本能力护照。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使得大学生创业成为大众化话语,引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1],做好创业指导、培训、金融、场地等各项服务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从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加大创业扶持力度[2]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各高校也纷纷出台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的系列举措,2013年漳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见》,从工商注册、税收、资金扶持、解决创业场所、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也出台了《励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成功创业的在校生及毕业三年内的校友给予每人最高3万元的奖励。政策利好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世界经济波动正强有力地给当今经济社会带来变革,变革中的挑战与机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系列商机,在商业机会增加与政策利好的双趋效应下,我国的又一波创业浪潮正席卷而来,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正呈现高创业实践活动,低创业成功率的状态。截止到2013年,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只有1%左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则更低。
如何引导大学生创业并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广泛研究。创业支持体系方面,王晓红[4]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指出强化政府主导机制、完善社会导向机制、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大学生的能动机制[4]。吴启运就创业环境对个体创业倾向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5],从创业教育、创业认可、创业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创业政策方面,叶映华从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实现从全面扶持到择优激励的政策转型,营造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6],夏人清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从创业政策前移、聚焦和落地等三方面提出了建议[7]。创业教育方面,罗志敏指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的人”为逻辑终点[8],董晓红提出了“内部完善—外部支持—综合激励”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9]。
上述研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但缺少对某一区域的细致研究。本研究将以漳州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漳州市大学生创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漳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漳州市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有名的水果之乡,花卉之都,对台优势明显。目前辖区内有一所省属本科院校,三所公办高职院校、两所民办高职院校。本研究选择闽南师范大学作为本科院校样本,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作为公办高职院校样本,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漳州市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调查者基本信息的获取,二是创业者的创业态度,三是调查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四是对于创业政策的评价与建议。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筛选、核实,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中,共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40份,回收率91.4%。样本分布情况如下:男性326人,占比51%,女性314人,占比49%;家庭所在地城市的295人,占比46.1%,家庭为农村的345人,占比53.9%;公办院校84.8%,民办校15.2%;本科院校262人,占比41%,高职院校占比378人,占比59%;大一年级136人,占比21.3%,毕业年级135人,占比21.2%,其他年级57.5%;经管类专业142人,22.2%,理工类专业41.3%,其他文史类专业233人,36.4%;具体样本分布见表1。
样本创业活动相关经历的分布见表2。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人数179人,占比30%,没有上述教育经历的461人,占比70%;参加过创竞赛等的146人,占比22.8%,没有494人,占比77.2%;有创业实践经历的179人,占比28%,没有的461人,占比72%。
表1 样本信息分布表
表2 样本相关创业活动经历分布表
漳州市2014年漳州市大中专毕业生分布情况如下:高职、本科毕业生人数约为1.7万;本科高校毕业生人数约5100人,本科毕业生人数占比30%;民办校毕业生约0.1万,占比约6%;女生约1.1万,占比64.7%,男生0.6万,占比35.3%。本研究选择的样本分布与漳州市高校大学生的分布情况基本相符。
本调查还对部分高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和创业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对各高校的创业情况和创业大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了解。
(一)漳州市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创业特征:按照各选择比例的大小,我们发现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性别、专业、生源地、年级。院校类型以及学历层次对创业选择影响不大。
(1)创业活动与创业率。漳州市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从事创业活动比例约为28%,但在离校时创业率不足1%。创业活动转化为创业行动比例较低。但创业活动参与人数与创业者人数同比往年有一定增加。
(2)创业项目类型。漳州市大学生创业项目类型多为电子商务类、教育培训类、现代服务类、软件网络类、园林园艺类等。生存型创业占比约70%,机会型创业占比约30%。文科生选择服务性行业的创业比例高于理工科。
(3)专业相关性。漳州市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与创业者的专业背景呈现一定相关性,关联度约50%。但机会型创业的专业关联度高于生存型创业。
(4)性别差异。漳州市创业的大学生的男女比例约为2∶1,即创业者中超过65%的为男性。漳州市生源约65%为女性,创业参与中男性却占比较大,表明传统观念中因性别差异而导致职业选择差异仍然存在。
(5)院校差异。本科高校高于专科高校的创业比例,但是差距不明显。行业性高校的创业比例高于综合性。
(6)年级差异。大一年级的创业比例低于其他年级约15%。大二年级与毕业班年级的创业比例差别不大。
(7)生源地差异。来自于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创业比例高于农村生源的创业比例18%。
2.创业态度:
(1)创业意愿: 87%的受访者表示在项目、资金、团队等合适的时候会选择创业;83人选择不会创业,占比13%。
(2)创业目的:排名靠前的依次是丰富人生经历、验证自己的想法、挑战自我,物质财富排名第四,社会地位则排名最后一位,表明个体在决定是否创业时更注重个人自我实现,对于物质财富和社会评价关注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3)创业认知。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排名靠前的选项依次是创业理念产品,创业团队,人际关系,家庭成员的支持,创业启动资金。表明创业项目、团队、资金是影响创业的三个重要因素。而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排名靠前的依次是资金、经验和社会关系。
(二)大学生对漳州市创业政策的评价
(1)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了解的程度,38%(244人)的受访者表示对政府的创业支持政策比较了解,62%的受访者不是很了解。
(2)对政府创业支持政策认可程度,50.3%(322人)的受访者认为相关政策比较给力。
(3)对是否能否便利地利用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43%(277人)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便利,57%的受访者表示不太便利。
