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开放式教育 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2015-04-23 00:54:52杨文俊
教育界·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提升

杨文俊

【摘 要】开放式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在开放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具备优秀人才的品质。教学能力主要是一种引导能力。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通过教师地引导,学生能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成为支撑自己人生成长的重要能源。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经验、理念、学识和人格有密切关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多元开放式教育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提升

自从接到镇教管中心转发的关于“黔西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参加毕节市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会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论文主题:探索多元的开放式教育,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这个信息时,我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去浅说。直到今日,总算有点眉目。

所谓多元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它表征着民主、平等、自由,以及开放、选择和宽容,它张扬求异、个性和创新。

“多元开放式教育”是毕节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大亮同志在毕节试验区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和素质教育育人“新模式”的雏形初步形成时提出的。这里他初步把毕节教育试验区的这种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定位为“多元的开放式教育”。

开放式教育是以项目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给学生一个“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主动地模拟学习过程中得到基本文化素养和技巧能力的提升。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农村中小学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如果在教学中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片面强调知识或片面强调技能,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技能与个性情感发展失衡,只是被动地、单纯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习主要采用以教学过程为导向,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模拟情境的过程,通过目标教学法进行独立地计划、实施与评估。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去探索多元的开放式教育,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能力?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教师,接受的新观念、新事物较多,因此我知道,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寓学于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但在工作中我却发现由于旧的一套教育教学体制根深蒂固,加之不少学校仍以高分来衡量教学效果,不少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学校总是拿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优劣。这使我感到很茫然,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多数教师最终还是沿用“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课堂教学模式,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诚然,这种教学方式我校现目前依然存在)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机械的知识“容器”,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探究的问题。应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就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最近,我在某学校听了一节公开课,觉得非常珍贵,便把课堂教学及教学设计实录了下来,也便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学以致用。某学校某老师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这篇阅读课文时,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两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一般是个体行为,很难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很难立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因此,我选择了电子批注支持学生的协同阅读,它的在线批注和交流展示、讨论等功能,极大地支持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老师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学生借助批注感悟准确而深刻。由于学生认真批注并仔细阅读和回复批注,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课文重难点问题轻松解决。并且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我设的填空题大胆地说出了不同的填法。我趁机表扬他勇于独立思考,正是本课精神落实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本堂课学生熟练运用软件自主合作学习,批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的电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可见,略读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略读课文是培养学生略读、速读能力,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的绝佳素材。其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个体阅读、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但是在传统课堂中,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阅读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较为单一;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化阅读和合作交流也只能进行大致地了解,无法深度碰触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恰当地引导。而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阅读资源无疑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便捷的协作交流工具也可以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合作交流共享提供支持。

利用精心设计的网络拓展阅读文章,实现了阅读主题的深化和阅读能力的训练。

本节课中,教师精心准备了几篇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阅读文章。首先,这些文章无疑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和丰富了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其次,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使得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单一的教材拓宽到了更广阔的视野;再次,促进了学生阅读方法的迁移:学生可以将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迁移应用到拓展阅读材料的阅读中,在更丰富的阅读实践和积累中提升阅读能力。

利用工具进行阅读监控和批注,将学生个性化的自主阅读落到实处。

传统环境中的自主阅读环节,教师只能了解部分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少数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处于放任状态,自主阅读的效果无法落到实处。在本节课的自主阅读环节,教师给出了阅读任务,每位学生带着阅读小问题,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利用工具对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进行了实时地、个性化地摘录、批注和评论;而教师借助监控工具对全班所有学生的阅读进展以及个性化阅读批注进行监控,并对学生的评论加以引导。因此,在工具的支持下,学生的自主阅读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学生自主鉴赏、随时批注、随性评论;是教师监控下的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全面、深度触摸每一位学生;是可以与伙伴充分分享的个性化阅读——每一位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有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其他伙伴,进行深度地讨论和交流。

利用知识论坛的深度合作交流与讨论,实现了课文主题的升华。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向学生渗透了“在学习中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但如果课文的教学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在本节课中,莫老师在知识论坛中立足于课文但又超越课文设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学生在知识论坛中纷纷亮出观点、摆出事实,共同构筑论坛网络。论坛网络构筑的过程,就是全班学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随着讨论的深入,网状组织的结构越来越庞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对“学习中重要的品质”的认知也会随之越来越全面。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师在追求理想课堂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多元的开放式教育,提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了!

猜你喜欢
提升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58:17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54
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反违章”管理的认识
新媒体编辑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36:13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从专业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提升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45:58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