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强 何剑波
(1.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西电集团医院神经内科 陕西 西安 710077)
血管性痴呆(VD)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变所造成的脑损伤,属于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2]。临床表现为情感、语言、记忆以及认知等精神障碍消失与减退,给社会与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本文主要分析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1 资料: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均经MRI或者是SCT 诊断证实。对照组中,15例女,25例男,年龄为61岁-88 岁,平均为(75.89±17.23)岁;观察组中,18例女,22例男,年龄为62岁-89岁,平均为(76.21±18.41)岁。病例入选标准:痴呆症;脑卒中,并且伴有失语、偏瘫等症状;认知功能呈现为渐进性、波动性或者是突然恶化;脑卒中3个月后发生痴呆症状。将严重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肝、肺、肾、心功能障碍排出。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糖、调血脂以及降血压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国药准字H22900509,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每次0.2g,每天3次,12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即为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7%,即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为18-45%,无法生活自理,即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为46-89%,即为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为90-100%,即为痊愈。对比观察两组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CDR(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标准差表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前后两组MMSE、ADL、CDR 评分对比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MSE、ADL、CDR 均有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MMSE、ADL、CDR 评分对比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情况: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3.848,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2。
临床中,血管性痴呆病理变化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慢性脑血管、神经递质异常、遗传所引发的炎症反应,造成海马神经元死亡,进而引起痴呆症状。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较多,主要是避免可逆神经元损伤,改善脑供血不足区域神经细胞代谢,预防发生神经细胞损伤[4]。丁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所提取出的一种左旋体,然后人工合成为消旋体。丁苯酞能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不同病理环节产生阻断,使线粒体功能得以改善,避免生成自由基,进而使细胞线粒体能量供应得到有效改善,提升前列环素与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水平,对谷氨酸释放进行移植,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使神经细胞凋亡得到抑制。同时能对花生四烯酸与其代谢产物介导的不同生理、病理过程进行选择性抑制,使微血管痉挛解除,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将自由基清除,从多环节与多途径对由于脑缺血而形成的生理病理过程有效阻断,进而改善患者脑缺血记忆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CDR 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能明显改善MMSE、ADL以及CDR 评分,疗效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表1 治疗前后两组MMSE、ADL、CDR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1] 王薇.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02(04):112-115
[2] 刘斌,朱新臣.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5(23):1145-1147
[3] 刘超,杜万红,郑桃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3,07(02):1167-1169
[4] 王英杰,董国岭,涂庆玲.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03(04):1133-1135