(4)对政府是否应该出台更务实的创业支持政策,81%(516人)的受访者表示认同。
(三)漳州市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
对高校创业教育总体情况表示满意的占比64%(412人);对高校第一课堂教育满意的占比50.8%(325人);对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满意的占比72%(460人)。66%(424人)的受访者表示创业教育应该结合专业教育来进行;69%(439人)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该出台更有效的创业扶持措施;78%(496人)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专业师资。
1.漳州市87%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参与创业活动的比例约为28%。漳州市经济处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的变种调整中,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处于高位,反映出漳州市大学生对于改变现状的迫切需求,而意愿转化为创业活动则需要高校的引导和激发,高创业意愿,低创业活动,表明漳州市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部分缺位,使得创业意向者没有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机会型创业的专业关联度高于生存型创业,行业性高校的创业比例高于其他高校,表明专业知识的提升,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提升创业项目的整体档次和水平。
2.有过创业活动的学生占比28%,创业比例不足1%,一方面与大学生个体资本储备情况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表明政府在创业环境优化和政策效能上尚存不足。70%的创业项目属于生存型创业,暗示了创业者的固有资本大都较为匮乏,而调查中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也再次印证了创业者对资金的要求仍是漳州市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的共同难题。
3.漳州市大学生在创业认知上均比较端正,多数人将自我实现作为创业出发点。但男性和女性在创业认知上仍存在着一定差异,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得更多的女性选择稳定的就业而不是创业。
4.仅半数受访者认可当前创业扶持政策,90后大学毕业生,在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上已准备足够,环境的创业认可对创业意向者的创业态度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为创业意向者提供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舆论对创业的评价,引导着创业意向者的实际选择。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创业扶持政策在效能上有待加强,在程序上有待优化,在宣传上有待加强,以满足更多创业者的需要。
5.69%的受访者对高校的创业扶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高校作为创业政策的起点,应该提供更为务实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对于高校创业指导机构和师资的需求超过80%,表明创业者在校期间在寻求创业指导和创业帮助时面临着尴尬窘境。高校利用第一课堂加强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大学生的普遍需求。
(一)政府:政策话语的“高大上”与现实境况的低选择表明了漳州市创业环境亟待优化,政府应聚焦创业扶持,优化创业环境,引导创业活动转化为创业实战。
1.机构聚焦:创业服务平台的整合。
政府创业服务平台的整合:漳州市对于大学生创业扶持的相关职能,分布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团市委、银监会、妇联等多部门,各个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扶持均承担着一定的扶持义务,其服务内容多有交集,在多头管理、责任不分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寻找创业帮扶时,容易遭遇政府相关部门的推诿,形成了“谁都在管,谁都不管”的怪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业意向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整合当前政府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职能,成立专门创业服务机构如“创业110”,明确工作职责与内容,将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强的后盾与支持,便于创业活动的转化。
政府创业服务平台与高校创业服务平台的对接:高校毕业生创业大都选择在就学地或生源地,高校与政府两个创业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将形成一个从高校到创业地的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在更清楚地了解创业者的需求与动态,优化创业服务的同时,让创业意向者真正感觉到社会的创业认可,便于进一步激发潜在创业意向者的创业激情。
政府服务平台与社会组织的对接:对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资金、经验、信誉等方面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商业市场的发展,而社会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创业风投等在上述方面有着深度积累,他们需要新鲜的创业想法和项目。眼下二者处于一种“弱联系”状态,建立二者动态的联系机制,完善对接制度,将会形成多赢局面,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质量与水平。
2.政策聚焦:政策的本土视野、服务面向与执行落地。
(1)政策的本土视野是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当前漳州市出台的创业政策,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政治任务而出台的创业政策,起到了与中央政策相呼应的作用,对创业政策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与引导,但是对于创业政策能否真正促进和落实却较少考量。结合漳州市大学生创业特点,以漳州市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漳州市大学生的创业类型为依据。出台本土化的创业政策,将会提升政策效能。在政策本土化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不能把扶持下岗工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创业政策直接转移到大学生身上,关注到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业关联度,提升创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意创业政策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与前瞻性,考虑到创业文化建设、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实施保障与支持、择优激励等方面,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政策的服务面向是政策执行落地的重要保证。从塔底创业教育的普适性到塔尖创业项目的少数市场适应,创业的金字塔式模式要求不同政策内容具有不同的服务面向。当前政府在资金、项目、金融政策上撒胡椒粉式的全面激励,无法帮助形成金字塔顶部的优质企业。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活率较低,只有少数一些企业能够存活下来,与这种规律相对应的需要政策的服务面向做一些调整,在税费减免、贷款支持等政策广泛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同时,政府应该集中有限资源如创业导师支持、创业启动资金等来支持少数一批优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2009年福建省YBC开展的第一期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中,企业高成活率更说明了这一点,即创业政策需要从全面扶持走向重点扶持。当然,做好重点扶持、择优激励,需要建立规范的评选标准来识别、筛选优质项目。
(3)政策的执行落地是创业扶持政策中关键环节。创业扶持政策的好坏,会影响创业者获取扶持政策的多寡;而创业政策的执行落地情况,会影响创业意向者的创业态度,一些政策得不到执行落实,有些时候反而会阻碍创业行为的发生。在各级文件中一再被提及的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因为商业银行对于坏账率等业绩的考核而鲜有落实;对于近期各地纷纷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福建省
