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文体省略现象的比较
——以老舍《离婚》和鲁迅《伪自由书》为例

2015-04-24 06:40□陈
现代语文 2015年8期
关键词:离婚省略宾语

□陈 艳

两种不同文体省略现象的比较
——以老舍《离婚》和鲁迅《伪自由书》为例

□陈 艳

在现代汉语中,省略现象非常普遍和灵活。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老舍小说《离婚》和鲁迅杂文《伪自由书》为例,从谓词论元成分的省略及其省略方式的角度来分析语篇中的省略现象。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汉语省略使用,分析两者省略的条件和方式的异同,并试图发现不同文体的省略规律。

省略 谓词论元成分 语体风格 原则

一、引言

关于汉语中的省略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各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一些学者从语法或语义的角度研究省略现象,主要成果一是对省略性质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如朱德熙(1982)认为汉语中很少有省略,从句法结构上界定省略是“结构上必不可少的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没有出现”;王维贤(1985)以深层语义结构省略为出发点,认为句法省略、语用省略仅仅是语义省略在句法表层结构和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现;二是对省略条件以及成因的研究;廖秋忠(1984)探讨了省略的条件,认为话题链是决定动词支配成分可以从缺的一个主要条件。

有的学者从认知或语用的角度进行研究,如陈平(1987)侧重分析了话语结构特征对零形回指(相当于主语宾语省略)的制约作用;马安东、王维贞(2002)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认为会话句式省略现象是人际交流的一种语用策略;黄南松(1995、1997)从语法学理论和符号学角度,认为汉语省略是语篇中重要的衔接手段。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不同文体具体语篇的省略问题很少有人论及①,笔者选取老舍《离婚》和鲁迅《伪自由书》为语料,对两者省略现象进行分析。

二、鲁迅《伪自由书》中的省略现象

这里所说的省略现象,第一,是指谓词典型的主体论元和客体论元成分的省略。根据配价语法学的观点:一个句子最基本的部分就是核心谓词及其支配成分(也就是论元成分),并且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关联其他名词性成分(周国光,1994)。汉语中省略成分主要是主语、宾语的省略,涉及到定语、状语和补语的省略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存在的,但是在两部作品中都极为少见,且有待进一步商榷,所以暂不予讨论。第二,是指语篇中的省略,即省略的成分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才能确定的情况。语篇中谓词论元成分是针对深层语义来讲的,在表层的句法结构上就体现为主语和宾语,所以在描述语篇中的省略成分时,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仍使用的是句法成分的术语。

(一)谓词论元成分的省略

1.省略主语

1)承上文主语省

(1)然而他是聪明的,[ ]有很恬淡,[ ]绝不至于不顾自己,[ ]给人家熬尽了汁水。

(2)旁观者不免有些不明白,[ ]觉得这仇太深,[ ]却不知道这正是老于世故者的做人之道。

后面分句的主语紧紧相连地承接前面分句的主语而省略,中间没有间隔,这样的省略成分很容易借助前文而恢复。

2)承上文宾语省

(3)华人对华人,其实很会利用这种方法,而且[ ]非常巧妙。

(4)旧书里有过这么一个寓言,某朝某帝的时候,宫女们多数生了病,[ ]总是医不好。

3)承上文定语省

(5)赌咒的实质还是一样,总之[ ]是信不得。

4)承上文所述事件省

(6)然而北方的孩子不能用辣椒止哭,[ ]却是事实,[ ]也实在没有法子想。

(7)现在这晦气落在学生头上了,[ ]进也挨骂,[ ]退也挨骂。

(8)再也没有听到吴稚老的妙语了,相传[ ]是生了病。

例(7)中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介宾短语中宾语的定语而省略。例(8)中的主语承前一分句中作宾语的主谓词组的主语而省略。这些例句的省略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省略的主语都是最近的在指称上更易识别的名词性成分。上述的主语承定语、兼语、宾语等句法成分而省略的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省略成分的不对称。不对称成分省略的就近原则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人们常选择邻近的最易识别的名词性成分进行理解补足。名词性成分的所指物凸显性更强,容易形成印象或记忆,更利于信息的捕捉和恢复。

2.省略宾语

承上文宾语省,例如:

没过两天,美之厦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齐眉就打来电话,高潮一看来电显示,就嗯嗯啊啊地边接电话边走出办公室,到了罕有人至的楼梯拐角处接听。齐眉说,我公司媒体见面恳谈会将于明天上午十时,在市政府附近的常青树大酒店八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请吴先生务必拨冗,参加我们的会议。高潮压低声音说,感谢贵公司对“焦点调查”网站的信任和关注,我一定会准时参加的。心里却嘀咕道,来吧,你们来吧,即使要到各媒体走访,老子也不怕了,要来你们就来卓木文化传媒吧。

