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56例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观察

2015-04-23 02:31李斌王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肠套叠手术治疗小儿

李斌 王茜

手术治疗56例小儿肠套叠临床效果观察

李斌 王茜

【摘要】目的 探究与分析手术治疗小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小儿肠套叠的患者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切口不同,又分为腹直肌切口和麦氏切口,非手术组患儿行空气灌肠术。结果 手术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率高于非手术组,发生肠套叠并发症的情况也少于非手术组的患儿(P<0.05)。结论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显著,且麦氏切口比腹直肌切口术后愈合率更好。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手术治疗;空气灌肠

作者单位:271100莱芜,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泰山医院

肠套叠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分为小儿肠套叠和成人肠套叠。肠套叠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1]。其中小儿肠套叠是造成小儿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此文对我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56例小儿肠套叠的患儿的治愈率、并发症及其相关性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小儿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提供依据,取得良好效果,以此提升临床治疗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梗阻患儿5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各28例。手术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在 3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9.6±2.8)月;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4个月~9岁之间,平均年龄(8.6±3.9)月。病程约为2~72 h,其中中位病程为34 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

一般患者在行手术等治疗之前,经询问病史,查体等手段基本上可以确诊为小儿肠套叠。术前检查:经钡剂灌肠X线检查显示,52例出现弹簧状影;经腹部B超检查,7例出现同心圆征和靶环征;2例经CT检查出现靶环征,上述检查均提示肠套叠。

1.3 治疗方法

手术组患儿中根据有无小肠坏死分为不同的术式,无小肠坏死的行单纯复位+阑尾切除盲肠固定,小肠坏死的行小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两种切口,传统手术中的腹直肌切口和近年常用的麦氏切口。非手术组患儿行空气灌肠治疗,术前根据患儿的体重注射诸如阿托品等镇静药,以达到镇静、松弛肠管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肠套叠的复位率。嘱患儿左侧卧位,在肛门及肛管涂抹石蜡,用foley管插入肛门,然后用50 ml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空气约25~35 ml,与此同时要连接并启动空气压力灌肠机,向结肠内注入空气并在X线透视下观察气柱前端结肠开大情况及突向结肠内的软组织影。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对比

手术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率高于非手术组,发生肠套叠并发症的情况也均少于非手术组的患儿(P<0.05)。见表1。

2.2 手术组患儿不同切口术后情况对比

腹直肌切口和麦氏切口在术后治愈率和并发症等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切口长度、拆线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有不同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它的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肠蠕动异常等因素有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发生后,与其依附的系膜会随之拖入套叠鞘内,嵌套与肠壁间的系膜血管会受牵拉发生动静脉血运障碍,从而导致肠壁淤血、水肿、坏死形成狭窄性肠梗阻,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而死亡[2]。小儿肠套叠分为原发性肠梗阻和继发性肠梗阻。原发性肠梗阻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临床研究表明为多因素所导致的。继发性小儿肠套叠的发生率约为5%~21%,患儿年龄较大,症状也不典型,钡剂灌肠和空气灌肠检查也无特异性表现,因此术前诊断不能明确,必须进行手术[3]。由于小儿自身肠管发育尚未完全,极易发生肠套叠。此外有一些患儿因为存在肠憩室等疾病可由此引起该段发生小儿肠套叠。据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肠梗阻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种: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但三者同时具备的情况较少。在发病早期若可以及时对可疑病例进行直肠指检,会在指套上出现血便和果酱样便。许多患儿会在发生肠套叠时出现血便。目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肠梗阻患儿在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下可以明确诊断,相当一部分患儿在空气灌肠的非手术治疗下就可以实现复位治愈。但是也有一些患儿例如继发性小儿肠套叠的患儿就必须实施手术才能明确诊断[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率高于非手术组,发生肠套叠并发症的情况也少于非手术组的患儿(P<0.05)。结合以往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麦氏切口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和拆线时间,缩小切口长度,更具有优越性。综上所述,采用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突出,相比于空气灌注等非手术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但需要临床医师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临床经验,以便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表2  两种切口手术治疗术后情况对比

参考文献

[1]高见朋.小儿肠套叠120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 (20):41-43.

[2]蒋跃先.8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2):72-73.

[3]李继红.16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0):48-49.

[4]龙雪峰,李强辉,陈小勋,等.小儿肠套叠364例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331-332.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56 Cases Intussusception of Operation Treatment in Children

LI Bin WANG Qian Shandong Tai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mpany Taishan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 Laiwu 271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ration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Methods Selected 56 patients with pediatric intussusception from 2014 December to 2015 January in our hospital, randomly divided into operation group and non operation group, operation group of children for treatment different operation, divided into the rectus incision and McBurney incis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cision, non operation group underwent air enema.Results The group of children with operation by operation and cured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operation group, intussusception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non oper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peratio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intussusception significantly, and Burney incision is for rectus incision postoperative healing rate better.

[Key words]Children, Intussusceptions, Operation treatment, Air enema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0.051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0-0059-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26

猜你喜欢
肠套叠手术治疗小儿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间苯三酚用于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52例疗效观察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