目前福州、厦门、泉州、宁德、龙岩等地已建或者在建,漳州市的大学生创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也相对滞后。在漳州市《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见》中提及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经评审每项可获最高5万元资金扶持[3],政策实行一年多来,也很少被大学生群体知晓或者受益。上述情况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关注到政策的可行性,政策制定了却不能执行,削弱了政策的公信力,也打击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对创业政策的执行落地情况,政府部门要建立检查评估机制,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确保政策效能得以发挥与落实。
(二)高校: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彰显创业教育的本质;以创业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创业教育的多元性;以开放的教育体系为保证,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以健全的机构制度师资为保障,凸显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创业教育本质。
首先,教育是高校社会存在的核心要务,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而当前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上,往往是见物不见人,注重的是创业教育的产出和结果,忽视了这些产出和结果正是创业教育活动中的人所形成的[8]。上述认识上的偏差误导了高校创业教育,使得创业教育体系与过程偏离了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基于此,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是普适性教育,更多承担创业金字塔塔底的构筑工作,立足于人的发展,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开创性素质。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摈弃以大学生企业家数量多少作为衡量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评价体系,将创业精神的培育、创客型员工的培养纳入评价体系。
其次,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托专业知识进行,加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漳州市行业性高校创业大学生、机会型创业大学生的专业关联度高于其他类型,一定程度上表明专业学科背景在创业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变革的大趋势,按照行业的发展要求,高校应不断创新不同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中来。
最后,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第一课堂主征地,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营造支持创业的积极氛围,让大学生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将创新创业的种子,创新创业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的血液中来,为培养创客型员工、创新性企业家打下坚实基础。
2.高校创业教育必须以创业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创业教育的多元性。
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习者的满意度是衡量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整合利用有限的高校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于创业的多样性需求,将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效与水平。我们注意到,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分阶段、分类别的个性化教育,高校在做好金字塔塔底构筑工作的同时,应该尝试建立识别、激发潜在创业者的教育制度,这个阶段着重在于激发创业者的意识;在获取意向创业者的基本信息之后,高校应该积极关注创业意向学生在特定阶段的特定需求,项目选择期间、项目开创期间、项目运行期间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创业政策、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管理等不同需求,高校应立足与创业者需求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3.高校创业教育应建立开放的创业教育体系,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开放的教育体系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利用校内的开放性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利用校外的融合性教育强化创业实践。校内的开放性,首先在创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上,要突出开放性与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如何帮助协调创业意向学生的学业与创业问题,漳州市多数高校没有实行弹性学分制,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徘徊在学业与创业之间,部分因此贻误创业商机。高校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话题,可以尝试开展弹性学分制、休学创业、创业项目代替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等。武汉大学推出的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其次,高校应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调查问卷显示漳州市多数高校均有开展一定的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课程模式大都采用SYB或者YBC的培训体系,内容基本大同小异,缺少与大学生专业背景的有效融合。高校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创业师资“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进校传授知识,加大本校师资的培训力度,以创新高校创业教育内容。
校外的开放性,表现在高校对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创业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高校创业教育不能仅仅自己闭门造车,创业者从创业理论到创业实践的关键一步,必须与社会化、企业化的教育模式相结合。高校有人力资源的优势,但也存在场地、设备、实践等方面的不足,加强与校外机构的对接,结合社会资源,利用校外企业、政府机构在上述方面的优势,为创业实践提供必要支持与帮助。
4.高校创业教育应健全机构制度师资建设,为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保障。
漳州市高校多数对于创业教育采用被动的应对措施,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高度上意识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意识上的淡漠导致对创业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当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现有的创业教育大都归口到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在创业教育师资上,大部分由学校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来临时兼任,导致创业教育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高校应尝试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建立创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健全相关创业教育的制度政策,整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家资源,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创业支持体系建设上,发挥高校应当承担的创业政策起点作用,出台更为务实的创业政策制度,帮助支持创业个体走好创业第一步。
(三)创业意向者:创业意向者是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实施的主体,应顺应区域和行业发展大势创业;个体需树立三维资本投资的理念,积极培育创业资本。