(9)上海有电刑,一上[ ],即遍身痛楚欲裂。

(10)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 ]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

从语言表达意义的完整性来讲,可以添补出这种“宽泛的宾语省略成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说的省略着眼于语义分析。

(二)省略的方式

1.承前省略

1)承前邻近省

前面所列举的例子中有不少是承前邻近省,都是凭借成分在前,省略现象在其后;且凭借成分所在句和省略所在句紧紧相连。这里不再举例。

2)承前隔句省

(11)听说广州也有一队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然而,可惜得很,[ ]好像至今还没有到。

(12)唐人说部中曾有记载,一县官拷问犯人,四周用火遥焙,口渴,[ ]就给他个酱醋。

上述省略凭借成分所在句和省略成分所在句被其他句子隔开了。从通常事理出发,这种带有跳跃性的省略现象也容易把信息补足。

3)承前交错省

(13)但我希望我们将加给他的罪名暂时保留,[ ]再来看一看事实,这事实也不必待至三年,[ ]也不必待至五年,[ ]就要明白了:谁是卖国贼。

(14)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 ]盖上被单,[ ]直挺挺的躺着,要他活过来,[ ]又要钱。

例(13)省略的成分以次补出为“我们”“这事实”“我们”,例(14)省略的成分依次补出为“大人”“孩子”“大人”。这里省略成分和其凭借成分交错呼应,稍显复杂,但是在特定的语篇中不难理解。

2.蒙后省略

(15)[ ]不必赤色,只要汝今天成为革命家,明天汝就失掉了性命。

(16)[ ]明白这一节,我们就知道先前为什么无论贞女和淫女,见人时都得不笑不言。

蒙后省略现象明显少见,多局限于邻近省略,省略的成分大多都是是汉语主语蒙后省略情况。

3.情境省略

在上下文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凭借成分,要依靠相关的语篇才能推知语义上所省略的成分是为情境省略。其中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省略成分要根据其所在段落的语篇环境来确定,二是省略成分要根据其前面段落的语篇环境来确定。

(17)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此种方法万万。上海有电刑,一上,即遍身酸楚欲裂,[ ]遂昏去,少顷[ ]又醒,则[ ]又受刑。例17依据当前段落的语篇叙述,省略所指犯人。再举一例:

(18)[反动派]还要开除[请愿的学生],[反动派]还要告诉家长,[反动派]还要劝[请愿的学生]进研究室。例(18)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已补出省略所指,读者须借助上文段落的语篇才能准确理解,否则会不知所云。

三、老舍《离婚》中的省略现象

(一)谓词论元成分的省略

1.省略主语

1)承上文主语省

(19)黑小子拉着爸的手,[ ]又要落泪,[ ]又要笑。

(20)他一语不发,[ ]直到逼急了,[ ]抓起帽子就走,他一气不定跑到哪里去了。

(21)太太作年菜,[ ]还送张大嫂等的礼物,[ ]给小孩子打扮。

上述所举例句中的主语省略现象在该著作中十分常见,都是在描写或介绍某一个人物的动作行为先后时承前省略。

2)承上文宾语省

(22)她的心中蓄满了问题,[ ]都是实际的,实际得使人恶心要吐。

(23)财政所来了位堂客,[ ]要见所长。

3)承上文定语省

(24)你的人情大,[ ]也不必这么狂啊,[ ]不告诉我们拉倒!

(25)老李的闷火又要往上冒,[ ]可是压制住自己。

4)承上文所述事件省

(26)他把全身肌肉全伸展到极度,有力而缓缓的走, [ ]使新鞋的声响都不折不扣的响到了家。

(27)丈夫回来,并没有和她闹气,心中安顿了些,虽然[ ]是莫名其妙。

例(26)是承前面分句所说的“把全身肌肉全伸展到极度,有力而缓缓的走”这一动作事件而省,例(27)承前面分句所说的“丈夫回来并没有和她闹气”这件事而省。

2.省略宾语

(28)张大哥永远留着神,躲着革命党人走,非到革命党做了官,绝不给[ ]送礼。

(29)“可是你有那个本事,我没有[ ]呀!”方墩含着泪说。

例(28)是承前面介词结构中主谓词组的主语而省略。例(29)中的省略现象都出现在人物所说的话语中,且都是承前面分句中的宾语而省略。这种语境下的省略有很强的语义关联性,在前后的照应中可以很快抓住表达的内容。