1.了解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顺应大势创业。漳州市大学生选择的电子商务类、现代服务类以及软件网络类是当前国家正在培育和发展的新兴行业,园林园艺类、教育培训类项目跟漳州市的资源优势有着很大的关联,区域经济结构、区域资源优势、区域地缘位置、产业发展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漳州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外包服务、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社区与家庭服务业,培育壮大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11]。因此,对于对于漳州市创业意向者来说,围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紧贴社会和行业发展大局,吃透并用好相关政策,结合自身优势,顺应大势选择创业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
2.树立三维资本投资理念,积极培育创业资本。创业项目的落地与成功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本支持,按照笔者之前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包括个体的创业知识、技能与实践经验、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本则包括家庭背景、家庭年收入等等,心理资本则包括个体的乐观、自信、坚韧等,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创业资本均影响着创业行为的实施。社会网络中,个体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与层级决定了其自身三维资本的差异性[12],网络技术的使用,创业环境与创业政策的逐步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天性社会资本在创业竞争中的不公平性,人力资本的核心配置作用愈发突出,心理资本的累加协同作用在创业节点发挥着关键作用。
基于此,个体要树立三维资本投资理念,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参加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知识与经验;合理整合后天性社会资本,利用政府、高校提供的平台,加强与校内创业指导教师、校外企业家等创业指导队伍的沟通联系,用后致性社会资本弥补先天性社会资本的不足;加强心理资本建设,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培养乐观、坚韧等优秀心理品质。三维资本的开发建设与投资提升了个体在创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创业项目的长期发展。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4-5-14)[2014-09-30].http://www.fjbys.gov.cn/zcfg/gjzcfg/201405/t20140514_20629.htm.
[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4-05-14)[2014-09-30].http://www.fjbys.gov.cn/zcfg/bszcfg/201405/t20140514_20628.htm.
[3]漳州出台政策助高校毕业生圆“创业梦” [CP/OL].(2013-07-09)[2014-09-30].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3-07/09/content_4597568.htm.
[4]王晓红.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60-62.
[5]吴启运.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29-131.
[6]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 教育发展研究,2011(1):34-37.
[7]夏人青. 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J]. 高教探索,2012(1):123-126.
[8]罗志敏. 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 教育发展研究,2011(1):29-33.
[9]董晓红. 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38.
[10]漳州农村青年创业最高可获300万贷款扶持[EP/OL].(2014-02-23)[2014-09-20].http://news.66163.com/2014-02-23/866851.shtml.
[11]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10-24)[2014-09-20].http://www.zzdpc.gov.cn/cms/html/sfgw/2011-10-24/2025669470.html.
[12]方胜强. 三维资本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满意度实证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2014(7):96-99.
(责任编辑:孙永泰)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Actualities and Strategies Research under the New Situation-Case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Zhangzhou
FANG Sheng-qiang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 Department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
Carrying out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urrent situation in zhangzhou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oportion in Zhangzhou is less than 1%,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por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nd specialist colleges vary, what is more,the entrepreneurial propor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is higher than other universities. Studies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Zhangzhou are high 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state,mos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level is self-realization.Recommendations from three aspects: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sentrepreneurs are proposed,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business support from institutional focus and policy focus starting with,focusing on domestic policy vision and execution services for land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pture the essence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and should be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training oriented,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learners,establishing pluralistic,open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improving institutional systems faculty building;the entrepreneur should venture conform to the general trend,building the concept of three dimensional capital investment,nurturing venture capital vigorously.
Zhangzhou;college student;entrepreneurial current situation;Entrepreneuls
2014-11-09
共青团漳州市委2014年度共青团与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2014KY05)
方胜强(1982— ),男,湖北英山人,闽南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管理。
G 645
1671-6493(2015)02-00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