(二)省略的方式

1.承前省略

1)承前邻近省

上述的例1~例11都是承前邻近省,可见这种省略现象在汉语中很常见,这里不再举例。

2)承前隔句省

(30)张太太一想,本来嘛,女儿是自己的,老李反正没受过生产的苦楚,[ ]立刻叫菱磕了头。

(31)换柴火的妇女背着大筐,筐虽然是空的,[ ]也还往前探着身儿走。

2.蒙后省略

1)蒙后面主语而省

(32)[ ]作起事来,他可是非常的细心。

(33)[ ]一离开他,秀珍就觉得身上轻了好些。

(34)地上还有些未散尽的热气,[ ]坐着不甚舒服,可是他懒得动。

例(32)、例(33)蒙后省略都是在一段话的开头出现,例(34)则出现在简短的句中,蒙后省略在笔者整理语料中几乎都是邻近省,有很强的连贯性,这种篇章组织也较为严密。

2)蒙后面主语的定语而省

(35)[ ]出了门,他的眼睛溜着来往行人。

(36)[ ]要菜要饭,[ ]给饭钱与小张,小赵的神气与态度都那么老到。

例(35)、例(36)都是前面的主语蒙后面分句主语的定语而省略,语义上前面先说的是动作行为,后面说的是关于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神态方面的描述,使用这种省略方式来避免语义的累赘。

3.情境省略

(37)[ ]买了个极大地三白香瓜,[ ]堵上英的嘴,[ ]没目的的而又非走不可的瞎走。

(38)[ ]刚脱了汗衫,[ ]擦了胸前的汗,邱太太到了,连她像纸板那样扁,头上也居然出着汗珠。

上述两例在行文上都是单独成段,省略所指要根据前面段落中语境才能判断,上文的语篇都是在叙述“老李”这个人物,所以根据行文情境,这两处省略的主语都是指“老李”。

四、两种不同文体的省略现象对比

我们对《离婚》和《伪自由书》中的省略用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以此表为基础,我们对两部作品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比较和解释。

(一)相同点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两者共同点一是省略成分和所凭借成分句法结构位置常常具有一定对称性,特别是在句首。二是为了达到某种语言效果,在篇章组织中,上下文相承句子的相同主语没有使用省略。在《伪自由书》中,作者没有连续省略主语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语势和感情,来达到讽刺批判的语言效果,这里试举例加以说明:

(39)他做事多有主义的。他要打你,他提倡爱国主义来;他要抢你,他提出公事公办的主义;他要欺侮你,他又有英雄主义的大道理。

分句的主语都是“他”,却没有使用省略,除了与上述所说的不同文体语体风格以及作者语言习惯有关,还有语言修辞的因素,实际上是为了形成句子排比以增强语势和感情,来表达严肃又尖锐的评论批判,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其中蕴藏的讽刺、幽默之功效。

从省略的成分来看,主要以主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宾语省略较少,《离婚》和《伪自由书》中的主语省略分别占总的省略成分用例的98.22%和97.98%,宾语省略分别为1.78%和2.02%。主语省略在使用频度上都相对很高。其原因大概有两个:主观上,人们力求简练地表达充分的信息,即语用学上所说的“省力原则”;客观上,语言可以借助不同的语境因素所提供的信息,使冗长信息的表达缩略简化。徐烈炯等人(2003)认为汉语是话题优先型的语言,汉语中所说的主语并非严格的句法主语,而是更切近语用上的话题。在对话或叙述中,多数情况是围绕一个话题或句子的主语而进行,交际的双方有一个共同认知环境,往往把话题或主语看作已知信息,主语省略所指更容易恢复,同时使语言更为简明。

从省略的方式来看,一是承前省略的使用方式最为频繁,其中特别是邻近省略。《离婚》和《伪自由书》中的承前省略分别占总的省略方式用例的89.92%和82.66%,邻近省略分别则为86.36%和76.61%。邻近省略方式使信息优先映入眼帘或进入记忆,转换时间很短暂,人们在认知上很容易关注和接收信息,表达简洁又明白,篇章组织也紧凑有条理。(郑远汉,1998)所以,各个语言风格的作者都经常采用这种灵活的表达手段。

蒙后省略和情境省略相对较少,且几乎都是邻近省,大量使用蒙后省会增加读者理解的困难,读者需要回过头来把记忆中的省略处与其后的凭借成分相匹配。情境省的凭借成分不会明显地出现,有的是要通过整段甚至跨段的语言环境推知,读者的记忆联想以及信息转换跨度较大,所以,这样的省略方式必然会有使用频率的限制。

(二)不同点

从总体来看,《离婚》总字数为148,000,省略的为506例,平均每千字省略3.42处;《伪自由书》总字数为115,000,省略的为248例,平均每千字省略2.16处,前者的省略频率更高。

从省略的成分来看,《伪自由书》中,主语省略的情况稍显复杂,主要体现在主语承前面分句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而省。而《离婚》中,主语省略的现象相对简单。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两者文体的不同,直接造成了语体或风格的不同。《伪自由书》有较强的严肃性和批判性,重在评论和说理,内在事理逻辑性也很严密,所用的长句句式较多,除了引用,极少有对话出现,这里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40)看过去年此时的上海报的人们恐怕还记得,苏州不是有一队飞机来打仗的么?后来别的都在中途迷失了,只剩下领队的“洋烈士”的那一架,双拳不敌四手,[ ]终于给日本飞机打落,[ ]累得他母亲从美洲路远迢迢的跑来,[ ]痛哭一场,[ ]带几个花圈而去。

例(40)中主语省略成分依次补出为“领队的‘洋烈士’的那一架”“这件事”“他母亲”“他母亲”。这里还使用了一处情境省略(省略了前面所概括的“这件事”),省略现象较为复杂多变,其中长短句的交叉使用,句子的主语或话题带有一定跳跃性,读者要有比较严密的思维才能抓住连贯的语义。而《离婚》重在叙事和人物的描写,含较多的口语体和谈话体,所用的散句句式较多,尤其是有很多的对话。例如:

(41)“[ ]和小赵怎着?”老李的大眼似乎永远不会瞪圆,居然瞪圆了。

“[ ]一块出去过,[ ]还不止一次,不止。”

“[ ]没别的事?”

“[ ]还没有,也快!秀珍还斗得过他?”

类似上述会话还有多处,这里不一一罗列,这也说明了《离婚》的省略现象更为简单明了。

从省略的方式来看,一是蒙后省略在《伪自由书》中使用得很少,占总的省略方式用例的2.42%;而《离婚》中的蒙后省略则为5.36%。其中包括蒙后面主语或主语的定语而省现象,语义上先说人物动作行为,后对人物神态方面的描述,这是一种文学笔调,在描述人物特征时,为了给读者留有悬念而预先省略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由此看来,《离婚》中的省略比《伪自由书》中的省略要显得更为自由。

二是《伪自由书》中使用了承前交错省,而《离婚》中没有出现承前交错省的现象,交错省是省略的成分和其凭借成分交错呼应,在某一语段的同一位置上的省略成分有变换。这种省略成分与凭借成分在位置上不对称,在篇章组织极为严密时不难把省略成分补足。《伪自由书》说理逻辑性较强,句式较复杂,共有4处采用了承前交错省略,而《离婚》叙事口语性较强,句式较简短,使用省略的方式更为简单。

五、结语

省略是动态的语言使用现象,汉语中的省略是语篇衔接的方式之一,是篇章组织的重要手段。郑远汉(1998)认为不同语体风格的作品的省略有不同的特点,正式体省略具有规则性,省略关系线索明朗;而非正式体省略具有灵活性,省略关系普遍缺乏规则性。

通过对《离婚》和《伪自由书》中的语篇省略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语篇省略确实与文体存在一定的关系。非正式体的语篇省略用例比正式体的要多一些,省略使用得更为频繁;正式体的省略关系更为复杂多样,缺乏规则性,而非正式体的省略关系则更加简单明了,这与郑远汉(1998)的观点有所出入,同时正式体和非正式体的语篇在省略成分和省略方式上有细节方面的差异。

注释:

①安汝磐(1984)、郑远汉(1998)对语篇中省略现象有过分析,但没有进行具体语篇的对比研究。

[1]安汝磐.试谈主语的蒙前省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2]陈平.话语分析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

[3]黄南松.论省略.[J].汉语学习,1995,(6).

[4]黄南松.省略和语篇[J].语文研究,1997,(1).

[5]廖秋忠.现代汉语中动词的支配成分的省略[J].中国语文,1984,(4).

[6]马安东,王维贞.省略的语用条件和语用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7]王维贤.说“省略”[J].中国语文,1985,(6).

[8]徐烈炯,刘丹青,袁毓林.话题的结构与功能[J].当代语言学,2003,(3).

[9]郑远汉.省略句的性质及其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10]周国光.汉语语法配价论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1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陈艳 湖南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81)

猜你喜欢
离婚省略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英国和欧盟:注定艰难的“离婚”
如果英国和欧盟真的“离婚”了……
中间的省略
省略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